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赛玉专利>正文

担架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075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32
担架车,包括担架系统以及行走系统,所述担架系统包括担架体和垫板,担架体为船形结构,所述垫板适应于担架体设置且固定于担架体内,所述行走系统包括车架以及行走轮,所述车架与所述担架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行走轮包括独轮和辅助轮,所述独轮设置于所述担架体沿长度方向的中线上,独轮布置于所述担架体底部前端,所述辅助轮为两个,两个辅助轮对称设置于所述担架体沿长度方向中线的两侧,辅助轮布置于所述担架体底部后端,所述独轮和辅助轮均与所述车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独特,使用灵活,安全系数高,能很好地适应复杂地形和环境的需要,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担架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救援用担架车。

技术介绍

[0002]担架车是抢救患者极为重要的工具,尤其在灾区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需要不停地转运伤员而耗费大量体力,救援效率低,并且可能由于速度缓慢而使伤员错过救援黄金时间,因此,担架车应运而生。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担架车大都结构简单,实际救援过程中,如救援环境复杂,路面窄而颠簸,救护车不易进入,且救援地形多样,如震后石子较多,丛林中草木较多,泥石流后房屋倒塌,雪崩后地面较湿滑,低温等等救援条件复杂的情况下,普通救护担架车很难满足要求。因此,本技术旨在开发一种多功能的担架车,以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担架车,以更好的满足灾区救援的要求。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担架车,包括担架系统以及行走系统,所述担架系统包括担架体和垫板,担架体为船形结构,所述垫板适应于担架体设置且固定于担架体内,所述行走系统包括车架以及行走轮,所述车架与所述担架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行走轮包括独轮和辅助轮,所述独轮设置于所述担架体沿长度方向的中线上,独轮布置于所述担架体底部前端,所述辅助轮为两个,两个辅助轮对称设置于所述担架体沿长度方向中线的两侧,辅助轮布置于所述担架体底部后端,所述独轮和辅助轮均与所述车架连接。
[0006]本技术中,所述车架包括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独轮连接,所述第二车架与所述辅助轮连接。
[0007]本技术中,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上均设置有缓冲件。
[0008]本技术中,所述独轮为电动独轮,
[0009]本技术中,所述担架体上设置有控制电动独轮的推拉把手。
[0010]本技术中,所述电动独轮为防滑轮。
[0011]本技术中,所述担架体包括水平设置的托板,托板边缘两侧设置侧板,托板头部的和尾部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托板铰接或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为由底部往顶部朝向外侧倾斜的倾斜板。
[0013]本技术中,所述垫板为充气垫板,所述托板表面设置有防滑槽,所述垫板底部嵌设于所述防滑槽内。
[0014]本技术中,所述担架体两侧设置有储物箱,担架体底部设置储物筐。
[0015]本技术中,所述担架体内两侧设置有固定杆,担架体内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排安全带。
[0016]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担架车,灵活性强,尤其适用于救援环境复杂,救护车不易进入,且救援地形多样的场景,救护人员单人即可搬运伤员,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高效方便,给救援搬运带来极大方便。同时缓冲件和气垫结合,具有很好的平衡性和减震性,能极大减少伤员在转运过程中的所受的颠簸,同时气垫可直接随伤员一起从担架体内滑脱至救护车病床上,减轻搬运可能产生的二次伤害。本技术设计巧妙,功能多样,能更好的满足恶劣条件下的伤员搬运需要,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一)。
[0018]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二)。
[0019]其中:1、担架体;2、侧板;3、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推拉把手;6、固定杆;7、安全带;8、垫板;9、储物箱;10、独轮;11、第一车架;12、辅助轮;13、第二车架;14、缓冲件;15、输液杆;16、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参见图1的担架车,包括担架系统以及行走系统,所述担架系统包括担架体1和垫板8,担架体1为船形结构,担架体1包括水平设置的托板16,托板16边缘两侧设置侧板2,托板16头部的和尾部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所述第一挡板3与所述托板铰接或可拆卸固定连接,从而便于将担架体内的垫板8与伤员直接送入救护车上,无需将人抬起放下,减轻二次伤害,也提高了救援效率。为了提高伤员在担架体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均为由底部往顶部朝向外侧倾斜的倾斜板,倾斜角度为10~60
°
,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使患者更加舒适,搬运时不易滑动避免二次损伤。
[0022]所述垫板8适应于担架体1设置且固定于担架体1内,垫板8为充气垫板,所述托板16表面内设置有防滑槽(图示未标出),所述垫板8底部嵌设于所述防滑槽内,从而防止充气垫板8滑动,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减少患者位移。充气垫板8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即便在颠簸较大的路上,也能最大程度减轻对伤者的伤害。担架车可配备多个未充气垫板8,从而满足多名伤员的输送需要,提高救援效率。
[0023]所述行走系统包括车架以及行走轮,所述车架与所述担架体底部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车架包括第一车架11和第二车架13,所述行走轮包括独轮10和辅助轮12,其中独轮10设置于所述担架体1沿长度方向的中线上,独轮10布置于所述担架体1底部前端,所述辅助轮12为两个,两个辅助轮12对称设置于所述担架体1沿长度方向中线的两侧,辅助轮12布置于所述担架体底部后端,所述独轮10与所述第一车架11连接,所述辅助轮12与所述第二车架13连接。
[0024]其中独轮10为电动独轮,电动独轮具有很好的机动性和运动能力,大大减少了救援的体力消耗。电动独轮可根据需要采取驱动装置、传动装置以及制动装置都整合到轮毂
内的方式,集成度高,且没有地电线暴露在外面,从而可提高救援过程中的安全系数。该部分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做赘述。而电动独轮的启停以及速度控制设置于担架体1上的推拉把手5进行控制,推拉把手5上设置有控制按钮。推拉把手5优选为塑胶把手,推拉把手5上还设置有手刹以协助救护人员制动。
[0025]所述独轮10为防滑轮,防滑轮表面设置有UHMW

P防滑纹与金属防滑纹,UHMW

P防滑纹与金属防滑纹间隔设置,UHMW

P防滑纹与金属防滑纹间隔设置使独轮具有更好的耐磨、耐冲击、耐腐蚀、吸收冲击能、耐低温、环保、密度较小等综合性能,而且生成成本低,防滑效果好,制动性,稳定性,可靠性较好,更为符合恶劣环境的需要。
[0026]辅助轮12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保证人伤者在担架中不受二次伤害。
[0027]在实际应用中,独轮10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辅助轮12结合使用,从而更好的满足地形复杂场所的救援需要。
[0028]第一车架11和第二车架13上均设置有缓冲件14,缓冲件14为缓冲弹簧,提高整体抗震和缓冲性能。
[0029]担架体1两侧设置有储物箱9,担架体1底部设置储物筐。各种急救药分类储存,可应对紧急突发病人或急诊病人对药物的需求,提高伤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担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担架系统以及行走系统,所述担架系统包括担架体和垫板,担架体为船形结构,所述垫板适应于担架体设置且固定于担架体内,所述行走系统包括车架以及行走轮,所述车架与所述担架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行走轮包括独轮和辅助轮,所述独轮设置于所述担架体沿长度方向的中线上,独轮布置于所述担架体底部前端,所述辅助轮为两个,两个辅助轮对称设置于所述担架体沿长度方向中线的两侧,辅助轮布置于所述担架体底部后端,所述独轮和辅助轮均与所述车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独轮连接,所述第二车架与所述辅助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上均设置有缓冲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独轮为电动独轮,所述担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赛玉刘笑驰邸达徐珩淼孙新悦
申请(专利权)人:于赛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