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纱机空心导纱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995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纱机空心导纱钩结构,它包括调节固定杆,所述调节固定杆前端连接设置有导纱钩体,所述调节固定杆后端连接设置有软管连接杆,所述空心导纱钩内部开设有进蜡通道,所述进蜡通道自软管连接杆处延伸至靠近导纱钩体头部位置处,所述导纱钩体头部密封,所述导纱钩体上开设有出蜡孔,所述出蜡孔与进蜡通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细纱机空心导纱钩结构,在纱线向下输送卷绕到筒管上过程中能够对纱线进行上蜡,有利于提高纺纱的车速,延长钢丝圈和钢领的使用寿命。延长钢丝圈和钢领的使用寿命。延长钢丝圈和钢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纱机空心导纱钩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细纱机空心导纱钩结构,属于纺纱机械


技术介绍

[0002]纱线是服装面料最为重要的一种原材料。对于一些较细的纱线而言,在纱线从纱筒到进入织机内进行编织的过程中,纱线会因为与其他部件的摩擦等原因而使得其产生断裂和强力降低的现象,为了防止这种断裂现象,目前在编织纱线之前,都会对其进行上蜡处理,以在纱线的表面形成一层蜡,通过这层蜡的作用,纱线在经摩擦后也就不会容易出现断裂和强力降低的现象了。
[0003]针织用纱线,特别是由短纤维加捻制成的纱线,如纯棉纱线、涤纶短纤维纱线,混纺纱线等,都是将多条短纤维放入不同的位置段,通过加捻组成纱线,纱线的拉力是每条短纤维之间产生的摩擦形成,想增加纱线的拉力又柔软,上蜡是目前较经济和理想的做法,合理的是将内部软而粘,表面硬的蜡脂混合物微粒分布在纱线纤维间隙之间,就可增大每条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又不会在纱线表面局部形成蜡团并粘住织机针眼。纱线上蜡还能减少生产车间飞毛,而不是因为上蜡能粘住毛羽或减少毛羽,飞毛是短纤维的头或尾端伸出主体之外,被运行时的摩擦位因摩擦力增大而切断造成的,选用质量好的蜡圈,使各摩擦位都能粘上一层硬而薄的蜡脂混合物,含少量蜡脂的纱线在各摩擦位上的硬蜡脂面上运行,能降低运行时的动摩擦系数,毛羽不被切断,才可减少飞毛。
[0004]机织用纱线,在织造前一般都会通过落筒机将纱线倒一次,以防止纱线在运输途中受局部压力,筒子纱线受压迫后引起织造后布匹会产生松紧布的质量问题。在这过程中纱线粘一层蜡脂,使织造过程得以顺利,理想是通过上蜡使纱线增大纤维间的抱合力,降低纱线同金属、陶瓷间的动摩擦系数,调节静摩擦系数,可减少织造时布匹的爆孔、烂布边和断线的发生。
[0005]纱线上蜡和不上蜡的布面光泽度和弹性是完全不一样的,上蜡后针孔很顺利通过,张力减少,断头减少,布面有点像绸缎的柔软和手感。由于在纱线退绕及制造过程中容易出现纱线粘连现象,比如出口的纱,经过长时间的运输以后容易出现发霉的现象,会影响纱线的使用质量。在纱线进入纺机进行作业时,需要对纱线进行上蜡,以便于降低纱线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减少纱线之间的摩擦,避免纱线产生毛绒,进而有利于保证生产质量。
[0006]目前,棉纱上蜡一般在棉纺厂的络筒设备上完成。加装上蜡装置,棉纱从蜡饼上通过,达到上蜡的效果。一些针织纱线客户有要求,机织纱一般不需要。
[0007]现有的纱线上蜡装置结构简单,使得纱线与蜡块接触位置固定,从而蜡块上的磨损位置固定,由于蜡块无法调节,只能更换新的蜡块,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在上蜡过程中,由于络筒的纱线线速度较高,也会出现蜡块崩断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细纱机空心导纱
钩结构,其在纱线向下输送卷绕到筒管上过程中能够对纱线进行上蜡,有利于提高纺纱的车速,延长钢丝圈和钢领的使用寿命。
[0009]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细纱机空心导纱钩结构,它包括调节固定杆,所述调节固定杆前端连接设置有导纱钩体,所述调节固定杆后端连接设置有软管连接杆,所述空心导纱钩内部开设有进蜡通道,所述进蜡通道自软管连接杆处延伸至靠近导纱钩体头部位置处,所述导纱钩体头部密封,所述导纱钩体上开设有出蜡孔,所述出蜡孔与进蜡通道相连通。
[0010]可选的,所述出蜡孔开设于导纱钩体内壁位置处。
[0011]可选的,所述调节固定杆、导纱钩体和软管连接杆为一体结构。
[0012]可选的,所述空心导纱钩采用线径3~4mm,壁厚0.8~1.2mm的金属空心线材管制成。
[0013]可选的,所述导纱钩体的导纱孔直径为3~3.5mm。
[0014]可选的,所述出蜡孔的直径为0.8~1.5mm。
[0015]可选的,所述调节固定杆上前后间隔设置有多个调节齿。
