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盖板翻转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1518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盖板翻转脱模装置,包括前支腿和后支腿,各支腿由下框梁和上框梁连接形成与模具外形适配的框架结构;后支腿的后侧固定有用于支撑并翻转框架结构的弧形摇轨,下框梁位于支腿中部,且框架结构的左右侧安装有摇柄。通过支腿与框梁相连组成的框架结构,可以将模具卡设于其中,从而令模具跟随框架结构运动。再通过在后支腿的后侧固定弧形摇轨,在翻转过程中,弧形摇轨与地面接触,因其呈圆弧状可以有效减小翻转模具所需力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利用人工搬动翻转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杠杆原理,以较小的力量翻转模具,从而实现省力的效果。从而实现省力的效果。从而实现省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盖板翻转脱模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道路附属工程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盖板翻转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预制水沟盖板因其生产与施工相分离的特性于市政道路、公路建设过程中被广泛使用,其一般为带有条型排水孔或圆形排水孔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多功能盖板,将路缘石、水篦子、路边石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预制。对于线路长度长、预制排水沟盖板数量多的工程,可采用大型自动化生产线进行盖板预制;而对于路线长度较小,预制排水沟盖板数量较少的工程,若建设大型自动化生产线,则成本过高,因此一般采用人工预制及脱模。
[0003]预制水沟盖板一般采用塑料模具,现有的脱模方式为,人工采用橡胶锤逐点敲击模具侧边,依次脱模。为了实现水沟盖板一次性预制成型,预制水沟盖板的模具布设有与水沟盖板排水孔对应的凹槽,在浇筑混凝土时,模具排水孔处的凹槽会在混凝土水平力的挤压下发生变形,由于排水孔数量较多,混凝土与模具之间摩阻力很大,人工脱模十分困难;同时,由于排水沟盖板厚度大,单块盖板重量达100kg~150kg,人工翻转脱模也十分费力、费时;通过敲击的方式,容易导致模具变形,减损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便于操作且节省力气的预制盖板翻转脱模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预制盖板翻转脱模装置,包括前支腿和后支腿,各支腿由下框梁和上框梁连接形成与模具外形适配的框架结构;所述后支腿的后侧固定有用于支撑并翻转框架结构的弧形摇轨,所述下框梁位于支腿中部,且所述框架结构的左右侧安装有摇柄。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所述上框梁的前侧形成用于使模具穿过的开口,且开口处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限制模具移动的限位杆。
[0009]所述摇柄与上框梁的侧端铰接。
[0010]所述上框梁的左右侧端凸出安装有一对销轴,所述摇柄呈“冂”字形,其两端均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销轴。
[0011]所述前支腿朝向左右侧凸出成型有用于限位摇柄旋转的前挡臂;所述后支腿朝向左右侧凸出成型有用于限位摇柄旋转的后挡臂。
[0012]所述销轴与所述前挡臂的间距等于所述销轴与所述后挡臂的间距,且所述摇柄与挡臂的接触端呈弯曲状。
[0013]摇柄与挡臂的接触面垫设有缓冲橡胶圈。
[0014]所述前支腿、所述后支腿、所述下框梁和所述上框梁均由角钢制成,且构成框梁的前后向角钢与左右向角钢错位相接,错位形成的凸出端面与支腿相连。
[0015]所述前支腿和所述后支腿的上下端面均设有减震垫。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通过支腿与框梁相连组成的框架结构,可以将模具卡设于其中,从而令模具跟随框架结构运动。再通过在后支腿的后侧固定弧形摇轨,在翻转过程中,弧形摇轨与地面接触,因其呈圆弧状可以有效减小翻转模具所需力量。不仅如此,还于框架结构的左右侧安装有摇柄,利用摇柄加长力臂以进一步减轻力量。在脱模过程中,首先将脱膜装置翻转倒立,使正立状态且顶端开口的模具置于框架结构的空腔内;然后扳动摇柄,使模具在脱模装置内倾斜并直至脱膜装置转为正立状态,此时模具跟随翻转呈倒立状态,且卡设于框架结构的上半部;接着扳动摇柄,使模具跟随脱膜装置晃动,利用脱膜装置与地面碰撞造成的冲击力使预制盖板与模具松脱,预制盖板在重力作用下由模具开口处滑落,脱模完成。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利用人工搬动翻转模具,本技术充分利用杠杆原理,以较小的力量翻转模具,从而实现省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将模具装入脱膜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0020]图3是翻转脱模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0021]图4是脱模装置翻转完成的状态示意图;
