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作平台,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操作平台结构尺寸固定,从而造成不便于施工人员灵活使用并且不便于闲置时放置的技术问题。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为四根且两两一组,四根该立柱顶部设有平台板,所述平台板包括一块水平的空腔板和一块穿设在空腔板内穿设板,该穿设板伸出空腔板且两者可相对滑动,空腔板与其中一组的两根立柱顶部固定连接,穿设板与另一组的两根立柱顶部固定连接;支撑组件,每根立柱均适配一个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与对应的立柱铰接以用于对该立柱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主要用于装修施工。主要用于装修施工。主要用于装修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操作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0002]施工中特别是装修施工中,施工人员一般需要借助操作平台进行施工,现有的操作平台一般为一个固定焊接的架体结构,该架体结构顶部固定有平台板。
[0003]这种固定形成一个整体的架体结构在施工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该操作平台上的平台板尺寸一定,当有时候施工人员需要将施工材料放置在平台板上时,平台板上的空间明显不足,有时候需要多人同时站在平台板上施工,因此这种较小的操作平台也不能满足施工需求。如果将操作平台制作成尺寸较大的结构,该操作平台能够满足多人同时站在操作平台上进行施工的需求,且施工所需要的材料也可以堆放在操作平台上,但是这种较大尺寸的操作平台在闲置时占据了较大的空间体积,不便于放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操作平台,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操作平台结构尺寸固定,从而造成不便于施工人员灵活使用并且不便于闲置时放置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操作平台,包括:
[0007]立柱,所述立柱为四根且两两一组,四根该立柱顶部设有平台板,所述平台板包括一块水平的空腔板和一块穿设在空腔板内穿设板,该穿设板伸出空腔板且两者可相对滑动,空腔板与其中一组的两根立柱顶部固定连接,穿设板与另一组的两根立柱顶部固定连接;
[0008]支撑组件,每根立柱均适配一个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与对应的立柱铰接以用于对该立柱进行支撑。
[0009]工作原理:
[0010]施工人员根据施工工况需要可以适当地调整两组立柱之间的间距,此时所述空腔板和穿设板将相对滑动,能够达到调节平台板整体尺寸的目的,当调节完成平台板的整体尺寸较大时,为了更加稳固地对平台板进行支撑,施工人员可以转动与每根立柱对应的支撑组件,从而使支撑组件对立柱进行更加稳固地支撑,从而达到稳固支撑平台板的目的。
[0011]使用完毕后,施工人员可以再次将支撑组件转动收纳到与之对应的立柱上,然后施工人员再调节两组立柱之间的间距,从而使穿设板滑动收纳到空腔板内,此时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所占据的空间将减小,从而可更加方便对本技术进行放置。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使用过程中,施工人员可根据需要使空腔板和穿设板相对滑动,能够调节平台板的整体尺寸,从而满足施工人员的施工需要,并且施工人员可根据调节后的平
台板的尺寸大小,适当地借助支撑组件对立柱进行支撑,从而达到稳固支撑平台板的目的。本技术可灵活调节平台板的大小,并可根据平台板的大小借助支撑组件对立柱进行支撑,稳固性强,且本技术便于调节整体结构尺寸,从而也能减小闲置时的放置空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空腔板1、穿设板2、第一空腔杆3、第一穿设杆4、第一螺栓5、第二空腔杆6、第二穿设杆7、第三空腔杆8、第三穿设杆9、第二螺栓10、第三螺栓11、万向轮12、安装块13、丝杆14、第四螺栓15、第一铰接座16、第二铰接座17、连接块18、第五螺栓19。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所示,一种操作平台,包括:
[0019]立柱,所述立柱为四根且两两一组,四根该立柱顶部设有平台板,所述平台板包括一块水平的空腔板1和一块穿设在空腔板1内穿设板2,该穿设板2伸出空腔板1且两者可相对滑动,所述空腔板1上螺纹连接一根旋进后可与穿设板2抵接的第四螺栓15,空腔板1与其中一组的两根立柱顶部固定连接,穿设板2与另一组的两根立柱顶部固定连接。