[0016]可选的,所述空心导纱钩上连接设置有挡纱杆,所述挡纱杆靠近头部位置处设置有挡纱缺口。
[0017]可选的,所述挡纱杆向上弯曲、向下弯曲或笔直不弯曲。
[0018]可选的,所述调节固定杆一侧连接设置有辅助固定杆。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0]1、本技术在纱线向下输送卷绕到筒管上过程中能够对纱线进行上蜡,有利于提高纺纱的车速,延长钢丝圈和钢领的使用寿命;
[0021]2、本技术能够对纱线进行上蜡,蜡能够使纱线通过时减小摩擦力,因而能够减小纱线在导纱钩处的“捻限”作用,有利于纱线捻回向上传递,进而减少纱线的断头;
[0022]3、本技术能够对纱线进行上蜡,上了蜡的纱线向下经过钢丝圈时能够润滑钢丝圈和钢领,能够延长二者的使用寿命,减少专件磨损从而降低使用成本,进而可以适当提供车速,增加单位时间的产量,提供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种细纱机用纱线上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导纱板装置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中导纱板装置实施例1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2中空心导纱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图2中空心导纱钩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图1中导纱板装置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图1中导纱板装置实施例2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图6中空心导纱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图6中空心导纱钩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为图6中空心导纱钩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其中:
[0034]机梁1
[0035]导纱板装置2
[0036]导纱板架21
[0037]导纱板22
[0038]空心导纱钩23
[0039]调节固定杆231
[0040]导纱钩体232
[0041]软管连接杆233
[0042]进蜡通道234
[0043]出蜡孔235
[0044]导纱孔236
[0045]调节齿237
[0046]挡纱杆238
[0047]挡纱缺口239
[0048]辅助固定杆2310
[0049]导纱板固定套24
[0050]液体蜡槽3
[0051]液体蜡导管4
[0052]前罗拉5
[0053]小罗拉6。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55]实施例1:
[0056]参见图1~图5,本技术涉及的一种细纱机用纱线上蜡装置,它包括机梁1,所述机梁1一侧设置有导纱板装置2,所述导纱板装置2包括导纱板架21,所述导纱板架21上铰接设置有导纱板22,所述导纱板2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纱机空心导纱钩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调节固定杆(231),所述调节固定杆(231)前端连接设置有导纱钩体(232),所述调节固定杆(231)后端连接设置有软管连接杆(233),所述空心导纱钩(23)内部开设有进蜡通道(234),所述进蜡通道(234)自软管连接杆(233)处延伸至靠近导纱钩体(232)头部位置处,所述导纱钩体(232)头部密封,所述导纱钩体(232)上开设有出蜡孔(235),所述出蜡孔(235)与进蜡通道(234)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机空心导纱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蜡孔(235)开设于导纱钩体(232)内壁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机空心导纱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固定杆(231)、导纱钩体(232)和软管连接杆(233)为一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机空心导纱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导纱钩(23)采用线径3~4mm,壁厚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梅顾垚陈开闫忠旭陆荣海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