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耐曲绕、耐扭、耐磨的复合电缆,由动力芯线组、通信芯屏蔽线组和缆芯加强线绞合构成缆芯,绞合节径比不大于12倍,缆芯外依次包裹缆芯外绕包层、铠装层和外护套;所述动力芯线组的结构是由镀锡铜丝束合构成动力导体股线,多根动力导体股线和一根动力导体加强线绞合后外包动力线芯绝缘层构成动力线芯,多根动力线芯和多根动力线芯加强线绞合构成动力芯线组;所述通信芯屏蔽线组的结构是由镀锡铜丝束合构成通信导体股线,多根通信导体股线和一根通信导体加强线绞合后外包通信线芯绝缘层构成通信线芯,多根通信线芯与多根通信线芯加强线绞合构成通信芯线组,通信芯线组外包裹屏蔽层构成通信芯屏蔽线组。裹屏蔽层构成通信芯屏蔽线组。裹屏蔽层构成通信芯屏蔽线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拉、耐曲绕、耐扭、耐磨的复合电缆
[0001]本技术方案属于电缆
,具体是一种抗拉、耐曲绕、耐扭、耐磨的复合电缆。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特种装备发展越来越快,对电缆要求越来越高,一些特种装备对电缆提出抗拉、耐曲绕、耐扭、耐磨等恶劣要求,现有电缆在扭、曲、拉和磨等恶劣环境下使用,出现寿命短、导体断芯、护套开裂等问题,急需针对性配套研制一种抗拉、耐曲绕、耐扭、耐磨损复合电缆,解决特种装备的电缆配套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抗拉、耐曲绕、耐扭、耐磨损复合电缆的研制和生产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电缆寿命短、导体断芯、护套开裂等问题,提高电缆的抗拉强度,耐曲绕、耐扭、耐磨性能,使电缆在强拉力、曲绕、扭转、磨损等恶劣环境作用下,能够长期运行使用寿命不低于5年,不出现导体断芯、护套开裂等问题,本技术方案提出一种抗拉、耐曲绕、耐扭、耐磨复合电缆,结构为:由动力芯线组、通信芯屏蔽线组和缆芯加强线绞合构成缆芯,绞合节径比是不大于12倍,缆芯外依次包裹缆芯外绕包层、铠装层和外护套;
[0004]所述动力芯线组的结构是
[0005]由镀锡铜丝束合构成动力导体股线,束合节径比不大于15倍;由芳纶纤维束合构成动力导体加强线,束合节径比优选不大于20倍;
[0006]多根动力导体股线和一根动力导体加强线绞合后外包动力线芯绝缘层(动力线芯绝缘层厚度是0.2~0.8mm)构成动力线芯,绞合节径比不大于15倍;
[0007]多根动力线芯和多根动力线芯加强线绞合构成动力芯线组,绞合节径比不大12倍;动力线芯加强线是由芳纶纤维束合构成,束合节径比不大于20倍;
[0008]所述通信芯屏蔽线组的结构是
[0009]由镀锡铜丝束合构成通信导体股线,束合节径比不大于15倍;由芳纶纤维束合构成通信导体加强线,束合节径比优选不大于20倍;
[0010]多根通信导体股线和一根通信导体加强线绞合后外包通信线芯绝缘层(通信线芯绝缘层厚度是0.15~0.8mm)构成通信线芯,绞合节径比不大于15倍;
[0011]多根通信线芯与多根通信线芯加强线绞合构成通信芯线组,绞合节径比优选不大于12倍;通信线芯加强线是由芳纶纤维束合构成,束合节径比不大于20倍;
[0012]通信芯线组外包裹屏蔽层构成通信芯屏蔽线组,屏蔽层是由镀锡铜丝编织构成,编织覆盖率不小于75%;
[0013]所述缆芯加强线是由芳纶纤维束合构成,束合节径比不大于20倍;
[0014]所述缆芯外绕包层是由半导电带重叠绕包构成,绕包搭盖率不小于15%,绕包方向与缆芯的绞合方向相反;
[0015]所述铠装层是由镀锡铜丝编织构成,镀锡铜丝编织密度不小于88%;
[0016]所述外护套是由护套料构成,外护套的厚度是1.5~5mm。
[0017]具体来说:
[0018]动力线芯中,动力导体加强线在轴线位置,多根动力导体股线围绕通信导体加强线对称。动力线芯中,导体截面积是1~35mm2;动力导体股线中,镀锡铜丝的线径是0.10~0.30mm,动力导体股线的线径是0.2~3.0mm。
[0019]通信线芯中,通信导体加强线在轴线位置,多根通信导体股线围绕通信导体加强线对称。通信线芯中,导体截面积是0.35~4.0mm2;通信导体股线中,镀锡铜丝的线径是0.10~0.25mm,通信导体股线的线径是0.2~1.0mm。
[0020]动力线芯绝缘层和通信线芯绝缘层都是由交联聚乙烯挤包构成;
[0021]动力线芯绝缘层和通信线芯绝缘层的精度为:最薄处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
‑
0.1mm,在任一截面上的最大厚度不小于最小厚度的1.4倍。
[0022]缆芯中,动力芯线组和通信芯屏蔽线组依次相邻排列,缆芯加强线在动力芯线组和通信芯屏蔽线组之间的间隙中。
[0023]通信芯屏蔽线组的屏蔽层中,镀锡铜丝的线径是0.10~0.30mm;
[0024]铠装层中,镀锡铜丝的线径是0.15~0.30mm;
