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井堵水剂注入工艺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2067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平井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平井堵水剂注入工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依据出水位置和目前井下管柱,设计并选择堵水组合管柱;步骤2,注入堵水剂前注入油层保护剂或注入堵水剂前及注堵水剂过程中多次注入油层保护剂进行油层保护;步骤3,依据堵水剂性质,注入堵水剂的压力,优化选择堵水剂的注入控制方式;步骤4,依据水平井出水和重点疏通清洁的井段位置,优化选择解堵水剂的注入方式和管柱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从管柱定位、油层保护、堵水剂注入及污染解除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高了水平井堵水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成功率,具有可操作性强、有效实用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平井堵水剂注入工艺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平井开发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水平井堵水剂注入工艺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平井作为油气田开发的一项先进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多种类型的油气藏。随着油田生产时间的延长,边底水等沿着高渗透层段或裂缝侵入,导致水平井出水,甚至关井,成为目前水平井开采中的难题之一。矿场也开展了一些水平井堵水试验,但由于堵水剂注入控制工艺不到位,造成油层污染,堵水后,出现油井供液差或不增油等问题,影响了水平井堵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专利技术了一种水平井堵水剂注入工艺控制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提高水平井的堵水效果。
[0003]与公开的A1专利“CN201210226837.9,热采水平井堵水调剖的方法”相比较,本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水驱油藏水平井(套管射孔和筛管完井)堵水,能够实现依据出水位置定点下放堵水管柱,实现堵水剂定点注入;且堵前进行了油层保护,避免污染;依据堵水剂性质,采取间歇式注入,提高了堵水剂的驻留能力,增强了堵水剂的封堵效果;堵后进行有效的解堵措施,保证了堵后供液能力。
[0004]与公开的A2专利“CN201610607257.2,底水油藏水平井堵水的方法”相比较,本专利技术不仅适用于底水油藏水平井,也适用于边水或注入水窜流造成的高含水水平井;A2专利采用的是堵水剂笼统注入方式,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依据出水位置定点下放堵水管柱,实现堵水剂定点注入;堵水前进行了油层保护,采用堵水剂和保护剂交替注入,通过控制注入排量和压力,保护低渗含油段,避免污染;依据堵水剂性质,采取间歇式注入,提高了堵水剂的驻留能力,增强了堵水剂的封堵效果;堵水后解堵方式采用“替挤法”方式,提高解堵覆盖率,提高解堵效果。
[0005]与发表的B1文献“高含水层段堵水技术-以高升油田高246块底水油藏为例”相比较,本专利提供的方法采用堵水剂和保护剂交替注入,保护油层的同时缩短了施工时间;依据堵水剂性质,采取间歇式注入,提高了堵水剂的驻留能力,增强了堵水剂的封堵效果;堵水后解堵方式采用“替挤法”方式,提高解堵覆盖率,提高解堵效果。
[0006]与发表的B2文献“基于改性氰凝的水平井定点堵水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提供的方法在堵水前进行了油层保护,避免堵水剂污染油层;依据堵水剂性质,采取间歇式注入,提高了堵水剂的驻留能力,增强了堵水剂的封堵效果;堵后进行有效的解堵措施,保证了堵后供液能力。
[0007]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专利),重点是堵水剂体系的选择、堵水剂用量及组合方式优化等方面;缺乏注入现场动态注入控制方法,影响了堵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水平井堵水剂注入工艺控制
方法,用于套管射孔挂滤完井和筛管完井水平井采油的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改善水平井开发效果。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水平井堵水剂注入工艺控制方法,所述水平井包括套管射孔挂滤完井和大通径精密筛管完井水平井;所述注入工艺控制方法包括四个步骤:
[0011]步骤1:下定位管柱
[0012]定点下放堵水组合管柱,在出水位置明确的情况下,依据出水位置和目前井下管柱,设计并选择堵水组合管柱;
[0013]步骤2:保护含油层
[0014]堵水前进行油层保护措施,依据施工压力,选择采用堵水前单次或堵水中多级油层保护;
[0015]步骤3:堵水剂注入工艺控制
[0016]依据堵水剂性质和施工压力,选择连续注入或采取间歇式注入,提高堵水剂驻留封堵能力;
[0017]步骤4:清洁井筒
[0018]依据水平井出水和重点疏通清洁的井段位置,优化选择解堵水剂的注入方式和管柱的位置,达到高效强控解堵目的。
[0019]其中套管射孔挂滤完井指的是套管下入油层水平段固井后,对水平段油层位置进行射孔,为了防止出砂,在射孔位置悬挂滤砂管,保障油井正常生产。大通径精密筛管完井指的是精密筛管接在套管下入油层水平段后,省去射孔工艺,达到防砂目的完井方式。