[0020]支撑组件,每根立柱均适配一个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与对应的立柱铰接以用于对该立柱进行支撑。
[0021]如图1所示,所述立柱包括竖向的第一空腔杆3和从第一空腔杆3顶部穿设在第一空腔杆3内的第一穿设杆4,该第一穿设杆4可沿第一空腔杆3上下滑动,第一空腔杆3侧壁上穿设有旋进后可与第一穿设杆4抵接的第一螺栓5,所述空腔板1和穿设板2均与第一穿设杆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组件与第一空腔杆3铰接。
[0022]该种设置方式可以调节所述立柱的整体高度,进而达到调节平台板高度的目的,从而该种方式能够进一步适应施工工况,满足施工人员在不同的施工工位上进行施工。
[0023]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通过第一铰接座16与第一空腔杆3铰接的第二空腔杆6、从第二空腔杆6另一端穿设在第二空腔杆6内的第二穿设杆7、通过第二铰接座17与第一空腔杆3铰接的第三空腔杆8、从第三空腔杆8另一端穿设在第三空腔杆8内的第三穿设杆9,第二穿设杆7可沿第二空腔杆6往复滑动,第二空腔杆6侧壁上穿设有旋进后可与第二穿设杆7抵接的第二螺栓10,第三穿设杆9可沿第三空腔杆8往复滑动,第三空腔杆8侧壁上穿设有旋进后可与第三穿设杆9抵接的第三螺栓11,第二空腔杆6位于第三空腔杆8上方,第三穿设杆9与第二空腔杆6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空腔杆6上固定有连接块18,所述第三穿设杆9上螺纹连接有第五螺栓19,该第五螺栓19与连接块18螺纹连接。
[0024]施工人员根据调节后的平台板整体结构的大小以及平台板的高度,施工人员可以转动第二空腔杆6,将第二空腔杆6转动到第二空腔杆6与立柱之间合适的夹角,之后将第二穿设杆7从第二空腔杆6中抽拉出,并且借助第二螺栓10将第二空腔杆6和第二穿设杆7相对锁死,然后施工人员再转动第三空腔杆8,并且将第三穿设杆9从第三空腔杆8中抽拉出,借助第三螺栓11将第三空腔杆8和第三穿设杆9相对锁死,之后施工人员通过第五螺栓19和连
接块18的配合将第三穿设杆9和第二空腔杆6固定连接,该种方式可灵活调节支撑组件与立柱之间的夹角,从而能够对立柱进行稳定地支撑。
[0025]如图1所示,所述立柱下部通过调节组件设有万向轮12,该调节组件用于驱动万向轮12向上移动而收纳到立柱底部上方,并用于驱动万向轮12向下移动而伸出立柱底部。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立柱下部的安装块13和穿设在安装块13上的竖向的丝杆14,丝杆14与安装块13螺纹连接,且所述万向轮12设于丝杆14底部。
[0026]当需要转移本技术结构时,施工人员可旋转丝杆14,从而使丝杆14带动万向轮12移动伸出立柱的底部,之后施工人员便可推动本技术结构滑动,当不需要移动时,施工人员通过丝杆14将万向轮12移动到立柱的底部上方,从而保证本技术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固,防止滑动。
[0027]工作原理:
[0028]施工人员根据施工工况需要可以适当地调整两组立柱之间的间距,此时所述空腔板1和穿设板2将相对滑动,能够达到调节平台板整体尺寸的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为四根且两两一组,四根该立柱顶部设有平台板,所述平台板包括一块水平的空腔板(1)和一块穿设在空腔板(1)内穿设板(2),该穿设板(2)伸出空腔板(1)且两者可相对滑动,空腔板(1)与其中一组的两根立柱顶部固定连接,穿设板(2)与另一组的两根立柱顶部固定连接;支撑组件,每根立柱均适配一个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与对应的立柱铰接以用于对该立柱进行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竖向的第一空腔杆(3)和从第一空腔杆(3)顶部穿设在第一空腔杆(3)内的第一穿设杆(4),该第一穿设杆(4)可沿第一空腔杆(3)上下滑动,第一空腔杆(3)侧壁上穿设有旋进后可与第一穿设杆(4)抵接的第一螺栓(5),所述空腔板(1)和穿设板(2)均与第一穿设杆(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组件与第一空腔杆(3)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第一空腔杆(3)铰接的第二空腔杆(6)、从第二空腔杆(6)另一端穿设在第二空腔杆(6)内的第二穿设杆(7)、与第一空腔杆(3)铰接的第三空腔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文强,杭宏飞,张友龙,罗杨,段会超,胡智文,汤艺谋,韩方圆,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西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