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用的回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003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训练用的回球装置,包含支撑单元、枢设在所述支撑单元的回球单元,及形成在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回球单元间且用于稳定所述回球单元于第一夹角的限位单元。所述回球单元包括具有弹塑性且适用于反弹球件的板件。在球员击球的过程中,通过可以调整角度的回球单元反弹撞击的球件,使所述球件能够根据不同的撞击角度产生不同的反弹角度,借此,球员除了可以不断回接反弹的球件外,还可以在所述球件的反弹角度与反弹距离不固定的情形下,训练接球时的实时反应、控球力量,及回击角度,而提升训练的多样性效果,包含敏捷度、肌耐力、稳定性、控球手感,及模拟打球的拟真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训练用的回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回球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训练用的回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球类运动既需要足够的耐力与爆发力,也需要良好的技能,因此,专业选手为了提升技能,除了会有教练指导外,还需要反复练习。
[0003]以羽毛球运动为例,目前球员的训练方式大约有以下两种:
[0004]1、协同教练或其它球员陪练:由于是两个球员对打,因此,在不同思维及不同情境下,会有不同的球路,所以,球路变化最多。但是,训练时间,会受限于陪练球员或教练的时间,机动性较低。
[0005]2、由发球机发球:可以配合训练的球员,在任何时间进行训练,且球路可以根据设定模式有多种变化。但是,发球机无法回击羽毛球,因此,击发的每一颗球只能被球员回击一次,而会在训练过程中耗用大量的羽毛球,且在相同的设定模式下,击发的球路固定,无法训练球员接球时的临场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时间不受限制,且不需要对手的自我模拟训练,及能够提升球员临场反应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
[0007]本技术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包含支撑单元、回球单元,及限位单元。
[0008]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支架。
[0009]所述回球单元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架,且与第一轴线夹能够缩放的第一夹角,并包括具有弹塑性且适用于反弹球件的板件。
[0010]所述限位单元形成在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回球单元间,且用于稳定所述回球单元于所述第一夹角。
[0011]本技术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所述板件具有支撑层,及叠置在所述支撑层且适用于反弹所述球件的弹性层,所述支撑层用于支撑所述弹性层,所述弹性层由高硬度的泡棉制成。
[0012]本技术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转动组,所述转动组具有枢接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架且以所述第一轴线为中心摆动的第一换向件,及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回球单元的第二换向件,所述第一换向件与所述支撑单元夹能够缩放的第二夹角,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换向件枢接于所述第一换向件且以第二轴线为中心摆动,并与所述第一轴线夹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轴线实质上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
[0013]本技术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所述限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架与所述回球单元间且用于带动所述回球单元缩放所述第一夹角的俯仰限位组,所述俯仰限位组以液压、气压、电动力其中一种为动力源。
[0014]本技术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架
且枢接于所述第一换向件的衔接件,所述衔接件与所述第一换向件夹所述第二夹角,所述限位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第一换向件与所述回球单元间且能够缩放所述第二夹角的偏转限位组,所述偏转限位组以液压、气压、电动力其中一种为动力源。
[0015]本技术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所述限位单元还包括遥控器,所述俯仰限位组与所述偏转限位组以电动力为动力源,所述遥控器用于控制所述俯仰限位组带动所述回球单元,及用于控制所述偏转限位组带动所述回球单元。
[0016]本技术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两个沿第二轴线方向相间隔的支架,及连接所述支架一端且适用于立置于球场的底座,所述第二轴线实质上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
[0017]本技术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所述回球单元能够转动地枢设在所述支架间,且还包括围绕所述板件的边框,所述边框具有两个形成在两侧的螺孔,所述限位单元包括两个第一栓件,每一个所述第一栓件具有能够转动地通过各自的支架且螺合于各自的螺孔的螺杆,及迫抵在各自的支架的栓头。
[0018]本技术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所述限位单元还包括两个枢设在所述支架的摆臂,及两个安装在所述边框且沿所述第二轴线相间隔的第二栓件,每一个所述摆臂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具有多个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的穿孔,每一个所述第二栓件能够脱离地穿置在各自的摆臂对应的穿孔。
[0019]本技术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每一个所述支架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延伸,并具有多个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排列的通孔,且每一个所述第一栓件通过各自的支架对应的通孔。
[0020]本技术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所述回球单元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板件的背架,及至少一个连接于所述背架且枢接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架的连动件。
