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用燃油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137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用燃油控制装置,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本体,底座本体的四个边角处均通过销轴铰接有动态固定板,底座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油箱,储油箱的外表面套设有正方形固定架,正方形固定架的底面与底座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它能够通过设置分油机构,可对发动机的燃油进行均匀分配,避免在设备震动时油箱中的燃油发生晃动导致后续输油管中得不到燃油供给,通过设置供油机构,可对燃油进行高效多口输送,保证了设备中各个发动机的正常运行,通过设置动态固定板,能够对装置进行快捷固定,提高装置的安装效率,通过设置增压器,能够对分油仓内部的燃油进行增压传送,提高供油的效率。提高供油的效率。提高供油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用燃油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是一种发动机用燃油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外燃机、喷气发动机、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
[0003]在需要燃油作为动力的发内燃机中,需要对其进行燃油输送,如何对其进行高效的燃油输送直接决定发动机的运行效率,若在同一机械之上有多个发动机同时运行的话,在对其进行燃油输送的时候,若设备运行发出震动导致油箱中燃油晃动,发动机之间便会有供油不均匀的问题,出现某个发动机出现燃油使用不足或过剩;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用燃油控制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用燃油控制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用燃油控制装置,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的四个边角处均通过销轴铰接有动态固定板,所述底座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油箱,所述储油箱的外表面套设有正方形固定架,所述正方形固定架的底面与所述底座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本体的上方设置有分油机构,所述底座本体的上方设置有四个供油机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分油机构包括分油仓、第一油泵和增压器,所述分油仓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油泵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上表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增压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油泵的背面连通有第一供油管,所述第一供油管远离所述第一油泵的一端与所述储油箱相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泵的背面连通有第二供油管,所述分油仓的正面连通有单向阀,所述第二供油管远离所述第一油泵的一端与所述单向阀相连通,所述增压器的正面连通有供气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供气管远离所述增压器的一端与所述分油仓相连通,所述分油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稳定挡板,所述分油仓的外表面套设有长方形固定架,所述长方形固定架的底面与所述底座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供油机构包括第二油泵和分油管,所述分油管的后端贯穿所述分油仓的上表面并延伸至所述分油仓的内部,所述分油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镶嵌于所述分油仓的上表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油泵的前端与所述分油管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分油管远离所述第二油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滤头,所述第二油泵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槽,所述
转动槽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式油管,所述第二油泵、所述转动槽和所述旋转式油管之间依次相连通。
[0012]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式油管远离所述第二油泵的一端连通有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的外表面开设有内凹型螺纹,所述第二油泵的上方设置有静态固定板,所述分油管的外表面与所述静态固定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静态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上表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动机用燃油控制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分油机构,可对发动机的燃油进行均匀分配,避免在设备震动时油箱中的燃油发生晃动导致后续输油管中得不到燃油供给,通过设置供油机构,可对燃油进行高效多口输送,保证了设备中各个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动态固定板,能够对装置进行快捷固定,提高装置的安装效率,通过设置增压器,能够对分油仓内部的燃油进行增压传送,提高供油的效率,通过设置转动槽和旋转式油管,能够对供油的方向进行自定义,避免出现绕弯后续供油管才能正常供油的情况,增强了装置的适用性,同时避免出现长时间折弯油管导致的油管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的后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分油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供油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座本体、2动态固定板、3储油箱、4正方形固定架、5分油机构、501分油仓、502第一油泵、503增压器、504第一供油管、505第二供油管、506单向阀、507供气管、508稳定挡板、509长方形固定架、6供油机构、601第二油泵、602分油管、603密封圈、604过滤头、605转动槽、606旋转式油管、607螺纹连接件、608静态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用燃油控制装置,该装置能够对燃油进行均匀分配,避免出现燃油晃动导致的燃油分配不均匀的情况。
[0023]参见图1~图4,一种发动机用燃油控制装置,包括底座本体1,底座本体1的四个边角处均通过销轴铰接有动态固定板2,此处底座本体1为装置固定于使用设备之上的固定基座,动态固定板2铰接于底座本体1之上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动态固定板2可转动,便于底座本体1的安装固定。
[0024]底座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油箱3,储油箱3的外表面套设有正方形固定架4,正方形固定架4的底面与底座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25]此处储油箱3为现有储油设备,其上部可加装旋转式油箱盖,油箱盖外围可开设微型凹槽,以便于对储油箱3内部进行充油操作,同时自行可加装防泄漏装置对储油箱3中的
燃油进行保护。
[0026]底座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分油机构5,分油机构5能够对储油箱3中的燃油进行均匀分配,以避免储油箱3中燃油不能均匀的供给与各个发动机。
[0027]分油机构5包括分油仓501、第一油泵502和增压器503,分油仓501固定连接于底座本体1的上表面,第一油泵502固定连接于底座本体1的上表面。
[0028]增压器503固定连接于底座本体1的上表面,第一油泵502的背面连通有第一供油管504,第一供油管504远离第一油泵502的一端与储油箱3相连通。
[0029]第一油泵502的背面连通有第二供油管505,分油仓501的正面连通有单向阀506,第二供油管505远离第一油泵502的一端与单向阀506相连通,增压器503的正面连通有供气管507。
[0030]供气管507远离增压器503的一端与分油仓501相连通,分油仓5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稳定挡板508,分油仓501的外表面套设有长方形固定架509,长方形固定架509的底面与底座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31]能够通过第一油泵502将储油箱3中的燃油抽入分油仓501的内部,并利用增压器503对分油仓501内部进行增压,在分油仓501发生晃动时稳定挡板508可对燃油进行多重阻挡,避免燃油晃动过度出现后续供油管无法与燃油接触的情况。...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用燃油控制装置,包括底座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1)的四个边角处均通过销轴铰接有动态固定板(2),所述底座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油箱(3),所述储油箱(3)的外表面套设有正方形固定架(4),所述正方形固定架(4)的底面与所述底座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分油机构(5),所述底座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四个供油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用燃油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油机构(5)包括分油仓(501)、第一油泵(502)和增压器(503),所述分油仓(501)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油泵(502)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1)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用燃油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503)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油泵(502)的背面连通有第一供油管(504),所述第一供油管(504)远离所述第一油泵(502)的一端与所述储油箱(3)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用燃油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泵(502)的背面连通有第二供油管(505),所述分油仓(501)的正面连通有单向阀(506),所述第二供油管(505)远离所述第一油泵(502)的一端与所述单向阀(506)相连通,所述增压器(503)的正面连通有供气管(50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用燃油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507)远离所述增压器(503)的一端与所述分油仓(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裕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恒海电力设备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