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艺景观设计的生态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316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于环艺景观设计的生态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主体和鱼缸,所述墙主体垂直设置鱼缸后侧;所述鱼缸内在设置隔离板,所述鱼缸背面设置后座,所述墙主体包括背板、垫板、外层修饰板和绿色栅格网层;所述外层修饰板为轻质材料层面板;所述外层修饰板与背板间隔设置,它们之间通过支撑杆固定;所述背板上设置多个植物盘和多个管状种植槽;所述绿色栅格网层覆盖在背板正面上,所述外层修饰板的底面压在鱼缸上;所述背板下端设置所述垫板;所述垫板固定在后座上;所述条带状平面的侧面上设置彩灯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改进巧妙,结构简单,采用主要结构为非金属材料,能够降低生态墙的重量,兼具功用性。兼具功用性。兼具功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环艺景观设计的生态墙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属于建筑
,具体涉及基于环艺景观设计的生态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普通民用建筑中的墙体改革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很多新型高效墙体在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在居家设计,对生态墙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有技术中的生态墙设计雷同,有的设计相对复杂,有的采用砖混结构,例如河南华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隔音保温防火阻根生态植物墙及施工工艺》;有的采用金属材料,例如设计为天津吉鼎万通绿化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绿化生态装饰墙体》,该方案中,它固定架、种植容器、滑轮、滑轨、滚轮、导轨等结构,并且采用钢质材料,这种的目的在于可以移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移动式的生态墙体,体积笨重无法符合实际所需,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本公司特申请此专利技术创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基于环艺景观设计的生态墙体结构可以改善以上的不足。
[0004]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环艺景观设计的生态墙体结构,包括墙主体和有机玻璃制作的鱼缸,所述墙主体垂直设置鱼缸后侧;所述鱼缸内在设置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鱼缸一分为二,其中一个容纳腔大,另一个较小,它的层面依次包括过滤网层、过滤棉层、麦饭石颗粒层和活性炭层,主要边便于换水;所述鱼缸背面设置后座,所述墙主体包括背板、垫板、外层修饰板和绿色栅格网层;所述外层修饰板为轻质材料层面板;所述外层修饰板与背板间隔设置,它们之间通过支撑杆固定;所述背板上设置多个植物盘和多个管状种植槽;所述绿色栅格网层覆盖在背板正面上,所述植物盘和所述管状种植槽穿过绿色栅格网层;所述外层修饰板呈不规则状,具有多个条带状平面,多个条带状平面组合成形成开放区域或者半开放区域;所述植物盘和所述管状种植槽设置在多个条带状平面形成的开放区域或者半开放区域内;所述外层修饰板的底面压在鱼缸上;所述背板背面设置隔音层,可以选用发泡聚乙烯材料,其隔音效果好,同时其质量轻;所述背板下端设置所述垫板,为了加强固定采用榫卯结构形式固定;所述垫板固定在后座上;所述条带状平面的侧面上设置彩灯带。
[0005]进一步的,所述植物盘外侧具有开口面,开口面从远离背板一侧内腔内径逐渐变小,在植物盘内底设置复合土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土层从下往上依次为含水层、营养层和砂土层,含水层为0.3毫米左右厚的砂土,营养层底层为黄土壤,其上层为腐蚀层;有生物或微生物活动,可以产生大量有机物,供植物生长所需。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开口面内壁设置倾斜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隔音层背面设置栅格层,栅格层上窄下宽。
[0009]进一步的,所述背板上设置利于安装管状种植槽的容纳凹槽。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容纳凹槽内腔呈球形,具有外露的挡边,其中挡边与管状种植槽外壁接触。
[0011]进一步的,所述鱼缸顶面位于外层修饰板后面设置引流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槽底面设置排水管。
[0013]进一步的,所述鱼缸内设置假山和制氧机。
