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被子固定器,包括第二壳体,第一壳体,推杆,工作槽,推杆底座,控制块,第二负极磁铁,正极磁铁,第一负极磁铁;将其采用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相互连接配合形成装置本体,并且将其第二壳体内侧开设用以存放推杆底座的工作槽,并且在推杆底座和第二壳体内侧上壁设置的不同极性的磁铁,利用其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实现将其推杆推出时,可复位,刨除因设置弹簧所带来的约束力,不利于操作的问题;再者,将其控制件设置与壳体的侧面,方便控制,并且不会收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保护器内置的挤压推针,提升装置使用寿命,并且外接保护壳,提高装置的整体使用安全性。提高装置的整体使用安全性。提高装置的整体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被子固定器
[0001]本技术涉及固定器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被子固定器。
技术介绍
[0002]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碰到被芯在被子里乱跑的情况,如此会对人们的睡眠质量产生影响,被子固定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现有设计中,常采用将其推杆以及穿针的相互配合,实现将其胶针推出规定的效果,并且使用弹簧将其实现推杆的复位,在此技术下存在以下缺陷:利用弹簧实现伸缩伸缩功能实现的复位效果,因存在的瘫痪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其推动推杆时,具有明显的束缚力,不利于操作;并且,将其推杆设置在装置的上端,容易收到挤压推针出现移动现象,保护不周容易损坏,减小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被子固定器,解决了利用弹簧实现伸缩伸缩功能实现的复位效果,因存在的瘫痪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其推动推杆时,具有明显的束缚力,不利于操作;并且,将其推杆设置在装置的上端,容易收到挤压推针出现移动现象,保护不周容易损坏,减小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被子固定器,包括第二壳体,第一壳体,推杆,穿针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配合形成固定器本体,所述第二壳体内侧设有开口朝外工作槽,所述工作槽内侧滑动连接有推杆底座,所述推杆底座靠近所述第一壳体一侧连接有控制块,所述控制块远离所述第二壳体一侧端面镶嵌有第二负极磁铁,所述第二负极磁铁上侧且位于所述推杆底座内侧上壁镶嵌有正极磁铁,所述正极磁铁下侧且位于所述工作槽下侧镶嵌有第一负极磁铁。
[0005]进一步地,所述推杆底座靠近所述第一壳体一侧端面设有向外开口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内侧上壁设有上下贯穿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上侧且位于所述配合槽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控制块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块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一侧端面设有多组凹凸不不平的防滑纹。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处下侧套装有紧固套。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上且位于所述推杆底座右侧设有内外贯穿的控制滑槽,所述控制滑槽内侧滑动连接有所述控制块。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上端形成一开口向上的存放槽,所述存放槽内侧设有向上延伸的支撑座。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两两者端面均设有向外延伸的耳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穿针下侧套装有并且内侧设置开口向上的保护盖。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其采用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相互连接配合形成装置本体,并且将其第二壳体内侧开设用以存放推杆底座的工作
槽,并且在推杆底座和第二壳体内侧上壁设置的不同极性的磁铁,利用其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实现将其推杆推出时,可复位,刨除因设置弹簧所带来的约束力,不利于操作的问题;再者,将其控制件设置与壳体的侧面,方便控制,并且不会收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保护器内置的挤压推针,提升装置使用寿命,并且外接保护壳,提高装置的整体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壳体整体结构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壳体整体结构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图中推杆底座与控制块配合图。
[0019]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20]图中,保护盖
‑
11;紧固套
‑
12;第一壳体
‑
14;第二壳体
‑
15;耳部
‑
105;控制块
‑
18;防滑纹
‑
108;连接板
‑
1008;控制滑槽
‑
19;穿针
‑
21;第一负极磁铁
‑
22;工作槽
‑
23;推杆
‑
24;推杆底座
‑
25;存放槽
‑
27;支撑座
‑
28;第二负极磁铁
‑
29;正极磁铁
‑
31;配合槽
‑
32;连接孔
‑
302。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3]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4]参阅图1
‑
5,本技术的被子固定器,包括第二壳体15,第一壳体14,推杆24,穿针21所述第一壳体14与所述第二壳体15相互连接配合形成固定器本体,所述第二壳体15内侧设有开口朝外工作槽23,所述工作槽23内侧滑动连接有推杆底座25,所述推杆底座25靠
近所述第一壳体14一侧连接有控制块18,所述控制块18远离所述第二壳体15一侧端面镶嵌有第二负极磁铁29,所述第二负极磁铁29上侧且位于所述推杆底座25内侧上壁镶嵌有正极磁铁31,所述正极磁铁31下侧且位于所述工作槽23下侧镶嵌有第一负极磁铁22,将其固定器本体采用第二壳体15和第一壳体14相互拼接形成的,将达到可是所述第二壳体15内侧设置开口朝外的工作槽23形成一完整的滑槽,用以为其设置的推杆底座25提供滑动的轨道,可以使设置的带有推杆24靠近推杆底座25挤压设置有所述穿针21,用以将其胶针顶出;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控制设置于第一壳体14上的控制块18开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被子固定器,包括第二壳体,第一壳体,推杆,穿针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配合形成固定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侧设有开口朝外工作槽,所述工作槽内侧滑动连接有推杆底座,所述推杆底座靠近所述第一壳体一侧连接有控制块,所述控制块远离所述第二壳体一侧端面镶嵌有第二负极磁铁,所述第二负极磁铁上侧且位于所述推杆底座内侧上壁镶嵌有正极磁铁,所述正极磁铁下侧且位于所述工作槽下侧镶嵌有第一负极磁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底座靠近所述第一壳体一侧端面设有向外开口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内侧上壁设有上下贯穿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上侧且位于所述配合槽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控制块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被子固定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昌蓉,
申请(专利权)人:胡昌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