[0022]图5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中各标号表示:1、前支腿;11、前挡臂;2、后支腿;21、后挡臂;3、下框梁;4、上框梁;41、销轴;5、模具;6、弧形摇轨;7、摇柄;71、轴套;8、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预制盖板翻转脱模装置,包括前支腿1和后支腿2,各支腿由下框梁3和上框梁4连接形成与模具5外形适配的框架结构;后支腿2的后侧固定有用于支撑并翻转框架结构的弧形摇轨6,下框梁3位于支腿中部,且框架结构的左右侧安装有摇柄7。通过支腿与框梁相连组成的框架结构,可以将模具5卡设于其中,从而令模具跟随框架结构运动。再通过在后支腿2的后侧固定弧形摇轨6,在翻转过程中,弧形摇轨6与地面接触,因其呈圆弧状可以有效减小翻转模具5所需力量。不仅如此,还于框架结构的左右侧安装有摇柄7,利用摇柄7加长力臂以进一步减轻力量。在脱模过程中,首先将脱膜装置翻转倒立,使正立状态且顶端开口的模具5嵌于框架结构的空腔内;然后扳动摇柄7,使模具5在脱模装置内倾斜并直至脱膜装置转为正立状态,此时模具5跟随翻转呈倒立状态,且卡设于框架结构的上半部;接着扳动摇柄7,使模具5跟随脱膜装置晃动,利用脱膜装置与地面碰撞造成的冲击力使预制盖板与模具5松脱,预制盖板在重力作用下由模具5开口处滑落,脱模完成。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利用人工搬动翻转模具,本技术充分利用杠杆原理,以较小的力量翻转模具,从而实现省力的效果。
[0026]本实施例中,上框梁4的前侧形成用于使模具5穿过的开口,且开口处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限制模具5移动的限位杆8。由于在脱模过程中需要先将模具5嵌套于框架结构的空腔内,通过在上框梁4的前侧设置开口,只需拖动倒立状态下的脱模装置,便能将模具5套入框架结构的空腔内而无需将脱膜装置抬起,能够进一步减轻工作量。
[0027]优选地,下框梁3距支腿顶部的距离不小于模具5的厚度,以避免下框梁3在拖动过程中阻碍模具5。
[0028]本实施例中,限位杆8穿设在前支腿1的上部与模具5之间的空隙内,以穿插的形式拆装限位杆8更为方便,能够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0029]本实施例中,摇柄7与上框梁4的侧端铰接。上框梁4的左右侧端凸出安装有一对销轴41,摇柄7呈“冂”字形,其两端均设有轴套71,轴套71套设于销轴41。前支腿1朝向左右侧凸出成型有用于限位摇柄7旋转的前挡臂11;后支腿2朝向左右侧凸出成型有用于限位摇柄7旋转的后挡臂21。通过摇柄7于挡臂之间的配合,当脱模装置处于正立状态时,只需向后拖动摇柄7,摇柄7绕销轴41旋转并与后挡臂21抵接,此时下压摇柄7,脱膜装置将以后支腿2的底端为支点进行翻转,从而使弧形摇轨6接触地面,以将脱膜装置翻转成倒立状态。当脱膜装置处于倒立状态时,只需上翻摇柄7,摇柄7绕销轴41旋转并与前挡臂11抵接,此时继续上翻摇柄7,脱膜装置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盖板翻转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腿(1)和后支腿(2),各支腿由下框梁(3)和上框梁(4)连接形成与模具(5)外形适配的框架结构;所述后支腿(2)的后侧固定有用于支撑并翻转框架结构的弧形摇轨(6),所述下框梁(3)位于支腿中部,且所述框架结构的左右侧安装有摇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盖板翻转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梁(4)的前侧形成用于使模具(5)穿过的开口,且开口处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限制模具(5)移动的限位杆(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盖板翻转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柄(7)与上框梁(4)的侧端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盖板翻转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梁(4)的左右侧端凸出安装有一对销轴(41),所述摇柄(7)呈“冂”字形,其两端均设有轴套(71),所述轴套(71)套设于所述销轴(4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盖板翻转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腿(1)朝向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少奇华登攀杨军伍彦斌刘宏孙秋曹广银刘有伟赵昌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机械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