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门隔音结构,涉及防护门隔音技术领域,包括门体,隔音面料,所述隔音面料安置于门体的背面一侧,且门体的背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门体的背面一侧安装有活动座,且活动座与滑槽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座的表面连接有手柄,且手柄的正面安装有衔接柱,所述衔接柱与隔音面料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座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栓。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对隔音面料、吸音海绵、滚筒及电动机的设置,使得隔音组件与门体之间相互独立,故当门体或者隔音组件内部的零部件出现损坏现象时,人们能够对损坏的一项部件进行更换工作,替代传统的隔音防护门对其整体进行更换,造成资源的浪费。造成资源的浪费。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门隔音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护门隔音
,尤其涉及一种防护门隔音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防护门的种类繁多,有隔音型防护门、灭火型防护门、洁净型防护门等,其中隔音型防护门的功能主要是对一个空间进行分隔、隔音、防护,防护门主要应用于医院、工厂、教学楼等地,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0003]现有的防护门隔音结构是伴随着门体的更换而更换的,导致其两者有一项损坏,都会影响另一项进行同步更换,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隔音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防护门隔音结构是伴随着门体的更换而更换的,导致其两者有一项损坏,都会影响另一项进行同步更换,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隔音效果不佳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护门隔音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护门隔音结构,包括:门体;隔音面料,所述隔音面料安置于门体的背面一侧,且门体的背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门体的背面一侧安装有活动座,且活动座与滑槽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座的表面连接有手柄,且手柄的正面安装有衔接柱,所述衔接柱与隔音面料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座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栓;滚筒,所述滚筒安装在隔音面料的一侧,且滚筒的上端连接有电动机,所述隔音面料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套环,且套环的内侧插接有导轨;吸音海绵,所述吸音海绵安装在活动座的背面,且吸音海绵与门体的内侧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吸音海绵的背面上下两端均连接有滑条,且吸音海绵的内侧开设有预留槽。
[0006]优选的,所述门体的外围安装有门框,且门体的内侧开设有通槽,所述门框的外侧连接有磁体区。
[0007]优选的,所述滑槽关于门框的中轴线对称,且滑槽通过开槽与门体构成一体化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滚筒与电动机的输出轴之间为单向啮合结构,且滚筒与隔音面料、吸音海绵之间均为缠绕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吸音海绵通过滑条与门体构成滑动结构,且吸音海绵通过螺栓、螺纹孔与门体构成可拆卸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套环的内侧与导轨的外壁相贴合,且门框与导轨的两端之间为固定连接。
[001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对隔音面料、吸音海绵、滚筒及电动机的设置,使得隔音组件与门体之间相互独立,故当门体或者隔音组件内部的零部件出现损坏现象时,人们能够对损坏的一项部件进行更换工作,替代传统的隔音防护门对其整体进行更换,造成资源的浪费。
[0012]2、本专利技术中,防护门关闭,并通过人们对手柄进行拉动操作,使得其通过活动座带动背面的吸音海绵及正面的隔音面料同步移动,实现双层式覆盖于门体背面进行隔音的目的,能够有效的提升该隔音结构的隔音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门体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吸音海绵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门体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例说明:1、门体;2、门框;3、滑槽;4、螺纹孔;5、磁体区;6、导轨;7、电动机;8、滚筒;9、隔音面料;10、活动座;11、吸音海绵;12、滑条;13、预留槽;14、手柄;15、衔接柱;16、螺栓;17、通槽;18、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参照图1
‑
4,一种防护门隔音结构,包括门体1、门框2、滑槽3、螺纹孔4、磁体区5、导轨6、电动机7、滚筒8、隔音面料9、活动座10、吸音海绵11、滑条12、预留槽13、手柄14、衔接柱15、螺栓16、通槽17和套环18,隔音面料9安置于门体1的背面一侧,且门体1的背面开设有滑槽3,滑槽3关于门框2的中轴线对称,且滑槽3通过开槽与门体1构成一体化结构,通过两组对称的滑槽3的设置,便于将位于一侧门体1的隔音组件转移至另一侧的门体1处,更加全面的对防护门进行隔音工作,门体1的外围安装有门框2,且门体1的内侧开设有通槽17,通过对通槽17的设置,其内侧空间主要是为方便吸音海绵11的移动工作,门框2的外侧连接有磁体区5;滑槽3的内侧开设有螺纹孔4,门体1的背面一侧安装有活动座10,且活动座10与滑槽3之间为滑动连接,活动座10的表面连接有手柄14,且手柄14的正面安装有衔接柱15,衔接柱15与隔音面料9之间为固定连接,活动座10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栓16,滚筒8安装在隔音面料9的一侧,且滚筒8的上端连接有电动机7,滚筒8与电动机7的输出轴之间为单向啮合结构,且滚筒8与隔音面料9、吸音海绵11之间均为缠绕连接,启动电动机7,其带动滚筒8旋转,便于同步完成对隔音面料9、吸音海绵11的缠绕、收卷工作,隔音面料9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套环18,且套环18的内侧插接有导轨6,套环18的内侧与导轨6的外壁相贴合,且门框2与导轨6的两端之间为固定连接,当隔音面料9移动时,其上下两端的套环18同步沿着导轨6的外侧行进,同时便于固定隔音面料9的位置,其上下两端不易出现扬起,造成该防护门的
隔音效果不佳的现象;吸音海绵11安装在活动座10的背面,且吸音海绵11与门体1的内侧之间为活动连接,吸音海绵11通过滑条12与门体1构成滑动结构,且吸音海绵11通过螺栓16、螺纹孔4与门体1构成可拆卸结构,当吸音海绵11随着活动座10及手柄14移动至螺纹孔4处,则通过转动螺栓16,使得其与螺纹孔4连接,便于完成吸音海绵11与门体1之间的连接工作,吸音海绵11的背面上下两端均连接有滑条12,且吸音海绵11的内侧开设有预留槽13。
[0017]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人们将防护门关闭,随后,人工拉动手柄14,使得与手柄14相连接的活动座10正面连接的隔音面料9及背面连接的吸音海绵11同步移动,同时,隔音面料9上下两端的套环18沿着导轨6的外侧行进,且吸音海绵11通过滑条12沿着沿着通槽17的内侧移动,该隔音组件,直至与活动座10之间为螺纹连接的螺栓16移动到螺纹孔4处,再将螺栓16拧固,并与螺纹孔4连接,完成对吸音海绵11与隔音面料9的固定工作,再者通过隔音面料9的一侧为铁质的杆体与磁体区5进行磁吸操作,完成再次固定工作,能够有效的覆盖门体1,提升该隔音结构的隔音效果。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门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1);隔音面料(9),所述隔音面料(9)安置于门体(1)的背面一侧,且门体(1)的背面开设有滑槽(3),所述滑槽(3)的内侧开设有螺纹孔(4),所述门体(1)的背面一侧安装有活动座(10),且活动座(10)与滑槽(3)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座(10)的表面连接有手柄(14),且手柄(14)的正面安装有衔接柱(15),所述衔接柱(15)与隔音面料(9)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座(10)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栓(16);滚筒(8),所述滚筒(8)安装在隔音面料(9)的一侧,且滚筒(8)的上端连接有电动机(7),所述隔音面料(9)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套环(18),且套环(18)的内侧插接有导轨(6);吸音海绵(11),所述吸音海绵(11)安装在活动座(10)的背面,且吸音海绵(11)与门体(1)的内侧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吸音海绵(11)的背面上下两端均连接有滑条(12),且吸音海绵(11)的内侧开设有预留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峰超,范全军,毛文祥,吕存良,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金鑫民防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