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引燃内燃机的主燃室内的燃料的点火装置,包括:外壳;预燃室,形成于外壳内,并与主燃室导通;以及进气组件,进气组件的进气端分别连接有空气源和第一燃料源,进气组件的排气端和预燃室导通;其中,空气源和第一燃料源通过进气组件择一和预燃室导通,预燃室和空气源连通状态下,用以对预燃室进行扫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燃烧系统,包括:机体;活塞,安装在机体内;缸盖,安装在机体的开口位置,机体、活塞和缸盖限定主燃室;以及燃烧系统。以及燃烧系统。以及燃烧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点火装置及燃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内燃机
,尤其涉及一种点火装置及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较为有效地提升基于稀燃和/或低碳替代燃料技术的内燃机的稳定性和快速燃烧能力。现有技术中,可将内燃机内设置成相连通的主燃室和预燃室,其中,燃料在预燃室内燃烧并形成射流火焰用以作为主燃室的点火装置。
[0003]但预燃室相较于主燃室体积更小,结构较为复杂,因此,预燃室内部易残余高温废气,可能出现预燃室烧蚀和下一循环易失火的问题,进而降低燃烧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点火装置及燃烧系统,用于至少部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引燃内燃机的主燃室内的燃料的点火装置,包括:外壳;预燃室,形成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主燃室导通;以及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的进气端分别连接有空气源和第一燃料源,所述进气组件的排气端和所述预燃室导通;其中,所述空气源和第一燃料源通过所述进气组件择一地和所述预燃室导通,所述预燃室和空气源连通状态下,用以对所述预燃室进行扫气。
[000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点火装置还包括火花塞,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火花塞的放电端位于所述预燃室内。
[000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活动安装,在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限定所述预燃室。
[000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预燃室连通,用以将所述火花塞的放电端限制在所述预燃室内。
[0009]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有多个喷孔,多个所述喷孔间隔地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用以将所述预燃室和主燃室导通。
[001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进气组件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中形成第一进气端、第二进气端及排气端;所述第一进气端和所述空气源导通,所述第二进气端和第一燃料源导通。
[001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电磁阀包括:阀体;以及两个阀块,滑动安装在阀体内,并设置成将第一进气端和/或第二进气端封闭或打开。
[0012]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燃烧系统,包括:机体;活塞,安装在所述机体内;缸盖,安装在所述机体的开口位置,所述机体、活塞和缸盖限定主燃室;以及点火装置。
[001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点火装置设置在所述缸盖的中部位置,并沿所述缸盖的轴向方向延伸至所述主燃室内。
[001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还包括第二燃料源,所述第二燃料源和所述主燃室连
通,第一燃料源由所述点火装置通入的第一燃气引燃所述第二燃料源通入的第二燃气。
[0015]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点火装置,外壳作为安装基础形成预燃室并连接进气组件,进气组件将预燃室和空气源及第一燃料源分别连通,在和第一燃料源导通的状态下实现对点火装置的进气,在和空气源导通的状态下,将预燃室内残留的高温废气通过压力差引导至主燃室内,进而较为有效的实现对预燃室的扫气,可较为有效的预防预燃室的烧蚀或失火。
[0016]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燃烧系统,点火装置用于引燃主燃室内通入的燃料,可使得燃烧系统的燃烧过程较为稳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的点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示意性实施例的点火装置的外壳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3是图1所示示意性实施例的点火装置的进气组件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4是图3所示进气组件部分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4a是扫气状态;4b是进气状态;4c是跳火状态;
[0021]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燃烧系统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0022]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燃烧系统的剖视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点火装置;
[0025]11、螺母;
[0026]12、垫片;
[0027]13、进气组件;
[0028]131、第一进气端;
[0029]132、第二进气端;
[0030]133、阀体;
[0031]134、密封头;
[0032]135、压簧;
[0033]136、阀块;
[0034]137、连杆;
[0035]138、排气端;
[0036]139、线圈
[0037]14、外壳;
[0038]141、第一壳体;
[0039]1411、通孔;
[0040]1412、气道;
[0041]142、第二壳体;
[0042]1421、喷孔;
[0043]2、缸盖;
[0044]3、机体;
[0045]4、活塞;以及
[0046]5、喷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48]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技术。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0049]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0050]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0051]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的点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2]图2是图1所示示意性实施例的点火装置的外壳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示意性实施例的点火装置的进气组件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3所示进气组件部分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4a是扫气状态;4b是进气状态;4c是跳火状态。
[0053]本技术提供一种点火装置,应用于引燃内燃机的主燃室内的燃料,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外壳14,形成于外壳14内的预燃室以及和预燃室导通的进气组件13;上述预燃室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火装置,应用于引燃内燃机的主燃室内的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1),包括:外壳(14);预燃室,形成于所述外壳(14)内,并与所述主燃室导通;以及进气组件(13),所述进气组件(13)的进气端分别连接有空气源和第一燃料源,所述进气组件(13)的排气端(138)和所述预燃室导通;其中,所述空气源和第一燃料源通过所述进气组件(13)择一地和所述预燃室导通,所述预燃室和空气源连通状态下,用以对所述预燃室进行扫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火花塞(15),设置在所述外壳(14)内,所述火花塞(15)的放电端位于所述预燃室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4)包括:第一壳体(141);以及第二壳体(142),所述第二壳体(142)和所述第一壳体(141)活动安装,在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壳体(142)和第一壳体(141)限定所述预燃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41)上形成有通孔(1411),所述通孔(1411)和所述预燃室连通,用以将所述火花塞(15)的放电端限制在所述预燃室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42)上形成有多个喷孔(14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尧命发,王洁明,王浒,郑尊清,杨瑞,李刚,蔡雨青,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