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充电器控制集成电路及其极性切换开关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3001 阅读:4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简单直接、集成CMOS开关的锂电池充电器控制集成电路及其极性切换开关控制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极性切换开关控制电路包括比较器(OP3)、两个反相器(I195、I196)、四个P-MOSFET(P79、P81、P96、P98)、五个N-MOSFET(N13、N14、N22、N73、N74),利用比较器及N-MOSFET的开关特性,简单直接实现了电池的极性识别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充电器控制集成电路及其极性切换开关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在移动电话等电子产品上普遍使用可反复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作为供 电电源,这种锂离子电池需要采用充电器进行充电。目前锂电池充电器大都采用各种各样的专用控制集成电路(ic)和各种采样电路。目前还出现了可自动识别电池极性并对电池进行充电的锂电池充电器。这种可自动识别电池 极性的充电器需要有极性切换开关,此切换开关可由双极分立器件组成,也可由MOSFET组成,但不管是哪一种切换开关,都要有控制切换的电路,目 前大多数采用双极分立器件组成切换开关,其它控制电路仍在开发中,尤其 是集成CMOS开关的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控制简单 直接、集成CMOS开关的锂电池充电器控制集成电路的极性切换开关控制电 路。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该极性切换开关控制电路的锂电池充电器 控制集成电路。本专利技术锂电池充电器控制集成电路的极性切换开关控制电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锂电池充电器控制集成电路的极性切换开关控制电路包括锂电池正极端口、负极端口、电源输入端、比较器、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一 P—MOSFET、第二 P—M0SFET、第三P—MOSFET、第四P— MOSFET、第一N—MOSFET、第二N—MOSFET、第三N—MOSFET、第四 N—MOSFET、第五N—MOSFET,所述第一 P—MOSFET、所述第二 P— MOSFET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四N—MOSFET、所 述第五N — MOSFET的源极分别接地,所述正极端口与所述第三N — MOSFET的栅极、所述第五N—MOSFET的漏极、所述第二 P—MOSFET的 漏极、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负极端口与所述第一 N — MOSFET的栅极、所述第二 N—MOSFET的栅极、所述第四N—MOSFET的 漏极、所述第一 P—MOSFET的漏极、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接,所 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反相器 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N—MOSFET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口 及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N—MOSFET的源极、漏极分 别与所述正极端口及所述第四N—MOSFET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三N— MOSFET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负极端口及所述第五N—MOSFET的栅极 相连接,所述第三P—MOSFET的栅极、所述第四P—MOSFET的栅极分别 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三P— MOSFET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 P—MOSFET的栅极、所述第四N— MOSFET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四P-MOSFET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第 二 P—MOSFET的栅极、所述第五N-MOSFET的栅极相连接。本专利技术锂电池充电器控制集成电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锂电池 充电器控制集成电路包括极性切换开关控制电路,所述极性切换开关控制电 路包括锂电池正极端口、负极端口、电源输入端、比较器、第一反相器、第 二反相器、第一P—MOSFET、第二P—MOSFET、第三P—MOSFET、第四 P—MOSFET、第一N—MOSFET、第二N—MOSFET、第三N—MOSFET、 第四N—MOSFET、第五N—MOSFET,所述第一 P—MOSFET、所述第二 P—MOSFET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四N—MOSFET、所 述第五N — MOSFET的源极分别接地,所述正极端口与所述第三N — MOSFET的栅极、所述第五N—MOSFET的漏极、所述第二 P—MOSFET的 漏极、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负极端口与所述第一 N — MOSFET的栅极、所述第二 N—MOSFET的栅极、,所述第四N—MOSFET的 漏极、所述第一 P—MOSFET的漏极、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接,所 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反相器 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N—MOSFET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口 及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 N—MOSFET的源极、漏极分 别与所述正极端口及所述第四N—MOSFET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三N— MOSFET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负极端口及所述第五N—MOSFET的栅极 相连接,所述第三P—MOSFET的栅极、所述第四P—MOSFET的栅极分别 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三P— MOSFET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P—MOSFET的栅极、所述第四N— MOSFET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四P—MOSFET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第 二 P—MOSFET的栅极、所述第五N—MOSFET的栅极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述极性切换开关控制电路包括锂电 池正极端口、负极端口、电源输入端、比较器、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 第一 P—MOSFET、第二 P—MOSFET、第三P—MOSFET、第四P—MOSFET、 第一N—MOSFET、第二N—MOSFET、第三N—MOSFET、第四N—MOSFET、 第五N—MOSFET,所述第一 P—MOSFET、所述第二 P—MOSFET的源极分 别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四N—MOSFET、所述第五N—MOSFET 的源极分别接地,所述正极端口与所述第三N—MOSFET的栅极、所述第五 N—MOSFET的漏极、所述第二 P—MOSFET的漏极、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 入端相连接,所述负极端口与所述第一N—MOSFET的栅极、所述第二N— MOSFET的栅极、所述第四N—MOSFET的漏极、所述第一 P—MOSFET的漏极、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 N— MOSFET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口及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 接,所述第二N—MOSFET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口及所述第四N— MOSFET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三N—MOSFET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负 