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革、交通工具内饰和装饰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663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革、交通工具内饰和装饰材料,所述复合革包括透光缓冲层和位于透光缓冲层一个表面上的透光表皮层,透光缓冲层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以及连接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支撑层,第一织物层由织物丝线织成并至少由织物丝线形成多个第一网孔,第二织物层由织物丝线织成并至少由织物丝线形成多个第二网孔,第一网孔与相对应的第二网孔面积对正80%到100%;透光表皮层为透光率不小于18%的热塑性聚烯烃表皮层;透光缓冲层的透光率不小于30%;透光表皮层与透光缓冲层通过加热复合或者透明胶水或透明胶膜结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大幅提高用作装饰材料的复合革产品的透光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革、交通工具内饰和装饰材料


[0001]本技术涉及装饰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革、交通工具内饰和装饰材料。

技术介绍

[0002]复合革是制作装饰材料时的常用材料,而随着人们对于交通工具内饰质量及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升,复合革产品不再是单纯的包覆性材料,越来越多的功能希望被引入到复合革开发过程中,例如使复合革能具备一定的透光能力从而可借助于背景光源来改善车内氛围。
[0003]现有的复合革透光度不佳,且复合革中包括的三维间隔型织物更多是为了实现缓冲功能,其包覆于骨架或零件的表面时,设置在骨架或零件上的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三维间隔型织物的透过率较低,从而难以实现交通工具内饰的透光型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现状,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革、交通工具内饰和装饰材料,以大幅提高复合革产品的透光率,且环保耐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革,包括透光缓冲层和位于所述透光缓冲层一个表面上的透光表皮层,所述透光缓冲层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支撑层,所述第一织物层由织物丝线织成并至少由所述织物丝线形成多个第一网孔,所述第二织物层由织物丝线织成并至少由所述织物丝线形成多个第二网孔,第一网孔与相对应的第二网孔面积对正80%到100%;所述透光表皮层为透光率不小于18%的热塑性聚烯烃表皮层;所述透光缓冲层的透光率不小于30%;所述透光表皮层与所述透光缓冲层通过加热复合或者透明胶水或透明胶膜结合在一起。
[0007]可选地,所述支撑层由连接丝线形成,所述连接丝线包括位于两个所述织物层之间的支撑线部以及分别织入两个所述织物层的连接线部,其中,
[0008]所述连接丝线中的各支撑线部均呈I型设置;或者,
[0009]所述连接丝线中的各支撑线部包括呈I型设置的第一支撑线部,还包括呈 V型和/或X型设置的第二支撑线部。
[0010]可选地,所述透光缓冲层的透光率不小于80%。
[0011]可选地,所述透光表皮层和所述透光缓冲层的厚度比例为1:1至1:40。
[0012]可选地,所述透光表皮层的厚度为0.1mm

1mm。
[0013]可选地,所述透光缓冲层的厚度为1

4mm。
[0014]可选地,所述透光缓冲层和所述透光表皮层之间有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包括用于透光的镂空部和用于挡光的挡光部,所述镂空部和所述挡光部共同形成图案。
[0015]可选地,所述透光缓冲层背离所述透光表皮层的一面设有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包括用于透光的镂空部和用于挡光的挡光部,所述镂空部和所述挡光部共同形成图案。
[0016]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内饰,包括如上所述的复合革。
[0017]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饰材料,包括如上所述的复合革。
[0018]本技术提供的热塑性聚烯烃(TPO)表皮,原料轻质环保且透光性好,而透光缓冲层将分别形成在两织物层上的第一网孔和第二网孔设置为一一对正或接近于一一对正,以减少两织物层上的网孔之间的交错,从而保证更多的光线穿过。
[0019]本技术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0]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复合革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网孔与第二网孔对正设置的透光织物四个结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网孔与第二网孔错位设置的透光织物四个结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对本技术中的错位尺寸的说明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网孔和第二网孔为六边形的透光织物两个结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技术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0027]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0028]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0]基于实现交通工具内饰中人造复合革表面能够透出背景光源的光从而改变车内氛围的需求,本申请期望通过提供一种环保耐用的高透光率复合革来提供助力。
[0031]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革,包括透光缓冲层20和位于所述透光缓冲层20一个表面上的透光表皮层10,所述透光缓冲层20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织物层100和第二织物层200、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支撑层300,所述第一织
物层100由织物丝线织成并至少由所述织物丝线形成多个第一网孔,所述第二织物层200由织物丝线织成并至少由所述织物丝线形成多个第二网孔,第一网孔与相对应的第二网孔面积对正 80%到100%;所述表皮层10为透光率不小于18%的热塑性聚烯烃表皮层;所述透光缓冲层20的透光率不小于30%;所述透光表皮层10与所述透光缓冲层 20通过加热复合或者透明胶水或透明胶膜结合在一起。
[0032]其中,对于上述复合革中的透光热塑性聚烯烃(TPO)表皮层20,可选用如下原料制备:PP、PE、色母粒、烯烃共聚物、硫化三元乙丙橡胶和助剂;其中,硫化三元乙丙橡胶是三元乙丙橡胶分散在PP和/或PE塑料基体中制备得到的;所述表皮材料原料重量份组成为:PP不超过10份,PE不超过10份,烯烃共聚物20

70份,硫化三元乙丙橡胶不超过30份,色母粒0.5

2份,助剂 0.1

0.5份,且PP、PE、烯烃共聚物和硫化三元乙丙橡胶总重量为100份;所述PP、PE和烯烃共聚物的透光率均为80%以上。
[0033]通过上述的原料配比设置,一方面通过先将三元乙丙橡胶硫化,硫化后的三元乙丙橡胶的对于表皮材料的后续加工过程中的强度和韧性等性能有显著提升,硫化后的三元乙丙橡胶相比未经硫化的三元乙丙橡胶,可以通过更低的含量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革,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缓冲层和位于所述透光缓冲层一个表面上的透光表皮层,所述透光缓冲层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支撑层,所述第一织物层由织物丝线织成并至少由所述织物丝线形成多个第一网孔,所述第二织物层由织物丝线织成并至少由所述织物丝线形成多个第二网孔,第一网孔与相对应的第二网孔面积对正80%到100%;所述透光表皮层为透光率不小于18%的热塑性聚烯烃表皮层;所述透光缓冲层的透光率不小于30%;所述透光表皮层与所述透光缓冲层通过加热复合或者透明胶水或透明胶膜结合在一起;所述透光缓冲层和所述透光表皮层之间有图案层,或者,所述透光缓冲层背离所述透光表皮层的一面设有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包括用于透光的镂空部和用于挡光的挡光部,所述镂空部和所述挡光部共同形成图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由连接丝线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伟锋喻冬青管世伟刘建红
申请(专利权)人:加通汽车内饰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