[0021]本技术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所述至少一个支架具有形成在一端的螺孔,所述至少一个连动件具有连接于所述背架的连接段,及两个相反于所述连接段且界定出凹槽的耳座,所述凹槽供所述至少一个支架穿置,所述限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栓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栓件具有能够转动地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连动件的所述耳座且螺合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架的螺孔的螺杆,及迫抵在对应的耳座的栓头。
[0022]本技术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两个支架、两个连动件,及两个弹性组,每一个所述支架具有第一套件,及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能够移动地套合于所述第一套件的第二套件,所述第一套件具有多个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排列的定位孔,所述第二套件穿置在所述第一套件内,并具有所述螺孔,及破孔,每一个所述弹性组能够被压缩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套件内,并具有穿出所述破孔且能够弹动地卡抵于对应的定位孔的卡抵部。
[0023]本技术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延伸的支架,所述限位单元包括多个连接于所述支架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相间隔,所述回球单元的一端抵靠在其中限位件。
[0024]本技术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适用于安装在壁面且与所述支架成第三夹角的背架,所述回球单元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背架、所述壁面两个中的其中一个。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可以调整角度且具有弹塑性的回球单元,使球员除了可以不断回接反弹的球件外,还可以在所述球件的反弹角度与反弹距离不固定的情形下,训练接球时的实时反应、控球力量,及回击角度,而提升训练的多样性效果,包含敏捷度、肌耐力、稳定性、控球手感,及模拟打球的拟真度。
附图说明
[0026]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27]图1是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训练用的回球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0028]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9]图3是是沿着图2中的线
Ⅲ‑Ⅲ
所截取的剖视图;
[0030]图4是侧视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回球单元能够调整第一夹角;
[0031]图5是类似于图4的侧视示意图,但所述回球单元能够沿第一轴线调整高度;
[0032]图6是侧视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用于回弹球件;
[0033]图7是类似于图6的侧视示意图,但所述球件回弹后的飞行路径不同;
[0034]图8类似于图2的立体图,但所述回球单元与两个支架的第一夹角为0 度;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训练用的回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球装置包含: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支架;回球单元,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架,且与第一轴线夹能够缩放的第一夹角,并包括具有弹塑性且适用于反弹球件的板件;及限位单元,形成在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回球单元间,且用于稳定所述回球单元于所述第一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件具有支撑层,及叠置在所述支撑层且适用于反弹所述球件的弹性层,所述支撑层用于支撑所述弹性层,所述弹性层由泡棉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转动组,所述转动组具有枢接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架且以所述第一轴线为中心摆动的第一换向件,及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回球单元的第二换向件,所述第一换向件与所述支撑单元夹能够缩放的第二夹角,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换向件枢接于所述第一换向件且以第二轴线为中心摆动,并与所述第一轴线夹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轴线实质上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架与所述回球单元间且用于带动所述回球单元缩放所述第一夹角的俯仰限位组,所述俯仰限位组以液压、气压、电动力其中一种为动力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架且枢接于所述第一换向件的衔接件,所述衔接件与所述第一换向件夹所述第二夹角,所述限位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第一换向件与所述回球单元间且能够缩放所述第二夹角的偏转限位组,所述偏转限位组以液压、气压、电动力其中一种为动力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还包括遥控器,所述俯仰限位组与所述偏转限位组以电动力为动力源,所述遥控器用于控制所述俯仰限位组带动所述回球单元,及用于控制所述偏转限位组带动所述回球单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两个沿第二轴线方向相间隔的支架,及连接所述支架一端且适用于立置于球场的底座,所述第二轴线实质上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训练用的回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球单元能够转动地枢设在所述支架间,且还包括围绕所述板件的边框,所述边框具有两个形成在两侧的螺孔,所述限位单元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宏达
申请(专利权)人:宏畅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