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合齿圈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合齿圈压淬用的固定装置,与压淬机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压淬机的下模底部的压淬上模、位于压淬上模底部且与压淬上模同轴设置的压淬芯轴、套装在压淬芯轴外侧的退模器、套装在退模器外侧的下模;所述压淬芯轴远离压淬上模的一端与压淬机的下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结合齿圈与下模贴合带动上下运动,减少压伤和压机故障率。减少压伤和压机故障率。减少压伤和压机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合齿圈压淬用的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结合齿圈
,具体的说,是一种结合齿圈压淬用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变速箱结合齿要求表面具有一定的硬度、硬化层深、耐磨及抗腐蚀性能,心部要求心部硬度及抗冲击韧性。为此精加工后热处理工艺常选择表面渗碳、淬火、回火的工艺路线。
[0003]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0004]1、压淬机上缸脉动式下压后,上模板与压淬下模、压淬芯轴、结合齿圈大端面贴合,当上升时会带动压淬下模或者结合齿圈上升,如此上升下降,容易导致工装错位压伤产品。
[0005]2、压淬机上模板直接与结合齿圈大端面贴合施压时,由于贴合产品内圈处冷却慢于外圈,上模板靠近内圈加热膨胀大于靠近外圈,导致压淬冷却后结合齿圈大端面平面度偏上限或超差。
[0006]3、压淬下模和压淬芯轴分离,在组装后,同轴度和垂直度存在累积误差,导致产品内孔及内花键与大端面垂直度偏上限或超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齿圈压淬用的固定装置,避免了结合齿圈与下模贴合带动上下运动,减少压伤和压机故障率。
[0008]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结合齿圈压淬用的固定装置,与压淬机配合使用,包括安装在压淬机的下模底部的压淬上模、位于压淬上模底部且与压淬上模同轴设置的压淬芯轴、套装在压淬芯轴外侧的退模器、套装在退模器外侧的下模;所述压淬芯轴远离压淬上模的一端与压淬机的下缸连接。
[0010]使用时,将加热后结合齿圈大端朝下套装压淬芯轴上;然后开始压淬工作,压淬上缸上下脉动加压在结合齿圈上控制轴向尺寸,结合齿圈在上缸加压过程中,经过下缸喷油淬火冷却收缩,通过压淬芯轴大小控制径向尺寸,从而实现压淬,压淬完成后,通过下缸带动压淬芯轴向远离上缸的一侧运动,使得压淬芯轴穿过退模器,从而将加工完成的结合齿圈取下。
[0011]相比现有技术,压淬芯轴连接在下缸上,将不会随着脉动而松动避免压伤结合齿圈;
[0012]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压淬上模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结合齿圈的小端设置在靠近安装槽的一侧器与压淬上模同轴。
[0013]压淬上模与结合齿圈的小端面和盘面接触,相比现有技术接触面积减小,在保证
充分淬火的前提下,避免了结合齿圈和下模贴合带动上下运动,减少压伤和压机故障率。
[0014]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压淬芯轴包括用于套装结合齿圈的安装部、与安装部远离压淬上模一端连接且用于套装退模器的连接部。
[0015]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安装部与连接部同轴设置;所述连接部的外侧沿其轴向设置卡槽,所述安装部的外径小于连接部的外径。
[0016]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为了有效的实现对于压淬芯轴周向的定位;
[0017]所述退模器设置有与卡槽配合安装的卡爪。
[0018]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为了有效的实现对于结合齿圈大端面的支撑;确保平面度与一体压淬芯轴平面度一致;
[0019]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大于结合齿圈的外径。
[0020]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为了有效的实现压淬芯轴与下缸的连接;
[0021]所述压淬芯轴与下缸之间设置有连接轴,所述压淬芯轴上设置有与连接轴连接的紧固螺钉。
[0022]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为了有效的保证结合齿圈大端面冷却速度一致,
[0023]所述压淬芯轴上沿其径向均匀的设置有多个与压淬芯轴外侧面连通的过油槽;每个所述过油槽内设置有过油孔A,所述过油孔A沿压淬芯轴的轴向设置。
[0024]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所述下模、退模器上分别沿其轴向设置有过油孔B。
[0025]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下模设置用于套装退模器的通孔,在通孔靠近下缸的一侧设置有环状限位台。
[002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7](1)本技术通过将压淬芯轴连接在下缸上,将不会随着脉动而松动避免压伤产品;
[0028](2)本技术通过压淬芯轴对于结合齿圈的大端面进行支撑,减小了结合齿圈与压淬上模的接触面积,在保证充分淬火的前提下,避免了产品和下模贴合带动上下运动,减少压伤和压机故障率;
[0029](3)本技术能够对于结合齿圈大端面的平整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消除产品垂直度超差风险;压机故障率降低;产品质量成本降低。
[0030](4)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与压淬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34]图4为本技术中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技术中压淬上模、下模、退模器、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技术中压淬芯轴、退模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7]其中1、下缸;2、连接轴;3、下模;31、环状限位台;4、退模器;41、卡爪;5、压淬芯轴;51、过油槽;52、过油孔A;53、卡槽;6、结合齿圈;7、紧固螺钉;8、压淬上模;9、上模;10、上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42]如图1
‑
图6所示:
[0043]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44]一种结合齿圈6压淬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齿圈压淬用的固定装置,与压淬机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压淬机的下模底部的压淬上模、位于压淬上模底部且与压淬上模同轴设置的压淬芯轴、套装在压淬芯轴外侧的退模器、套装在退模器外侧的下模;所述压淬芯轴远离压淬上模的一端与压淬机的下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齿圈压淬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淬上模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结合齿圈的小端设置在靠近安装槽的一侧器与压淬上模同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合齿圈压淬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淬芯轴包括用于套装结合齿圈的安装部、与安装部远离压淬上模一端连接且用于套装退模器的连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合齿圈压淬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连接部同轴设置;所述连接部的外侧沿其轴向设置卡槽,所述安装部的外径小于连接部的外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合齿圈压淬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啟洪,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