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射频变频美容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78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射频变频美容仪,动态调节射频工作频率来控制皮肤表面的电场能量分布,以达到控制皮下组织加热体积的目的。通过建模仿真发现,随着频率的增加(从200kHz到10MHz)皮肤表面电位从射频电极或平板的中心到边缘逐渐减小,皮下组织顶部和底部吸收的功率差随频率增大而增大,皮下组织体积的中心和外围吸收的能量之间的差异也随频率增大而增大。简单来讲,根据不同的动态控制参数,动态调整射频美容仪电极射频频率,以达到更均匀的控制射频能量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射频美容仪的可控加热体积性能,射频变频美容仪包括:射频变频控制器,射频发生器,信号检测反馈回路。在不同的动态射频变频模式下,检测一种或多种输入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温度、图像、电阻、电导、皮脂率、皮肤含水率、表皮细胞形态、射频电极间电压和电流等)来动态调节射频频率。电极间电压和电流等)来动态调节射频频率。电极间电压和电流等)来动态调节射频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射频变频美容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皮肤,皮下组织加热紧致仪器


技术介绍

[0002]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流的频率表征了电流每秒改变其方向的次数,以赫兹表示。这种方向的变化与电压极性的变化有关。直流电的频率为0赫兹,通常用于电池供电的设备中。大多数家用电器都使用50-60赫兹的标准交流电。交流电流会刺激神经和肌肉,在高功率下非常危险。它可以引起急性疼痛,肌肉痉挛,甚至心脏骤停。当频率为100KHz或更高时,肌肉和神经的刺激作用减弱。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将较高的功率安全地应用于组织,以产生所需的热效应。频率范围在200KHz至10MHz是医学上最常见的。而更高频率的RF主要用于通信。
[0003]射频治疗仪的工作原理:当射频能量被应用于皮肤时,它会产生组织温度的可控上升。射频电流所传递的高能量会导致靶区胶原(胶原蛋白是一种结构蛋白,负责皮肤的弹性、强度)的热损伤并重塑。新的胶原蛋白会让皮肤更光滑,更光滑,看起来更年轻。
[0004]射频能量控制实际上是改变从电极顶端流向与之接触的组织的电流。在直流中,电子的流动是单向的,而在交替电流中,电子的流动方向在一定的频率上来回循环。在生物组织中,射频器件的热效应取决于皮肤组织的电学性质。在射频器件中,交流电流从电极流向与之接触的组织。当电流进入组织时,组织中的离子会沿着电流方向的高频变化,并导致组织中产生热量。皮肤组织产生的热量取决于阻抗、电流强度的平方和皮肤暴露于RF能量的时间长度。
[0005]中国专利CN 105944230 A公开了一种脉冲射频,正弦波射频电源放电。该专利技术属于传统射频仪通过脉冲占空比调节输出功率的范畴。
[0006]中国专利CN 106178278 A公开了一种使用正弦波射频技术,该专利技术属于传统射频仪通过控制输出电流和输出功率的范畴。
[0007]中国专利CN 110840553 A公开了一种射频美容仪算法逻辑可调AI能量装置及控制方法,该专利技术属于传统射频仪通过控制输出电流,输出功率和能量的范畴。中国专利CN 109173068 A公开了一种恒定电流输出系统、射频美容仪及恒定电流输出方法,应用于射频美容仪,包括:电流检测单元用于实时检测稳流输出单元的输出电流值,并将输出电流值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接收电流检测单元发送的输出电流值,将输出电流值与预设电流阈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实时调节输出的PWM矩形波的占空比,以使稳流输出单元根据PWM矩形波的控制输出恒定电流。该专利技术属于传统射频仪通过控制输出电流,输出功率的范畴。
[0008]CN 105380710 A、CN 103691067 A、CN 110893263 A、CN 108578896 A、CN 107510883 A属于外观结构的创新。
[0009]显然传统的射频治疗仪由于其电极的几何形状已经固定,在某一输送功率的情况下,其电场能量分部是固定的,在相同输送时间和皮肤表面温度的情况下,期望的加热体积
和分布无法控制,而射频能量的分布和体积决定了治疗效果,从而很难保证对不同人群都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解决传统的射频仪电极大小固定,某一功率下,电场分布不可控的问题。通过建模仿真发现,随着频率的增加(从200kHz到10MHz)皮肤表面电位从射频电极或平板的中心到边缘逐渐减小,皮下组织顶部和底部吸收的功率差随频率增大而增大,皮下组织体积的中心和外围吸收的能量之间的差异也随频率增大而增大,如图2(双电极加热热点随频率增加变化)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射频变频美容仪,根据不同的动态控制参数,动态调整射频美容仪电极射频电流频率,以达到更均匀的控制射频能量分布,本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射频美容仪的可控加热体积性能,新型射频变频美容仪包括:射频变频控制器,射频发生器,信号检测反馈回路,在不同的动态射频变频模式下,检测一种或多种输入参数包括(温度、图像、电阻、电导、皮脂率、皮肤含水率、表皮细胞形态、射频电极间电压和电流)动态调节射频频率。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
[0012]图1射频变频控制流程图
[0013]图2双电极加热热点随频率增加变化图
[0014]图3差分放大电路
[0015]图4电场分布和频率变化的关系以及电场强度和皮下组织深度的变化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方案1:
[0017]温度控制动态变频模式,温度传感器读取间隔为0.1s,射频仪器初始温度为T0,射频初始频率为f0,当温度升高为Tn,新频率f

