一种含环氧基团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及其低温增韧尼龙管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43953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环氧基团聚硅氧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环氧基团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及其低温增韧尼龙管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塑料改性
,特别是涉及一种含环氧基团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及其低温增韧尼龙管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尼龙管简称PA管,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加工性能、耐磨、自润滑性、耐化学药品、耐油性和耐溶剂性能等,在汽车上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适用于各种车型的气制动管、汽车软轴软管、各种拉线衬管、供油系统的汽(柴)油输油管等,也可用于线束、机器人管线包,机床机械,电力设备,食品机械,自动化仪,电机马达等方面,保护电缆电线不受外力磨损及绝缘。但因多数尼龙管存在缺口敏感性,在低温或干燥状态下易脆化,冲击性能差,对裂纹扩展的抵抗能力较差,无法长时间在低温(

55℃)环境下进行工作,使其应用领域受到了限制。
[0003]现阶段多使用橡胶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及其马来酸酐接枝物对尼龙管进行增韧,并具有较明显的增韧改性作用,但增韧的同时常常会大幅降低尼龙管的强度和模量。刚性粒子可以在增韧的同时增加材料的强度,但对材料韧性的提高幅度较小。核

壳结构聚合物,特别是软核

硬壳聚合物集弹性体和刚性粒子的优势于一体,在增韧的同时对材料的模量、强度降低程度小,将其用于增韧尼龙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常用的软核

硬壳聚合物如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等,近年来较多地应用于工程塑料的增韧,如PVC、PC、PA等。有机硅

丙烯酸酯类核壳聚合物,其核层有机硅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至

120℃,相比于MBS、ACR等在耐低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赋予PC等工程塑料很好的低温韧性,但其在增韧尼龙方面尚未见研究报告。
[0004]近年来,为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对尼龙进行增韧改性以改善上述缺陷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专利CN102115591A公开的增韧尼龙6具有良好的韧性而且较好地保持了尼龙本身的强度。专利CN101608062B公开的提供了一种具有优异的流动性、耐低温尼龙扎带料。专利CN101875778A公开了一种具有优异的超延展性、高缺口冲击强度及低温韧性的超韧尼龙合金及其制备工艺。以上专利虽然都得到了增韧的尼龙合金材料,但都未提供出在

55℃甚至更低低温下仍然能保持材料优异延展性的解决方案。专利CN 103450644A提供了一种耐低温增韧尼龙的方法,使用了马来酸酐接枝物、聚酰胺弹性体、硅油等作为主/辅增韧剂低温增韧尼龙,展示出了优异的低温延展性和韧性,但增韧剂的添加量过高,达到了28%

30%,并没有考虑到对尼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含环氧基团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低温增韧尼龙管中的应用,首先使用硅氧烷单体、硅烷偶联剂等在乳化剂、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了具有高交联度的聚硅氧烷乳液,再与丙烯酸酯类软单体在引发剂
作用下聚合得到小粒径的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核乳液,使用高分子胶乳附聚法合成聚丙烯酸酯附聚胶乳,将附聚胶乳与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核乳液进行附聚,再与聚丙烯酸酯类硬单体与丙烯酸酯类功能性单体共聚,在引发剂作用下制备得到具有较大粒径(400

500nm)的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再将此复合乳液经破乳、洗涤和真空干燥后,得到尼龙管低温增韧改性用复合弹性体粒子;将该复合弹性体粒子与尼龙6(尼龙管管材材质)熔融共混,在

55℃下测试了对尼龙6的增韧效果,同时对比了市场上常用的尼龙管增韧剂产品,也对比测试了其他力学性能。结果显示,使用制备的大粒径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弹性体粒子用于增韧尼龙6,对比其它增韧剂具有更优异的耐低温(

55℃)冲击性能,并且不会较大影响尼龙6的其它力学性能,使尼龙材料基体树脂有着较好的缺口冲击性能强度、加工性能、韧性和耐磨性,完全满足了汽车部件和尼龙管材等领域的应用需求。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含环氧基团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a.聚硅氧烷乳液的制备:将环状硅氧烷单体、硅烷偶联剂Ⅰ、硅烷偶联剂Ⅱ、乳化剂Ⅰ、催化剂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控制搅拌速度,并在80