[0020]优选的,步骤1(定点下放堵水组合管柱),在出水位置明确的情况下,依据出水位置和目前井下管柱,设计并选择堵水组合管柱:
[0021]①
参见图1,套管射孔挂滤完井采用光油管+冲管组合下至出水位置(A靶点附近出水,则下至A靶点附近;B靶点附近出水,则下至B靶点附近);
[0022]②
参见图2,大通径精密筛管完井水平井采油光油管下至出水位置(A靶点附近出水,则下至A靶点附近;B靶点附近出水,则下至B靶点附近);
[0023]本专利技术依据出水位置和井下管柱,定点下放堵水组合管柱方法。上述步骤1主要是针对由于防砂管柱存在,不能实现堵水剂定点注入的问题,油管+冲管组合模式,实现了带防砂管柱水平井堵水剂定点注入。
[0024]优选的,参见图3,步骤2(保护含油层),一般采用油管或油管+冲管注入,注入堵水剂前注入油层保护剂或注入堵水剂前及注堵水剂过程中多次注入油层保护剂进行油层保护:
[0025]①
对于注入堵水剂剂量较小的井(<500方),进行单次油层保护,注入堵水剂前注入油层保护剂,即大排量注入保护剂,快速建立注入压力,保护低渗层段或高含油层段,后续注入堵水剂注入时采用中低排量,注入压力保持在小于注入保护剂时的注入压力;
[0026]②
对于注入堵水剂剂量较大的井(>1000方),进行多次油层保护,注入堵水剂前及注堵水剂过程中多次注入油层保护剂,即第一次大排量注入保护剂,快速建立注入压力,保护低渗层段或高含油层段,第一次注入堵水剂,注入时采用中低排量,注入压力保持在小于第一次注入保护剂时的注入压力;当第一次堵水剂注入压力接近第一次注油层保护剂的
压力时,停止注入堵水剂;实施第二次注油层保护剂,即大排量注入保护剂,快速建立注入压力,当注入压力与第一次注堵水剂结束的压力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后,采用中低排量第二次继续注入堵水剂,堵水剂注入压力保持在小于第二次注入保护剂时的注入压力;依次重复上述步骤。
[0027]③
对于注入堵水剂剂量适中的井(500-1000方),首先进行单次油层保护,当堵水剂的注入压力接近或等于注保护剂的压力时,可考虑采用多次油层保护;
[0028]④
对于注入油层保护剂不起压或未建立保护压力的井,可考虑先停止注入保护剂,改注堵水剂,等堵水剂注入压力有小幅度提升(上升2-3MPa)后,再注入油层保护剂,等注入保护剂建立注入压力,保护低渗层段或高含油层段,后续注入堵水剂注。
[0029]所述步骤2解决的现有技术问题:堵水剂注入过程中,低渗含油段、高渗含水段堵水剂同时进入,造成低渗含油段污染,堵水后水平井供液不足或被堵死,造成堵水效果差。本专利技术采用多级保护核心:采用堵水剂和保护剂交替注入,通过控制注入排量和压力(始终确保堵水剂的注入压力小于保护剂的注入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平井堵水剂注入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下定位管柱定点下放堵水组合管柱,在出水位置明确的情况下,依据出水位置和目前井下管柱,设计并选择堵水组合管柱;步骤2:保护含油层堵水前进行油层保护措施,依据施工压力,选择采用堵水前单次或堵水中多级油层保护;步骤3:堵水剂注入工艺控制依据堵水剂性质和施工压力,选择连续注入或采取间歇式注入,提高堵水剂驻留封堵能力;步骤4:清洁井筒依据水平井出水和重点疏通清洁的井段位置,优化选择解堵水剂的注入方式和管柱的位置,达到高效强控解堵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井堵水剂注入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井包括套管射孔挂滤完井和大通径精密筛管完井水平井;其中套管射孔挂滤完井指的是套管下入油层水平段固井后,对水平段油层位置进行射孔,为了防止出砂,在射孔位置悬挂滤砂管,保障油井正常生产;大通径精密筛管完井指的是精密筛管接在套管下入油层水平段后,省去射孔工艺,达到防砂目的完井方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井堵水剂注入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在出水位置明确的情况下,依据出水位置和目前井下管柱,设计并选择堵水组合管柱:1)套管射孔挂滤完井采用光油管+冲管组合下至出水位置;2)大通径精密筛管完井水平井采油光油管下至出水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水平井堵水剂注入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一般采用油管或油管+冲管注入,注入堵水剂前注入油层保护剂或注入堵水剂前及注堵水剂过程中多次注入油层保护剂进行油层保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平井堵水剂注入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对于注入堵水剂剂量小于500方的井,进行单次油层保护,注入堵水剂前注入油层保护剂,即大排量注入保护剂,快速建立注入压力,保护低渗层段或高含油层段,后续注入堵水剂注入时采用中低排量,注入压力保持在小于注入保护剂时的注入压力。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平井堵水剂注入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对于注入堵水剂剂量大于1000方的井,进行多次油层保护,注入堵水剂前及注堵水剂过程中多次注入油层保护剂,即第一次大排量注入保护剂,快速建立注入压力,保护低渗层段或高含油层段,第一次注入堵水剂,注入时采用中低排量,注入压力保持在小于第一次注入保护剂时的注入压力;当第一次堵水剂注入压力接近第一次注油层保护剂的压力时,停止注入堵水剂;实施第二次注油层保护剂,即大排量注入保护剂,快速建立注入压力,当注入压力与第一次注堵水剂结束的压力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后,采用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增林史树彬宋岱锋刘希明衣哲刘伟伟田玉芹唐功勋陈伟张光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