[0014]本技术设计新颖,改进巧妙,结构简单,采用主要结构为非金属材料,能够降低生态墙的重量,兼具功用性。同时,整体结构上轻下重,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鱼缸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植物盘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背板和容纳凹槽机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栅格层结构示意图。
[0021]图示:1鱼缸、2外层修饰板、3植物盘、31腐蚀层、32砂土层、33含水层、34排水孔、35倾斜面、36开口面、4管状种植槽、5背板、51隔音层、52栅格层、6绿色栅格网层、7容纳凹槽、71挡边、8后座、9垫板、10支撑杆、11隔离板、12排水管、13引流槽、14假山、15彩灯带、16制氧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环艺景观设计的生态墙体结构,包括墙主体和有机玻璃制作的鱼缸1,所述墙主体垂直设置鱼缸后侧;所述鱼缸1内在设置隔离板11,所述隔离板11将鱼缸一分为二,其中一个容纳腔大,另一个较小,主要边便于换水;所述鱼缸背面设置后座8,后座的高度低于鱼缸;所述墙主体包括背板5、垫板9、外层修饰板2和绿色栅格网层6;所述外层修饰板2为轻质材料层面板;所述外层修饰板2与背板5间隔设置,它们之间通过支撑杆10固定;所述背板5上设置多个植物盘3和多个管状种植槽4,植物盘采用木塑材料设计,管状种植槽也为木塑材料,还可以为底面带节楠竹筒;所述绿色栅格网层6覆盖在背板5正面上,所述植物盘3和所述管状种植槽4穿过绿色栅格网层6;所述外层修饰板2呈不规则状,具有多个条带状平面,多个条带状平面组合成形成开放区域或者半开放区域;所述植物盘和所述管状种植槽设置在多个条带状平面形成的开放区域或者半开放区域内;所述外层修饰板2的底面压在鱼缸1上;所述背板5背面设置隔音层51,可以选用发泡聚乙烯材料,其隔音效果好,同时其质量轻,能够降低设计重量;所述背板5下端设置所述垫板9,为了加强固定采用榫卯结构形式固定,垫板的宽度大于背板的厚度,考虑到稳定性问题,一般大于2倍~2.5倍;所述垫板固定在后座8上,他们通过强力胶剂和钉子固定;所述条带
状平面的侧面上设置彩灯带15。
[0024]如图4所述,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植物盘3外侧具有开口面36,开口面从远离背板5一侧内腔内径逐渐变小,在植物盘3内底设置复合土层。
[0025]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复合土层从下往上依次为含水层33、营养层31和砂土层32。
[0026]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开口面内壁设置倾斜面35,在植物盘底面设置排水孔34,排水孔下方正对引流槽。
[0027]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隔音层51背面设置栅格层52,栅格层上窄下宽。如图6所示,栅格层为外凸设计为实木材质。
[0028]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背板5上设置利于安装管状种植槽4的容纳凹槽7。
[0029]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容纳凹槽7内腔呈球形,具有外露的挡边71,其中挡边与管状种植槽4外壁接触,容纳凹槽为PVC塑料制作。
[0030]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鱼缸1顶面位于外层修饰板后面设置引流槽13。
[0031]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引流槽13底面设置排水管12,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坡度问题,一般小于10
°
即可,在倾斜的一端设置设置排污水管,引流槽用于植物盘的渗透的滴水以及植被上的滴水。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环艺景观设计的生态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主体和鱼缸,所述墙主体垂直设置鱼缸后侧;所述鱼缸内在设置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鱼缸一分为二;所述鱼缸背面设置后座;所述墙主体包括背板、垫板、外层修饰板和绿色栅格网层;所述外层修饰板为轻质材料层面板;所述外层修饰板与背板间隔设置,它们之间通过支撑杆固定;所述背板上设置多个植物盘和多个管状种植槽;所述绿色栅格网层覆盖在背板正面上,所述植物盘和所述管状种植槽穿过绿色栅格网层;所述外层修饰板呈不规则状,具有多个条带状平面,多个条带状平面组合成形成开放区域或者半开放区域;所述植物盘和所述管状种植槽设置在多个条带状平面形成的开放区域或者半开放区域内;所述外层修饰板的底面压在鱼缸上;所述背板背面设置隔音层;所述背板下端设置所述垫板;所述垫板固定在后座上;所述条带状平面的侧面上设置彩灯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艺景观设计的生态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盘外侧具有开口面,开口面从远离背板一侧内腔内径逐渐变小,在植物盘内底设置复合土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河之图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