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脚型的胶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372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脚型的胶鞋,涉及日用百货技术领域,包括鞋体,所述鞋体由鞋面、鞋筒、鞋底组成,所述鞋面、鞋筒均与鞋底粘接,所述鞋面与鞋筒相接并成一体化。该胶鞋通过设置容纳腔、配合封环、锥口套使得鞋体内侧在脚部周围形成密闭空间,并通过从气塞向外侧抽气的动作,实现鞋体的收缩并迎合适应脚部形状的动作,使得鞋体与人体脚部之间动作连携同步性更强,提升人体动作的灵活性,通过设置镂空架结构,使得鞋体在收缩后其内表面与人体脚部皮肤之间留存有间隙,缩减鞋体内表面对人体脚部的压迫效果,减轻人体脚部动作时与鞋体内表面之间的相对摩擦,减轻磨脚问题,同时提升该胶鞋的穿戴舒适度。升该胶鞋的穿戴舒适度。升该胶鞋的穿戴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脚型的胶鞋


[0001]本技术涉及日用百货
,具体为一种自适应脚型的胶鞋。

技术介绍

[0002]胶鞋是一种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的筒状鞋体,其能够抵抗并隔绝外界环境液体接触穿戴者脚部,被应用在多种生产和生活场合。
[0003]现有胶鞋多为按尺码大小成型,其穿戴时需要根据穿戴者脚部调换尺码,在如生产、救灾等场合,耽误大量时间,也给穿戴者的装配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0004]同时由于胶鞋内部形状固定,穿戴不合适尺码的鞋子时,脚部与胶鞋内表面之间留存间隙较大,行走过程中,胶鞋厚重,惯性大,与人体脚部动作的连携性、同步性较差,导致穿戴人员动作僵硬,行动不便。
[0005]且胶鞋内表面面积大,与脚部之间反复的摩擦剐蹭容易造成脚部皮肤损伤,穿戴舒适度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脚型的胶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胶鞋大小难以调整并匹配人体脚部,穿戴胶鞋后行动不灵活,穿戴不舒适的问题。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适应脚型的胶鞋,包括鞋体,所述鞋体由鞋面、鞋筒、鞋底组成,所述鞋面、鞋筒均与鞋底粘接,所述鞋面与鞋筒相接并成一体化,所述鞋体和鞋筒的内侧共同构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套设有镂空架,所述镂空架为袜状结构,所述镂空架为韧性的塑胶材质。
[0008]所述鞋筒的顶部开口套设有封环,所述封环的顶部设置有锥口套,所述锥口套的顶部延伸至鞋筒的外侧。
[0009]所述镂空架的顶部与封环之间位置设置有气塞,所述气塞贯通鞋筒的内外侧,所述气塞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旋帽。
[0010]可选的,所述鞋底为软胶材质,所述鞋底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筋条。
[0011]可选的,所述容纳腔为顶部开口的气密性腔体,所述容纳腔的内表面敷设有编织网,所述容纳腔内表面与镂空架外表面之间留存有间隙。
[0012]可选的,所述镂空架由内网面、外网面和架空条组成,所述内网面和外网面成内外侧相互套设,所述架空条为硬质塑胶材质,所述架空条固定设置在内网面经纬节点与外网面经纬节点之间。
[0013]可选的,所述封环为橡胶环,且封环的内圈表面贴合有海绵圈,海绵圈的孔隙中浸润有密封液。
[0014]可选的,所述锥口套的顶部为环状结构,所述锥口套顶部的夹层中套设有束口绳。
[0015]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6]1、该胶鞋通过设置容纳腔、配合封环、锥口套使得鞋体内侧在脚部周围形成密闭
空间,并通过从气塞向外侧抽气的动作,实现鞋体的收缩并迎合适应脚部形状的动作,使得鞋体与人体脚部之间动作连携同步性更强,提升人体动作的灵活性。
[0017]2、该胶鞋通过设置镂空架结构,使得鞋体在收缩后其内表面与人体脚部皮肤之间留存有间隙,缩减鞋体内表面对人体脚部的压迫效果,减轻人体脚部动作时与鞋体内表面之间的相对摩擦,减轻磨脚问题,同时提升该胶鞋的穿戴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纵剖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侧剖图。
