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侵入式人体康复器及其盆腔康复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074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侵入式人体康复器及其盆腔康复仪,包括主体和控制器,还包括有动磁单元,所述主体用于固定动磁单元,所述动磁单元为产生活动式磁力线的元件,该活动式磁力线为动磁单元中的各磁力线不断交错相互切割、形成不断相互排斥和相吸交替变换的共振磁力线,使用时,动磁单元的活动式磁力线作用在人体内形成磁疗功能,由此实现非侵入时更好的促进刺激人体内部部位,以此提高康复性能,且结构简单。结构简单。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侵入式人体康复器及其盆腔康复仪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人体治疗保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非侵入式人体康复仪。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人体康复包括有磁疗和电疗,其磁疗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授权号为CN 212416683 U技术“一种多功能脉冲磁治疗座椅”,公告号为CN1583193 专利技术申请“一种改进型低频旋转强恒磁场治疗装置”,其磁疗结构复杂,且磁模块的磁力线相对固定,刺激效果不明显;其电疗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授权号为CN 204655801 U的技术“盆底肌强化设备”、公布号为CN 112604156 A 的专利技术申请“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器及修复方法”,这些康复仪主要通过低压电极片刺激人体经络,使电能迅速传导,打通人体受损、萎缩的经络,使人体气血畅通,促进血液循环,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但其康复仪的功能单一,电磁波振动频率及所用材料光热转换效率低,由此使用性能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人体康复仪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非侵入多功能式人体康复器及其盆腔康复仪,具体如下:
[0004]一种非侵入式人体康复器,包括主体和控制器,还包括有动磁单元,所述主体用于固定动磁单元,所述动磁单元为产生活动式磁力线的元件,该活动式磁力线为动磁单元中的各磁力线不断交错相互切割、形成不断相互排斥和相吸交替变换的共振磁力线,使用时,动磁单元的活动式磁力线作用在人体内形成磁疗功能。
[0005]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电极单元,所述电极单元为产生电极的元件,该电极单元设在主体上,电极单元的表面与人体表面形状相适应,所述的动磁单元位于电极单元的下方,使动磁单元与电极单元相结合,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形成多功能的人体康复装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动磁单元由固定电感磁体和活动恒定磁体组成,所述的固定电感磁体产生低频电感振动磁场,活动恒定磁体产生活动恒定磁场,该低频电感振动磁场和活动恒定磁场作用于人体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恒定磁体位于固定电感磁体中心位置,并在固定电感磁体的中心位置处旋转转动切割。
[000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电感磁体由一个或多个固定电感磁体单元组成,所述的固定电感磁体单元环形分布在电极单元下方,所述的活动恒定磁体由一驱动电机和一个或多个活动恒定磁体单元组成,该驱动电机驱动活动恒定磁体单元在环形分布的固定电感磁体单元中心位置处转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电感磁体单元包括固定电感线圈和固定永磁体,该固定永磁体与固定电感线圈配对形成可调的低频电感振动磁场。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内部设有的波长频率发生器,该波长频率发生器由多个可调频率闪烁的LED灯组成。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上还设有外接式的脉冲电极输出接口。
[0012]一种设有上述非侵入式人体康复器的盆腔康复仪,所述电极单元由脉冲电极和固定件组成,该脉冲电极通过固定件固定在主体上,所述电极单元和主体的表面呈弧形的凸起状,该凸起状与人体的盆腔部位表面相适应。
[0013]进一步的,所述脉冲电极由两块电极片组成,所述固定件由两块固定座组成,所述的两块电极片分别通过固定座对称安装在主体上,使两块电极片之间保留有一定的间距。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片采用导电硅胶或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固定座为内置有热能红外线材料的硅胶固定体。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由上壳和下壳组成,该上壳上表面安装有内置热能红外线材料的硅胶垫,所述的电极单元安装在上壳上侧的中部位置,所述的硅胶垫位于电极单元周边位置的上壳上,使电极单元和硅胶垫覆盖在上壳表面上。
[0016]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有遥控器。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0018]1、本技术通过动磁单元中的各磁力线不断交错相互切割、形成不断相互排斥和相吸交替变换的共振磁力线作用于人体内,在人体内形成磁疗功能,因此可实现非侵入时更好的促进刺激人体内部部位,以此提高康复性能,且结构简单。
