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2093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3
本申请公开一种刺激装置。所述刺激装置包括穿刺针、使用电极、辅助电极、信号发生器和手持式控制器。所述穿刺针包括穿刺针通孔。所述辅助电极能穿过所述穿刺针通孔,植入人体并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器,所述使用电极在所述辅助植入端触点的穿刺位置为所需位置的情况下替换所述辅助电极,植入人体并与所述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器能粘贴于人体表面。所述手持式控制器与所述信号发生器无线连接,以向所述信号发生器发送控制信号。如上述设置,由于使用电极能替换所述辅助电极,所述使用电极的植入简单方便,而且借助所述穿刺针穿刺形成的创口小,通过所述手持式控制器向所述信号发生器发送信号,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刺激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刺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植入式神经电刺激是通过电刺激的方式来兴奋、抑制或者调解神经系统传导,从而达到恢复或者改善人体机能运作的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刺激器是用于神经电刺激的医疗器件,其包括电极。但在实际使用中,电极植入人体不方便,而且创口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公开一种刺激器。所述刺激器能够使得电极植入方便,而且创口较小。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公开一种刺激装置。所述刺激装置用于神经刺激,包括穿刺针、使用电极、辅助电极和信号发生器。所述穿刺针包括穿刺针通孔。所述辅助电极包括辅助植入端,所述辅助植入端包括辅助植入端触点,所述辅助植入端穿过所述穿刺针通孔并被植入人体;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辅助电极连接,通过所述辅助电极获得所述辅助植入端触点的反馈信号,根据所述反馈信号以确定所述辅助植入端触点的穿刺位置是否是所需位置;所述使用电极在所述辅助植入端触点的穿刺位置为所需位置的情况下替换所述辅助电极,植入人体并与所述信号发生器连接。如上述设置,由于采用所述穿刺针刺入人体,且所述使用电极在所述辅助电极穿刺的位置为所需位置的情况下,替换所述辅助电极,由此,所述使用电极的植入简单方便,而且借助所述穿刺针穿刺形成的创口小。
[0005]可选地,所述穿刺针通孔与所述辅助电极或者所述使用电极之间的间隙为0.05至1mm,和/或,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穿刺针之间通过卡扣连接,以使得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穿刺针能相对固定或者分离。如此设置,由于所述间隙为0.05mm至1mm,因此,便于植入所述辅助电极,也便于在使用所述使用电极的情况下,便于拔出所述穿刺针而留所述使用电极于人体。
[0006]可选地,所述使用电极包括植入端、连接端和导丝,所述植入端包括至少两个植入端触点和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与所述植入端触点之间在所述电极的径向具有高度差;所述连接端包括连接端触点,所述连接端触点和所述植入端触点通过相应的所述导丝电导通。如此设置,藉由所述防脱结构的存在,且所述防脱结构能够与所述植入端触点在神经刺激电极的径向形成高度差,由此,在所述神经刺激电极的植入端植入人体后,所述高度差能够改善所述神经刺激电极的位移情况。此外,由于所述植入端触点至少两个,因此,电刺激效率更高。
[0007]可选地,所述防脱结构包括防脱臂,所述防脱臂向所述连接端倾斜,且所述防脱臂的自由端与所述植入端触点之间形成所述高度差。如此设置,由于所述防脱臂向所述连接端倾斜,这样,会使得所述植入端呈钩状,更能防止所述神经刺激电极位移。
[0008]可选地,所述植入端包括植入端本体,所述防脱臂自所述植入端本体的端部向所
述连接端反折以与所述植入端本体构成钩状,所有的所述植入端触点设置于所述植入端本体;或者,所述植入端包括植入端本体,所述防脱臂自所述植入端本体的端部向所述连接端反折以与所述植入端本体构成钩状,所述植入端触点分别设置于所述防脱臂和所述植入端本体。如此设置,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均能防止所述神经刺激电极发生位移,两者相比,在防脱结构包括所述植入端触点的情况下,刺激点更更多,刺激效果更好,而且,防脱臂不仅具有防止位移的功能,也包括植入端触点,间接的简化了所述神经刺激电极的结构。
[0009]可选地,所述防脱臂满足如下条件至少之一:所述防脱臂自反折点延伸的长度为L1,1mm≤L1≤50mm;所述防脱臂与所述植入端本体之间的夹角为α,30度≤α≤60度。如此设置,所述长度L1为上述范围,不仅所述神经刺激电极更加不容易位移,而且,便于植入,也更加便于取出所述电极。同样的,所述夹角α在上述范围也能使得所述神经刺激电极不容易移位和便于植入,也便于取出所述使用电极。
[0010]可选地,所述防脱臂呈直线状或者弧形。如此设置,所述防脱臂为直线状或者弧形能方便的植入且防止所述神经刺激电极位移的效果更好,而且,也更加便于取出所述电极。
[0011]可选地,所述植入端包括设置有所述植入端触点的植入端本体,所述使用电极包括防脱件,所述防脱件包括与所述植入端本体套设的防脱件本体以及与所述防脱件本体连接的所述防脱结构。如此设置,由于所述防脱件作为单独部件套设于植入端本体,因此,能够在所述防脱件上形成更多的防脱结构,以便能更好的防止神经刺激电极位移。