=f0*(T0/Tn)。新的频率与皮肤组织温度成反比,当温度升高,射频发射频率动态降低。
[0018]实施方案2:
[0019]电极通过电桥的作用,将电阻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由于电压信号幅值很小,需要对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在放大电路的选择上,选择差分放大器以效地抑制干扰信号(比如温度漂移),获得稳定的信号输出,Rx为组织表面电阻。
[0020]如图3所示:
[0021]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deltaT,求得温度修正系数(组织的电导率是温度的函数。组织阻抗随温度变化的定性行为(Duck FA:physical Properties of Tissue.London,Academic Press,1990)。加热组织会以每摄氏度1.5-2%的速率降低其阻抗,直至凝固点):
[0022]Cf=deltaT*(1.5%~2%)
[0023]初始设定频率为F0,初始组织电阻为Rx0,下一测量时刻当组织电阻变化为Rx1时,可得电导变化系数:
[0024]Coeff=Rx1*(1+Cf)/Rx0
[0025]根据的电场分布数据库可以求出分段的辐射深度修正系数ratio1,ratioN(如图4所示:电场分布和频率变化的关系以及电场强度和皮下组织深度的变化关系数据库,实例中N=5),已知上一时刻的输出频率值,可查表得到深度修正系数
[0026]Cr=ratio(Tn-1)(Tn-1:上一时刻)
[0027]可得此时新输出频率F1=F0/Coeff*Cr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射频变频美容仪,其特征在于动态调节射频工作频率来控制皮肤表面的能量分布,以达到控制皮下组织加热体积的目的,新型射频变频美容仪包括:射频变频控制器,射频发生器,信号检测反馈回路,在不同的动态射频变频模式下,检测一种或多种输入参数,动态调节射频频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信号检测反馈回路,其特征在于,检测温度传感器信号,分析皮肤表面动态温度作为变频控制参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信号检测反馈回路,其特征还在于,检测图像传感器信号,分析皮肤表面形态图像,皮肤凹槽的径向规律,毛孔大小,黑色像素比,皮肤肤色作为变频控制参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信号检测反馈回路,其特征还在于,检测皮肤皮脂率,分析皮脂率作为变频控制参数。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信号检测反馈回路,其特征还在于,检测皮肤含水率,分析皮肤角质层含水率作为变频控制参数。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信号检测反馈回路,其特征还在于,检测电极间电导率,分析皮肤组织电导率作为变频控制参数。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麒王浩刘晓芹
申请(专利权)人:澳美力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