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耐磨吊装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079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氨酯耐磨吊装带,涉及吊装带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吊装带长度无法调整的问题。所述吊装带本体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装置外壳,所述吊装带本体外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装置外壳,所述第一装置外壳和第二装置外壳的外部均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下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杆,所述转动轴的上端设置有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的外部设置有限制环,所述第一装置外壳和第二装置外壳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储钠凹槽,所述吊装带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储钠凹槽卡槽连接,所述第一装置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动限制块,所述第一滑动限制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动槽。槽。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耐磨吊装带


[0001]本技术涉及吊装带
,具体为一种聚氨酯耐磨吊装带。

技术介绍

[0002]吊装带一般采用高强力聚酯长丝制作,具有强度高、耐磨损、抗氧化、抗紫外线等多重优点,同时质地柔软,不导电,无腐蚀,对人体无任何伤害,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吊装带的种类很多,常规吊装带按吊带外观分为四类:环形穿芯、环形扁平、双眼穿芯和双眼扁平四类。
[0003]但是,现有的吊装带在使用时无法根据使用需求调整吊装带长度,长度与固定物品不适配会造成物品脱落,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聚氨酯耐磨吊装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耐磨吊装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吊装带长度无法调整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氨酯耐磨吊装带,包括吊装带本体,所述吊装带本体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装置外壳,所述吊装带本体外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装置外壳,所述第一装置外壳和第二装置外壳的外部均设置有转动轴,且转动轴与第一装置外壳和第二装置外壳均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下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杆,且第二限位杆和第一限位杆均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上端设置有转动把手,且转动把手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把手的外部设置有限制环,且限制环与转动把手螺纹配合。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装置外壳和第二装置外壳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储钠凹槽,所述吊装带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与吊装带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与储钠凹槽卡槽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装置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动限制块,所述第一滑动限制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二装置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动限制块,所述第二滑动限制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滑动槽,且第二滑动槽与第一滑动限制块卡槽连接,所述第二滑动限制块与第一滑动槽卡槽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槽内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限制板,且第一限制板与第一装置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槽内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限制板,且第二限制板与第二装置外壳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吊装带本体内部的上端设置有聚氨酯层。
[0010]优选的,所述吊装带本体内部的下端横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防滑层,所述防滑层的一侧设置有耐磨层,且耐磨层和防滑层均与吊装带本体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在第一装置外壳的外部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下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杆,转动轴下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杆,固定不同物品时所需的吊装带本体长度不同,第一装置外壳和第二装置外壳在吊装带本体外部的两端移动,并将多余吊装带本体储存在储钠凹槽内,转动轴带动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进行转动而对吊装带本体即可进行固定,使得吊装带长度适配不同所需,防止多余的吊装带本体造成装置卡死,同时吊装带长度的适配可提高吊装带本体与物品的贴合度,防止物品脱落。
[0013]2、本技术通过在第一装置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动限制块,第二装置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动限制块,第一滑动限制块通过滑动卡入第二滑动槽,第二滑动限制块通过滑动卡入第一滑动槽,第一装置外壳和第二装置外壳的连接使得吊装带在固定物品时无需打结,防止因物品的重量造成吊装带的打结无法正常解开,有效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防止吊装带本体损坏。
[0014]3、本技术通过在吊装带本体内部的上端设置有聚氨酯层,聚氨酯层的材质为聚氨酯,聚氨酯材质具有热塑性的线性结构,可有效提高吊装带本体的稳定性、耐化学性、回弹性和力学性能,吊装带本体内部的下端均匀分布有防滑层和耐磨层,防滑层的材质为橡胶,通过防滑层可有效提高移动物品与吊装带本体之间的摩擦系数,防止移动物品脱落,另一方面耐磨层的材质为聚乙烯,通过耐磨层可有效提高吊装带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装置外部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装置内部主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吊装带本体内部结构爆炸图。
[0018]图中:1、第一装置外壳;2、第二装置外壳;3、吊装带本体;4、储钠凹槽;5、限位板;6、转动轴;7、第一限位杆;8、第二限位杆;9、转动把手;10、限制环;11、第一滑动限制块;12、第二滑动限制块;13、第一滑动槽;14、第二滑动槽;15、第一限制板;16、第二限制板;17、聚氨酯层;18、防滑层;19、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聚氨酯耐磨吊装带,包括吊装带本体3,吊装带本体3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装置外壳1,吊装带本体3外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装置外壳2,第一装置外壳1和第二装置外壳2的外部均设置有转动轴6,且转动轴6与第一装置外壳1和第二装置外壳2均转动连接,转动轴6下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杆7,第一限位杆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杆8,且第二限位杆8和第一限位杆7均与转动轴6固定连接,转动轴6的上端设置有转动把手9,且转动把手9与转动轴6固定连接,转动把手9的外部设置有限制环10,且限制环10与转动把手9螺纹配合。
[0021]进一步,第一装置外壳1和第二装置外壳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储钠凹槽4,吊装带本体3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5,且限位板5与吊装带本体3固定连接,限位板5与储钠凹槽4卡
槽连接,限位板5可有效对第一装置外壳1和第二装置外壳2进行限制,防止脱落。
[0022]进一步,第一装置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动限制块11,第一滑动限制块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动槽13,第二装置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动限制块12,第二滑动限制块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滑动槽14,且第二滑动槽14与第一滑动限制块11卡槽连接,第二滑动限制块12与第一滑动槽13卡槽连接,第一滑动限制块11滑动放置于第二滑动槽14,第二滑动限制块12滑动放置于第一滑动槽13内,通过第一装置外壳1和第二装置外壳2的卡槽连接可避免固定物品时打结。
[0023]进一步,第一滑动槽13内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限制板15,且第一限制板15与第一装置外壳1转动连接,第二滑动槽14内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限制板16,且第二限制板16与第二装置外壳2转动连接,通过第一限制板15和第二限制板16的转动可限制第一滑动限制块11和第二滑动限制块12的位置,防止第一装置外壳1和第二装置外壳2的连接失效。
[0024]进一步,吊装带本体3内部的上端设置有聚氨酯层17,聚氨酯层17的材质为聚氨酯,聚氨酯材质具有热塑性的线性结构,可有效提高吊装带本体3的稳定性。
[0025]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耐磨吊装带,包括吊装带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带本体(3)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装置外壳(1),所述吊装带本体(3)外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装置外壳(2),所述第一装置外壳(1)和第二装置外壳(2)的外部均设置有转动轴(6),且转动轴(6)与第一装置外壳(1)和第二装置外壳(2)均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6)下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杆(7),所述第一限位杆(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杆(8),且第二限位杆(8)和第一限位杆(7)均与转动轴(6)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6)的上端设置有转动把手(9),且转动把手(9)与转动轴(6)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把手(9)的外部设置有限制环(10),且限制环(10)与转动把手(9)螺纹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耐磨吊装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外壳(1)和第二装置外壳(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储钠凹槽(4),所述吊装带本体(3)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5),且限位板(5)与吊装带本体(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5)与储钠凹槽(4)卡槽连接。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少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方力神吊装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