[0012]可选地,所述防脱结构为自所述防脱件本体向所述连接端延伸的防脱臂,且所述防脱臂与所述防脱件本体之间的宽度沿所述防脱件本体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如此设置,因为所述防脱臂与防脱件本体之间的宽度沿所述防脱件本体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因此,所述防脱臂更能防止所述神经刺激电极发生位移。
[0013]可选地,所述防脱臂至少满足如下条件之一:所述防脱臂自所述防脱件本体延伸的长度为L2,1mm≤L2≤10mm;所述防脱臂与所述防脱件本体之间的夹角为β,30度≤β≤60度;所述防脱臂至少两条且沿所述防脱件本体的周向均匀设置。如此设置,在满足上述任一条件下,都能使得所述防脱件具有很好的防脱效果,防止所述神经刺激电极发生位移,比如,由于所述防脱臂还向所述连接端反折,在所述防脱臂至少两条且沿所述防脱件本体的周向均匀设置的情况下,防脱臂呈伞的骨架绕所述防脱件本体分布,防止位移的效果好,也更加便于取出所述电极。
[0014]可选地,所述防脱件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植入端触点,和/或,位于所述防脱件本体与所述植入端本体的端部之间的植入端触点的长度为L3,1mm≤L3≤30mm。如此设置,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均能使得所述防脱件不容易发生位移或者脱落,进而,确保所述神经刺激电极不容易发生位移或者脱落。
[0015]可选地,所述植入端包括植入端本体,所述防脱结构自所述植入端本体向所述植入端本体外侧延伸或者内部凹陷,并与相邻的植入端触点构成台阶结构。如上述设置,防脱结构与所述植入端本体构成台阶可以防止所述电极发生位移,而且,还不用特意设置额外的防脱结构(比如前述的防脱件),所述电极的结构简单。
[0016]可选地,所述植入端触点在所述植入端本体上间隔设置而形成的凹槽,所述防脱结构为所述凹槽,和/或,所述防脱结构沿所述植入端本体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L4,1mm≤L4≤30mm。如此设置,由于所述防脱结构为所述植入端触点间隔而形成的凹槽,因此,对整根
所述神经刺激电极来说,不用再额外设置相关结构来形成所述防脱结构,所述电极的结构简单。所述长度L4在上述范围,可以更好的防止所述神经刺激电极发生位移。
[0017]可选地,所述神经刺激电极包括管体和导丝。所述管体包括多个沿所述管体的轴向贯通所述管体的容纳孔,所述导丝与所述容纳孔一一对应,且穿设于所述容纳孔并被灌胶处理以填充所述相应的导丝与所述容纳孔之间的缝隙。如此设置,通过导丝与所述容纳孔穿设,不仅可以使得所述神经刺激电极的制造工艺简单,而且,各导丝能够相互隔离,信号传输不会被干扰,最后,通过灌胶处理还可以使得所述导丝能牢固的固定于所述导丝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刺激装置,用于神经刺激,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电极(1)、穿刺针(2)、辅助电极(3)、信号发生器(4)和手持式控制器,其中:所述穿刺针(2)包括穿刺针通孔(21);所述辅助电极(3)包括辅助植入端(31),所述辅助植入端(31)包括辅助植入端触点,所述辅助植入端(31)穿过所述穿刺针通孔(21)并被植入人体;所述信号发生器(4)能粘贴于人体表面(6),与所述辅助电极(3)连接,通过所述辅助电极(3)获得所述辅助植入端触点的反馈信号,根据所述反馈信号以确定所述辅助植入端触点的穿刺位置是否是所需位置;所述使用电极(1)在所述辅助植入端触点的穿刺位置为所需位置的情况下替换所述辅助电极(3),植入人体并与所述信号发生器(4)连接;所述手持式控制器与所述信号发生器(4)无线连接,以向所述信号发生器(4)发送控制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通孔与所述辅助电极或者所述使用电极之间的间隙为0.05至1mm,和/或,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穿刺针之间通过卡扣连接,以使得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穿刺针能相对固定或者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电极包括植入端(11)、连接端(12)和导丝(13),所述植入端(11)包括至少两个植入端触点(111)和防脱结构(112),所述防脱结构(112)与所述植入端触点(111)之间在所述电极(1)的径向具有高度差;所述连接端(12)包括连接端触点(121),所述连接端触点(121)和所述植入端触点(111)通过相应的所述导丝(13)电导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结构(112)包括防脱臂(1121),所述防脱臂(1121)向所述连接端(12)倾斜,且所述防脱臂(1121)的自由端(1122)与所述植入端触点(111)之间形成所述高度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端(11)包括植入端本体(113),所述防脱臂(1121)自所述植入端本体(113)的端部向所述连接端(12)反折以与所述植入端本体(113)构成钩状,所有的所述植入端触点(111)设置于所述植入端本体(113);或者,所述植入端(11)包括植入端本体(113),所述防脱臂(1121)自所述植入端本体(113)的端部向所述连接端(12)反折以与所述植入端本体(113)构成钩状,所述植入端触点(111)分别设置于所述防脱臂(1121)和所述植入端本体(113)。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臂(1121)满足如下条件至少之一:所述防脱臂(1121)自反折点延伸的长度为L1,1mm≤L1≤50mm;所述防脱臂(1121)与所述植入端本体(1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东左改林赖忠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神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