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壳风机及燃气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19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蜗壳风机,包括蜗壳结构和叶轮,蜗壳结构包括蜗壳板,其为弧面状结构;第一蜗壳护板;第二蜗壳护板,其与第一蜗壳护板、蜗壳板围成蜗壳腔,第二蜗壳护板上开设有进风口;内蜗壳板,其形成在第一蜗壳护板上,且自第一蜗壳护板沿蜗壳板的轴向朝向蜗壳腔延伸,内蜗壳板与蜗壳板围成导流空间;风机板,其与内蜗壳板固定,风机板上开设有风机轴孔;叶轮设置蜗壳腔中,且靠近第二蜗壳护板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蜗壳风机,导流空间位于叶轮的轴向的一侧,叶轮的周向与蜗壳板之间无需预留导流空间,在不增加蜗壳板的尺寸的前提下,即可以通过增加叶轮的直径实现风压、风量的增加。由于叶轮的送风能力增加,可以降低风机的转速实现降噪。降噪。降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蜗壳风机及燃气热水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风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蜗壳风机及燃气热水器。

技术介绍

[0002]风机是一种用于产生空气流的装置,被用于各种电器(例如,热水器、空调、空气净化器、吸尘器、冰箱等)中。
[0003]传统的风机包括圆筒形的蜗壳以及容纳于蜗壳中的离心式风扇。在蜗壳的其中一侧或者两侧形成有进气口,出风口沿着蜗壳的切线方向形成。
[0004]噪音对于风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性能指标,在保证压力和风量一定的情况下,风机的噪音越低,标志着设计水平越高。
[0005]目前蜗壳风机普遍的设计结构如图1所示,叶轮21装配在蜗壳22内,叶轮21的外周向与蜗壳22内壁形成风道23,蜗壳22的轮廓呈螺旋形,半径R8至R1逐渐变大,风道在叶轮的径向,出风口沿着蜗壳的切线方向形成,风道相应呈渐开线状,且风道的宽度至出风口逐渐变大,电机带动叶轮顺时针转动,产生的风从叶轮的一侧进入叶轮,然后顺着风道从出风口排出。
[0006]现有风机提升风量风压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增大径向外尺寸达到动压转化成静压的目的,由于蜗壳基圆大小限制叶轮外径,如要增加叶轮尺寸,由于同时满足叶轮的外周向与蜗壳之间围成的风道结构,因此当叶轮尺寸增加时,必须相应增加蜗壳的尺寸,导致整个风机的体积也会相应增大。
[0007]另一种是整机尺寸不变,提升风机转速,这样会带来噪音增大,用户体验变差。因此如何在不改变在总体尺寸的前提下,设计一种新型风机,达到增大风量和风压的目的,是本专利技术主要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此外,由于气流方向进入风机的方向是轴向的,排出的方向是径向的,从而使得气流方向经历了90
°
的转弯,因此蜗壳靠近叶轮前盖壁面发生流动分离,产生漩涡;同时为了避免动静部件发生结构干涉,蜗壳与蜗壳护板间隙较大,使得内泄漏损失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蜗壳风机径向出风结构设计,存在风量风压无法同时兼顾尺寸和噪音问题,提出了一种蜗壳风机,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蜗壳风机,包括蜗壳结构和叶轮,所述蜗壳结构包括:蜗壳板,其为弧面状结构;第一蜗壳护板,其位于所述蜗壳板的轴向其中一侧;第二蜗壳护板,其位于所述蜗壳板的轴向另外一侧,与所述第一蜗壳护板、蜗壳板围成蜗壳腔,所述第二蜗壳护板上开设有进风口;内蜗壳板,其形成在所述第一蜗壳护板上,且自所述第一蜗壳护板沿所述蜗壳板
的轴向朝向所述蜗壳腔延伸,所述内蜗壳板与所述蜗壳板围成导流空间;风机板,其与所述内蜗壳板固定,所述风机板上开设有风机轴孔;所述叶轮设置所述蜗壳腔中,且靠近所述第二蜗壳护板设置,其与穿过所述风机轴孔的风机轴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蜗壳板为具有开口的圆弧面状结构,所述开口连通有出风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开口沿所述蜗壳板的轴向其中一侧为与所述蜗壳板连接的前侧板,另外一侧为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后侧板、以及第一蜗壳护板、第二蜗壳护板围成所述出风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前侧板具有朝向所述出风口的内侧弯折的台阶。
[0014]进一步的,所述叶轮的外圆周与所述蜗壳板之间具有装配缝。
[0015]进一步的,所述内蜗壳板至少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围成闭合的结构。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段为螺旋面状结构。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段为平面状结构。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段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为第一近端,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为第一远端,所述第一段从第一近端至第一远端的曲率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段的延长线与所述蜗舌相衔接。
[0019]进一步的,所述风机板与所述内蜗壳板密封连接。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蜗壳风机,通过设置自第一蜗壳护板朝向蜗壳腔凹陷的内蜗壳板,由内蜗壳板与蜗壳板围成导流空间,内蜗壳板位于叶轮的轴向的一侧,因此导流空间位于叶轮的轴向的一侧,叶轮的周向与蜗壳板之间无需预留导流空间,叶轮产生的气流首先沿其轴向进入位于其一侧的导流空间,然后顺着导流空间旋至出风口。由于叶轮的周向与蜗壳板之间无需预留导流空间,所以在不增加蜗壳板的尺寸的前提下,即可以通过增加叶轮的直径实现风压、风量的增加。由于叶轮的送风能力增加,当风压、风量特定时,可以降低风机的转速,相应风机噪音得到降低。
[0021]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 是现有蜗壳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出内蜗壳风机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分解图;图4是图3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正投影示意图;图6是图2的分解图;图7是图2的纵向剖视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燃气热水器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针对现有技术中蜗壳风机径向出风结构设计,存在风量风压无法同时兼顾尺寸和噪音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有效利用机器的空间,设计一种新型蜗壳,不改变蜗壳径向外尺寸,通过改变蜗壳内部尺寸,改变流道内过流面积,在不改变总体尺寸的前提下,增大叶轮直径,达到增大风量和风压的目的,当送风能力增加时,可通过降低转速达到降噪的技术效果。下面将以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7]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蜗壳风机,如图2