[0019]2、本技术还设有电极单元、波长频率发生器、热能红外线材料(石墨束线),红外辐射的光谱效率高,更易肌体组织吸收,优于普通的碳纤维等材料,由此形成多功能的人体康复装置,更适应市场的需求。
[0020]3、本技术设有外接式的脉冲电极输出接口,使用时,可以通过外接电极单元对人体各部位进行治疗,实现多元化使用,且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和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立体图。
[0022]图3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爆炸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动磁单元立体图。
[0025]图6为图5的俯视图。
[0026]图7为图6的B

B剖视图、
[0027]图8为本技术的动磁单元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9]参照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非侵入式人体康复器,包括主体1和控制器4,还包括有动磁单元3,所述主体1用于固定动磁单元3,所述动磁单元3为产生活动式磁力线的元件,该活动式磁力线为动磁单元3中的各磁力线不断交错相互切割、形成不断相互排斥和相吸交替变换的磁力线,使用时,动磁单元3的活动式共振磁力线作用在人体内形成磁疗功能,进一步的说,动磁单元3的活动式磁力线透过人体内,在内形成干涉相吸纠缠排斥增效的生理效应,在内形成人体自身赋能磁场,从而达到磁疗功效,其原理类似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
技术申请“一种改进型低频旋转强恒磁场治疗装置(公告号CN1583193)”,但本申请技术区别在于磁力线在人体内形成不断相互排斥和相吸交替变换,使其有效提高磁力线在人体产生的磁疗效果,在控制器4的控制下形成人体康复装置。
[0030]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电极单元2,所述电极单元2为产生电极的元件,该电极单元2设在主体1上,电极单元2的表面与人体表面形状相适应,使用时贴紧在人体表面位置,所述的动磁单元3位于电极单元2的下方,使动磁单元3与电极单元2相结合,在控制器4的控制下形成多功能的人体康复装置。
[0031]所述动磁单元3由固定电感磁体31和活动恒定磁体32组成,所述的固定电感磁体31产生低频电感振动磁场,活动恒定磁体32产生活动恒定磁场,该低频电感振动磁场和活动恒定磁场作用于人体内,在人体内形成干涉相吸纠缠排斥增效的生理效应,在人体内形成人体自身赋能磁场,从而达到磁疗功能,所述固定电感磁体31和活动恒定磁体32通过一壳体安装,内部通过填充聚合物模块33 固定固定电感磁体31,使固定电感磁体31和活动恒定磁体32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活动恒定磁体32产生运动式的磁力线与固定电感磁体31的磁力线相切,形成活动的磁场,即固定电感磁体31在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侵入式人体康复器,包括主体(1)和控制器(4),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动磁单元(3),所述主体(1)用于固定动磁单元(3),所述动磁单元(3)为产生活动式磁力线的元件,该活动式磁力线为动磁单元(3)中的各磁力线不断交错相互切割、形成不断相互排斥和相吸交替变换的共振磁力线,使用时,动磁单元(3)的活动式磁力线作用在人体内形成磁疗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侵入式人体康复器,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电极单元(2),所述电极单元(2)为产生电极的元件,该电极单元(2)设在主体(1)上,电极单元(2)的表面与人体表面形状相适应,所述的动磁单元(3)位于电极单元(2)的下方,使动磁单元(3)与电极单元(2)相结合,在控制器(4)的控制下形成多功能的人体康复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侵入式人体康复器,其特征是:所述动磁单元(3)由固定电感磁体(31)和活动恒定磁体(32)组成,所述的固定电感磁体(31)产生低频电感振动磁场,活动恒定磁体(32)产生活动恒定磁场,该低频电感振动磁场和活动恒定磁场作用于人体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侵入式人体康复器,其特征是:所述活动恒定磁体(32)位于固定电感磁体(31)中心位置,并在固定电感磁体(31)的中心位置处旋转转动切割。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非侵入式人体康复器,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电感磁体(31)由一个或多个固定电感磁体单元(311)组成,所述的固定电感磁体单元(311)环形分布在电极单元(2)下方,所述的活动恒定磁体(32)由一驱动电机(321)和一个或多个活动恒定磁体单元(322)组成,该驱动电机(321)驱动活动恒定磁体单元(322)在环形分布的固定电感磁体单元(311)中心位置处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非侵入式人体康复器,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晟晟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高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