[0021]图中:1、鞋体;101、鞋面;102、鞋筒;103、鞋底;2、容纳腔;3、镂空架;4、封环;5、锥口套;6、气塞;7、旋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自适应脚型的胶鞋,包括鞋体1,鞋体1由鞋面101、鞋筒102、鞋底103组成,鞋底103为软胶材质,鞋底103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筋条,鞋面101、鞋筒102均与鞋底103粘接,鞋面101与鞋筒102相接并成一体化,鞋体1和鞋筒102的内侧共同构成容纳腔2,容纳腔2为顶部开口的气密性腔体,容纳腔2的内表面敷设有编织网,容纳腔2内表面与镂空架3外表面之间留存有间隙,通过该间隙为鞋体1的负压收缩动作提供空间余量,同时,通过该间隙保持脚部与鞋体1内表面之间的相离状态,减少脚部皮肤与鞋体1内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轻人行走动作时对脚部皮肤的磨损。容纳腔2的内侧套设有镂空架3,镂空架3为袜状结构,镂空架3为韧性的塑胶材质,镂空架3由内网面、外网面和架空条组成,内网面和外网面成内外侧相互套设,架空条为硬质塑胶材质,架空条固定设置在内网面经纬节点与外网面经纬节点之间。内网面与外网面之间始终保持架空效果,减少脚部皮肤与鞋体1内表面之间的接触,为脚部动作与鞋体1之间留存微量的空间,减轻脚部皮肤压迫,同时避免皮肤与鞋体1内表面之间的摩擦损伤,提升穿戴的舒适度。通过设置镂空架3结构,使得鞋体1在收缩后其内表面与人体脚部皮肤之间留存有间隙,缩减鞋体1内表面对人体脚部的压迫效果,减轻人体脚部动作时与鞋体1内表面之间的相对摩擦,减轻磨脚问题,同时提升该胶鞋的穿戴舒适度。
[0024]鞋筒102的顶部开口套设有封环4,封环4为橡胶环,且封环4的内圈表面贴合有海绵圈,海绵圈的孔隙中浸润有密封液,密封液可以为食用油、水中的一种或多种,密封液能够在穿戴时在脚部或腿部皮肤与封环4内圈之前形成水膜,提升容纳腔2的气密性,进而保障鞋体1的收缩效果,提升鞋体1的形状和大小的稳定性。封环4的顶部设置有锥口套5,锥口套5的顶部延伸至鞋筒102的外侧,锥口套5的顶部为环状结构,锥口套5顶部的夹层中套设有束口绳。
[0025]镂空架3的顶部与封环4之间位置设置有气塞6,气塞6贯通鞋筒102的内外侧,气塞
6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旋帽7。通过设置容纳腔2、配合封环4、锥口套5使得鞋体1内侧在脚部周围形成密闭空间,并通过从气塞6向外侧抽气的动作,实现鞋体1的收缩并迎合适应脚部形状的动作,使得鞋体1与人体脚部之间动作连携同步性更强,提升人体动作的灵活性。
[0026]本实用工作原理:该自适应脚型的胶鞋在使用时,穿戴者首先将镂空架3从鞋体1内侧抽出,并将脚部穿套在镂空架3内侧,将锥口套5顶部撑开,将脚部连同镂空架3穿戴进入鞋体1内侧。
[0027]其后,向封环4内圈位置浸润少量水,使得小腿皮肤与封环4内圈之间形成水膜,将锥口套5顶部拉绳拉紧,使得锥口套5内表面与小腿皮肤贴合,此时脚部皮肤与容纳腔2形成密闭结构。
[0028]打开旋帽7,外接抽气筒通过气塞6向外部环境内抽放并排除容纳腔2内侧气体,受气体排出效果影响,鞋体1逐渐收缩并趋近于人体脚部形状和尺码,直至鞋体1内表面接触镂空架3的外部并使得镂空架3形状与脚部形状相匹配,此后旋接旋帽7,维持鞋体1内部压力,完成该胶鞋的穿戴过程。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脚型的胶鞋,包括鞋体(1),所述鞋体(1)由鞋面(101)、鞋筒(102)、鞋底(103)组成,所述鞋面(101)、鞋筒(102)均与鞋底(103)粘接,所述鞋面(101)与鞋筒(102)相接并成一体化,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体(1)和鞋筒(102)的内侧共同构成容纳腔(2),所述容纳腔(2)的内侧套设有镂空架(3),所述镂空架(3)为袜状结构,所述镂空架(3)为韧性的塑胶材质;所述鞋筒(102)的顶部开口套设有封环(4),所述封环(4)的顶部设置有锥口套(5),所述锥口套(5)的顶部延伸至鞋筒(102)的外侧;所述镂空架(3)的顶部与封环(4)之间位置设置有气塞(6),所述气塞(6)贯通鞋筒(102)的内外侧,所述气塞(6)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旋帽(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脚型的胶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103)为软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迈奥登鞋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