[0025]外护套是由交联聚烯烃护套料构成;外护套的精度为:平均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外护套的最薄处厚度不小于1.5mm,在任一截面上最大厚度不大于最小厚度的1.66倍。
[0026]本电缆通过材料、结构的特定设计,电缆通过1000次以上循环试验,线芯通断性、设定位置电缆外护套状态、绝缘电阻等均符合要求,电缆整体抗拉强度优异,承受恶劣环境作用提升,使用寿命不低于5年;不会出现导体断芯导致设备故障风险,电缆护套不回出现开裂问题。该技术的应用,可解决我国特种装备电缆配套难题,同步解决电缆抗拉、耐磨、耐曲绕、耐扭性能的瓶颈难题。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实例电缆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0028]图中:动力导体股线1、动力导体加强线2、动力线芯绝缘层3、动力线芯加强线4、通信导体股线5、通信导体加强线6、通信线芯绝缘层7、通信线芯加强线8、屏蔽层9、缆芯加强线10、缆芯外绕包层11、铠装层12、外护套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下:
[0030]如图1、一种抗拉、耐曲绕、耐扭、耐磨的复合电缆,其结构是由动力芯线组、通信芯屏蔽线组和缆芯加强线绞合构成缆芯,绞合节径比是不大于12倍,缆芯外依次包裹缆芯外绕包层、铠装层和外护套;
[0031]——所述动力芯线组的结构是
[0032]由镀锡铜丝束合构成动力导体股线1,束合节径比不大于15倍;由芳纶纤维束合构成动力导体加强线2,束合节径比优选不大于20倍;
[0033]多根动力导体股线和一根动力导体加强线5绞合后外包动力线芯绝缘层3构成动力线芯,绞合节径比不大于15倍;动力线芯绝缘层厚度是0.2~0.8mm;
[0034]多根动力线芯和多根动力线芯加强线绞合构成动力芯线组,绞合节径比不大12倍;动力线芯加强线是由芳纶纤维束合构成,束合节径比不大于20倍;
[0035]——所述通信芯屏蔽线组的结构是
[0036]由镀锡铜丝束合构成通信导体股线5,束合节径比不大于15倍;由芳纶纤维束合构成通信导体加强线6,束合节径比优选不大于20倍;
[0037]多根通信导体股线和一根通信导体加强线绞合后外包通信线芯绝缘层7构成通信线芯,绞合节径比不大于15倍;通信线芯绝缘层厚度是0.15~0.8mm;
[0038]多根通信线芯与多根通信线芯加强线8绞合构成通信芯线组,绞合节径比优选不大于12倍;通信线芯加强线是由芳纶纤维束合构成,束合节径比不大于20倍;
[0039]通信芯线组外包裹屏蔽层9构成通信芯屏蔽线组,屏蔽层是由镀锡铜丝编织构成,编织覆盖率不小于75%;
[0040]——所述缆芯加强线10是由芳纶纤维束合构成,束合节径比不大于20倍;
[0041]——所述缆芯外绕包层11是由半导电带重叠绕包构成,绕包搭盖率不小于15%,绕包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耐曲绕、耐扭、耐磨的复合电缆,其特征是由动力芯线组、通信芯屏蔽线组和缆芯加强线绞合构成缆芯,绞合节径比是不大于12倍,缆芯外依次包裹缆芯外绕包层、铠装层和外护套;所述动力芯线组的结构是由镀锡铜丝束合构成动力导体股线,束合节径比不大于15倍;由芳纶纤维束合构成动力导体加强线,束合节径比不大于20倍;多根动力导体股线和一根动力导体加强线绞合后外包动力线芯绝缘层构成动力线芯,绞合节径比不大于15倍;动力线芯绝缘层厚度是0.2~0.8mm;多根动力线芯和多根动力线芯加强线绞合构成动力芯线组,绞合节径比不大于12倍;动力线芯加强线是由芳纶纤维束合构成,束合节径比不大于20倍;所述通信芯屏蔽线组的结构是由镀锡铜丝束合构成通信导体股线,束合节径比不大于15倍;由芳纶纤维束合构成通信导体加强线,束合节径比不大于20倍;多根通信导体股线和一根通信导体加强线绞合后外包通信线芯绝缘层构成通信线芯,绞合节径比不大于15倍;通信线芯绝缘层厚度是0.15~0.8mm;多根通信线芯与多根通信线芯加强线绞合构成通信芯线组,绞合节径比不大于12倍;通信线芯加强线是由芳纶纤维束合构成,束合节径比不大于20倍;通信芯线组外包裹屏蔽层构成通信芯屏蔽线组,屏蔽层是由镀锡铜丝编织构成,编织覆盖率不小于75%;所述缆芯加强线是由芳纶纤维束合构成,束合节径比不大于20倍;所述缆芯外绕包层是由半导电带重叠绕包构成,绕包搭盖率不小于15%,绕包方向与缆芯的绞合方向相反;所述铠装层是由镀锡铜丝编织构成,镀锡铜丝编织密度不小于88%;所述外护套是由护套料构成,外护套的厚度是1.5~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耐曲绕、耐扭、耐磨的复合电缆,其特征是动力线芯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大亮,梁福才,凌国桢,狄洪杰,张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