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变频器散热系统,包括内循环回路,内循环回路包括控制装置、水冷散热器、补水箱、换热器和水泵。水冷散热器的出水口与补水箱的入水口之间、补水箱的出水口与换热器的内循环入水口之间、换热器的内循环出水口与水泵的入水口之间、以及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冷散热器的入水口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管路连接。并且本散热系统内循环回路通过换热器与外部系统换热;控制装置根据内循环回路内冷却液的温度,调整流入到换热器的冷却液的流量大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系统设计上的难度和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系统在不增加加热器件的情况下,空调中的变频器工作在温度恒定的环境中,有利于变频器长期可靠运行。运行。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冷变频器散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冷变频器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中央空调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空气调节器,而在大部分情况下,中央空调机组多数情况下安装于商厦、酒店的地下一层等环境封闭、潮湿的地方。因此,当水冷变频器长期运行在散热系统进水温度过低的情况下,极易在散热器表面凝成水露,对水冷变频器的安全运行产生极大危害。
[0003]目前,为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多数厂家对散热系统进水温度有一定要求,例如在散热系统中额外增加一加热器件,但是,这一措施不仅增大了安装难度和成本,而且还不利于水冷变频器长期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水冷变频器散热系统,能够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情况下实现精准控制散热器内循环水温,保证水冷变频器能够正常、可靠地运行。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水冷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内循环回路,并通过所述内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为所述水冷变频器散热,所述内循环回路包括控制装置、水冷散热器、补水箱、换热器和水泵;其中:
[0006]所述水冷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补水箱的入水口之间、所述补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内循环入水口之间、所述换热器的内循环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的入水口之间、以及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冷散热器的入水口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管路连接,且所述内循环回路通过所述换热器与外部系统换热;所述控制装置接入所述内循环回路,并根据所述内循环回路内冷却液的温度,调整流入到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的量。
[0007]本技术实施例的水冷变频器散热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基于温控器的散热系统能够重复利用了中央空调的冷冻水来保持内循环回路的水温稳定,不仅能够让变频器在温度稳定的环境中运行,还保证了冷冻水的有效利用,间接达到节能功效。同时,本技术有效避免因中央空调机组常年处于潮湿环境和冷热交替易在散热器表面产生凝露现象的设计难题,确保变频器长期有效运行。
[0008]进一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温控器、调节单元和第一检测单元;
[0009]其中,所述温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调节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调节单元连接在所述水冷变频器散热系统的补水箱和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连接在水冷散热器的入水口和换热器的内循环出水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0010]进一步,所述调节单元包括位于所述补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内循环入水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的电磁三通阀,且所述电磁三通阀的控制回路与所述温控器的输出端
电性连接;
[0011]所述电磁三通阀的第一出入口连接补水箱的出水口,所述电磁三通阀的第二出入口连接换热器的内循环回路入水口,所述电磁三通阀的第三出入口连接在所述水泵和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所述温控器通过控制所述电磁三通阀的每一出入口的阀门开度来控制流入到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的量。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安装在水冷散热器的入水口,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温控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散热器入水口的水温。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器包括PI调节器,所述温控器接收第一检测单元输出的温度信号后,通过所述PI调节器生成所述电磁三通阀每一出入口阀门的开阀或关阀动作指令,并将所述开阀或关阀动作指令对应的电信号输出到所述电磁三通阀的控制回路。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温控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在所述散热器散热系统出现异常时,向报警单元输出警报信号;所述警报单元能够发出可见光或声音。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器还包括目标温度端口、温度上限端口、温度下限端口、低温故障阀值端口和高温故障阀值端口,所述温控器根据散热系统的温度选择相应的端口输出信号。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检测端设置在变频器中,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温控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变频器的内部温度。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检测单元,所述第三检测单元的检测端设置在换热器的外循环出水口或入水口中,所述第三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温控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水温过低故障端口、水温持续下降故障端口、检测单元故障端口、调节单元失效端口、变频器内部温度过低故障端口和无外水循环端口;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散热系统的工作情况选择相应的端口输出信号。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水冷变频器散热系统的一具体实施例结构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水冷变频器散热系统的一具体实施例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
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3]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水冷变频器散热系统,本实施例的散热系统包括内循环回路,并通过内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为水冷变频器散热,内循环回路包括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水冷散热器20、补水箱30、换热器40和水泵50。本实施例的各个部件的具体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水冷散热器20的出水口与补水箱30的入水口之间、补水箱30的出水口与换热器40的内循环入水口之间、换热器40的内循环出水口与水泵50的入水口之间、以及水泵50的出水口与水冷散热器20的入水口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管路连接。并且本散热系统内循环回路通过换热器40与外部系统换热;控制装置接入内循环回路,并根据内循环回路内冷却液的温度,调整流入到换热器20的冷却液的流量大小。
[0024]其中,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散热系统的内循环回路的水温保持恒定,主要包括温控器11、调节单元13和第一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变频器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包括内循环回路,并通过所述内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为所述水冷变频器散热,所述内循环回路包括控制装置、水冷散热器、补水箱、换热器和水泵;其中:所述水冷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补水箱的入水口之间、所述补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内循环入水口之间、所述换热器的内循环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的入水口之间、以及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冷散热器的入水口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管路连接,且所述内循环回路通过所述换热器与外部系统换热;所述控制装置接入所述内循环回路,并根据所述内循环回路内冷却液的温度,调整流入到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的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温控器、调节单元和第一检测单元;其中,所述温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调节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调节单元连接在所述水冷变频器散热系统的补水箱和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连接在水冷散热器的入水口和换热器的内循环出水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包括位于所述补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内循环入水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的电磁三通阀,且所述电磁三通阀的控制回路与所述温控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磁三通阀的第一出入口连接补水箱的出水口,所述电磁三通阀的第二出入口连接换热器的内循环回路入水口,所述电磁三通阀的第三出入口连接在所述水泵和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所述温控器通过控制所述电磁三通阀的每一出入口的阀门开度来控制流入到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的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安装在水冷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伟,吕艳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四方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