90℃水浴中反应4

5小时,得到高交联度的聚硅氧烷乳液;
[0008]b.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核乳液的制备:通入氮气排除体系空气,控制反应温度为60

70℃,在聚硅氧烷乳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Ⅰ,向上述体系中缓慢加入去离子水、缓冲剂Na2CO3溶液,调节体系pH值至7

9,加入丙烯酸酯类软单体、丙烯酸酯类交联剂和引发剂Ⅰ,反应2

3h,得到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核乳液;
[0009]c.聚丙烯酸酯附聚胶乳的制备:将去离子水、少量丙烯酸酯类单体、复合乳化剂,混合后在反应瓶中预乳化1小时,加入引发剂Ⅰ发生聚合反应,将剩余的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单体、复合乳化剂、去离子水经过预乳化工艺后逐渐滴加到第一步的预乳液中,温度控制在65

75℃,搅拌速率恒定在180

200rpm,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试单体聚合转化率及胶乳粒径,当转化率达到90%以后,结束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酸酯附聚胶乳;
[0010]d.附聚胶乳制备大粒径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核乳液:将上述已制备的聚丙烯酸酯附聚胶乳、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核乳液、乳化剂Ⅰ以及去离子水混合,通氮气排除体系空气,加入引发剂Ⅰ溶液后反应2

3小时,即得附聚后的大粒径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核乳液;
[0011]e.含环氧基团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将附聚后的大粒径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核乳液、丙烯酸酯类硬单体、含环氧基团的丙烯酸酯类功能性单体、丙烯酸酯类交联剂及去离子水混合,缓慢加入引发剂Ⅰ溶液,在60

75℃下反应3

4小时,冷却,即可得到大粒径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0012]f.大粒径含环氧基团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弹性体的制备:将上述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使用破乳剂破乳,经洗涤、烘干后即得到大粒径含环氧基团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弹性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环氧基团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聚硅氧烷乳液的制备:将环状硅氧烷单体、硅烷偶联剂Ⅰ、硅烷偶联剂Ⅱ、乳化剂Ⅰ、催化剂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控制搅拌速度,并在80

90℃水浴中反应4

5小时,得到高交联度的聚硅氧烷乳液;b.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核乳液的制备:通入氮气排除体系空气,控制反应温度为60

70℃,在聚硅氧烷乳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Ⅰ,向上述体系中缓慢加入去离子水、缓冲剂Na2CO3溶液,调节体系pH值至7

9,加入丙烯酸酯类软单体、丙烯酸酯类交联剂和引发剂Ⅰ,反应2

3h,得到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核乳液;c.聚丙烯酸酯附聚胶乳的制备:将去离子水、少量丙烯酸酯类单体、复合乳化剂,混合后在反应瓶中预乳化1小时,加入引发剂Ⅰ发生聚合反应,将剩余的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单体、复合乳化剂、去离子水经过预乳化工艺后逐渐滴加到第一步的预乳液中,温度控制在65

75℃,搅拌速率恒定在180

200rpm,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试单体聚合转化率及胶乳粒径,当转化率达到90%以后,结束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酸酯附聚胶乳;d.附聚胶乳制备大粒径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核乳液:将上述已制备的聚丙烯酸酯附聚胶乳、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核乳液、乳化剂Ⅰ以及去离子水混合,通氮气排除体系空气,加入引发剂Ⅰ溶液后反应2

3小时,即得附聚后的大粒径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核乳液;e.含环氧基团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将附聚后的大粒径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核乳液、丙烯酸酯类硬单体、含环氧基团的丙烯酸酯类功能性单体、丙烯酸酯类交联剂及去离子水混合,缓慢加入引发剂Ⅰ溶液,在60

75℃下反应3

4小时,冷却,即可得到大粒径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f.大粒径含环氧基团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弹性体的制备:将上述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使用破乳剂破乳,经洗涤、烘干后即得到大粒径含环氧基团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弹性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环氧基团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中,所述环状硅氧烷单体为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硅烷偶联剂Ⅰ为三甲氧基甲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四丁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催化剂为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磷酸、十二烷基苯磺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乳化剂Ⅰ主要为阴离子型乳化剂,包括脂肪酸皂、烷基硫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磷酸盐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环氧基团聚硅氧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猛黄兴廖云飞张宝辉杨凤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骏鼎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