极端口及所述第五N—MOSFET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三P—MOSFET的栅 极、所述第四P—MOSFET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 二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三P—MOSFET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 第一P—MOSFET的栅极、所述第四N—MOSFET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四 P—MOSFET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 P—MOSFET的栅极、所述第五 N—MOSFET的栅极相连接,本电路利用了比较器及N-MOSFET的开关特 性,当本电路的所述电源输入端加上电压后,电池连接到所述正极端口、所 述负极端口,通过所述比较器判断所述正极端口、所述负极端口哪一端电压 高、哪一端电压低来使所述第四N—MOSFET和所述第二 P—MOSFET或所 述第五N—MOSFET和所述第一 P—MOSFET导通或关断,从而使所述正极 端口、所述负极端口的电压极性与所连接的电池极性相同;当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电池充电器控制集成电路的极性切换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池正极端口(BT+)、负极端口(BT-)、电源输入端(VDD)、比较器(OP3)、第一反相器(I195)、第二反相器(I196)、第一P-MOSFET(P79)、第二P-MOSFET(P81)、第三P-MOSFET(P96)、第四P-MOSFET(P98)、第一N-MOSFET(N13)、第二N-MOSFET(N14)、第三N-MOSFET(N22)、第四N-MOSFET(N73)、第五N-MOSFET(N74),所述第一P-MOSFET(P79)、所述第二P-MOSFET(P81)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DD)相连接,所述第四N-MOSFET(N73)、所述第五N-MOSFET(N74)的源极分别接地,所述正极端口(BT+)与所述第三N-MOSFET(N22)的栅极、所述第五N-MOSFET(N74)的漏极、所述第二P-MOSFET(P81)的漏极、所述比较器(OP3)的同相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负极端口(BT-)与所述第一N-MOSFET(N13)的栅极、所述第二N-MOSFET(N14)的栅极、所述第四N-MOSFET(N73)的漏极、所述第一P-MOSFET(P79)的漏极、所述比较器(OP3)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I195)的输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比较器(OP3)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反相器(I196)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N-MOSFET(N13)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口(BT+)及所述第一反相器(I195)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N-MOSFET(N14)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口(BT+)及所述第四N-MOSFET(N73)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三N-MOSFET(N22)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负极端口(BT-)及所述第五N-MOSFET(N74)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三P-MOSFET(P96)的栅极、所述第四P-MOSFET(P98)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反相器(I195)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反相器(I196)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三P-MOSFET(P96)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P-MOSFET(P79)的栅极、所述第四N-MOSFET(N73)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四P-MOSFET(P98)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P-MOSFET(P81)的栅极、所述第五N-MOSFET(N74)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充电器控制集成电路的极性切换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池正极端口(BT+)、负极端口(BT-)、电源输入端(VDD)、比较器(OP3)、第一反相器(I195)、第二反相器(I196)、第一P-MOSFET(P79)、第二P-MOSFET(P81)、第三P-MOSFET(P96)、第四P-MOSFET(P98)、第一N-MOSFET(N13)、第二N-MOSFET(N14)、第三N-MOSFET(N22)、第四N-MOSFET(N73)、第五N-MOSFET(N74),所述第一P-MOSFET(P79)、所述第二P-MOSFET(P81)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DD)相连接,所述第四N-MOSFET(N73)、所述第五N-MOSFET(N74)的源极分别接地,所述正极端口(BT+)与所述第三N-MOSFET(N22)的栅极、所述第五N-MOSFET(N74)的漏极、所述第二P-MOSFET(P81)的漏极、所述比较器(OP3)的同相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负极端口(BT-)与所述第一N-MOSFET(N13)的栅极、所述第二N-MOSFET(N14)的栅极、所述第四N-MOSFET(N73)的漏极、所述第一P-MOSFET(P79)的漏极、所述比较器(OP3)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I195)的输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比较器(OP3)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反相器(I196)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N-MOSFET(N13)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口(BT+)及所述第一反相器(I195)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N-MOSFET(N14)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口(BT+)及所述第四N-MOSFET(N73)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三N-MOSFET(N22)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负极端口(BT-)及所述第五N-MOSFET(N74)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三P-MOSFET(P96)的栅极、所述第四P-MOSFET(P98)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反相器(I195)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反相器(I196)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三P-MOSFET(P96)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P-MOSFET(P79)的栅极、所述第四N-MOSFET(N73)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四P-MOSFET(P98)的源极、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P-MOSFET(P81)的栅极、所述第五N-MOSFET(N74)的栅极相连接。2、 一种锂电池充电器控制集成电路,包括极性切换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 于所述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纬国范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南科集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