图6所示,包括蜗壳结构11和叶轮12,蜗壳结构11包括蜗壳板111、第一蜗壳护板112、第二蜗壳护板113、内蜗壳板114以及风机板115,其中,蜗壳板111为弧面状结构;第一蜗壳护板112位于蜗壳板111的轴向其中一侧;第二蜗壳护板113位于蜗壳板111的轴向另外一侧,第二蜗壳护板113与第一蜗壳护板112、蜗壳板111围成蜗壳腔116,第二蜗壳护板113上开设有进风口13。
[0028]内蜗壳板114形成在第一蜗壳护板112上,且自第一蜗壳护板112沿蜗壳板111的轴向朝向蜗壳腔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蜗壳风机,包括蜗壳结构和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结构包括:蜗壳板,其为弧面状结构;第一蜗壳护板,其位于所述蜗壳板的轴向其中一侧;第二蜗壳护板,其位于所述蜗壳板的轴向另外一侧,与所述第一蜗壳护板、蜗壳板围成蜗壳腔,所述第二蜗壳护板上开设有进风口;内蜗壳板,其形成在所述第一蜗壳护板上,且自所述第一蜗壳护板沿所述蜗壳板的轴向朝向所述蜗壳腔延伸,所述内蜗壳板与所述蜗壳板围成导流空间;风机板,其与所述内蜗壳板固定,所述风机板上开设有风机轴孔;所述叶轮设置所述蜗壳腔中,且靠近所述第二蜗壳护板设置,其与穿过所述风机轴孔的风机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板为具有开口的圆弧面状结构,所述开口连通有出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沿所述蜗壳板的轴向其中一侧为与所述蜗壳板连接的前侧板,另外一侧为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后侧板、以及第一蜗壳护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霞葛爱香范强王伟闫茂松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