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用带电载体吸附剂、处理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962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带电载体吸附剂、处理装置及其应用方法,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铁矿粉18~25份、活性炭10~15份、多孔径硅材料8~12份、三氧化二铝分子筛7~10份、沸石分子筛9~12份、天然稀土8~10份、聚丙烯酰胺1~2份、蒸馏水8~15份、硅胶15~25份、聚乙二醇8~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15份、聚氧乙烯醚系表面活性剂1~3份、明矾8~12份、氢氧化钾2~3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带电粒子吸附能力强,可以吸附重金属,用药量少,处理效果良好,性能稳定,受污染的污水恢复程度高,可有效地降低了处理剂的成本同时,易于沉淀分离、加速吸附后的污泥沉淀速度,并且,可以减少药剂在分装,运输和使用过程的扬尘问题。运输和使用过程的扬尘问题。运输和使用过程的扬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用带电载体吸附剂、处理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带电载体吸附剂、处理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如吸附法、混凝法、活性污泥法等。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的含碳物质,其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使它具有庞大的表面积,所以很容易与水或者空气中的有毒污染物充分接触,这种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构成了一个强大吸附力场,赋予了活性炭特有的吸附性能,从而达到吸附、净化的作用。
[0003]但在实际处理这些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时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处理效果尚不理想,并且,目前市场上的作为吸附药剂使用的粉末活性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投加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粉尘,吸附对象较为单一,吸附完成后不容易沉淀分离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存在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带电载体吸附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0005]铁矿粉18~25份、活性炭10~15份、多孔径硅材料8~12份、三氧化二铝分子筛7~10份、沸石分子筛9~12份、天然稀土8~10份、聚丙烯酰胺1~ 2份、蒸馏水8~15份、硅胶15~25份、聚乙二醇8~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15份、聚氧乙烯醚系表面活性剂1~3份、明矾8~12份、氢氧化钾 2~3份;
[0006]所述原料以铁矿粉为载体造粒后,经等离子体反应器的放电电极之间的流道产生带电载体吸附剂。
[0007]铁矿粉作为一种载体与原料混合后,颗粒混料中混铁粒子,经过等离子体反应器电极之间产生带电离子,同时反应器电离空气生成杀菌灭菌活性物质,提高吸附剂的杀菌能力。具有带电粒子的吸附剂可以吸附污水中的重金属颗粒,提升了吸附对象的种类、数量,用药量少,处理效果良好,性能稳定,受污染的污水恢复程度高,可有效地降低了处理剂的成本。
[0008]硅铝及沸石等复合多种多孔隙材料,可以增大吸附剂工作对象的范围,同时,这些材料比重比活性炭大,易于沉淀分离,同时,加入聚丙烯酰胺也有利于加速吸附后的污泥沉淀速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剂由以下具体步骤制成:
[0010]步骤(1):将活性炭、多孔径硅材料、三氧化二铝分子筛、沸石分子筛、天然稀土、聚丙烯酰胺进行干燥,冷却后粉碎研磨成粉末待用;
[0011]步骤(2):将上述粉末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将蒸馏水以喷雾的形式加入到粉末中并搅拌均匀;
[0012]步骤(3):将硅胶、聚乙二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混匀,放置反应釜中,热处理后过
滤制得高分子纳米球;
[0013]步骤(4):将高分子纳米球与上述粉末、聚氧乙烯醚系表面活性剂、明矾、氢氧化钾混合均匀,接着,进行振荡处理,进行烘干造粒,最后经过等离子体反应器的反应筒中得到用于污水处理的带电载体吸附剂。
[0014]加入适量蒸馏水,可以减少药剂在分装,运输和使用过程的扬尘问题,喷雾形式会提高混合均匀性。
[0015]在混合均匀后进行造粒,不仅保证吸附剂的使用效果,而且使得吸附剂在进行废水处理时更加方便。
[0016]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所述干燥过程采用的设备为烘箱,且干燥的温度为120℃、干燥时间为10~15h。保证烘干速度和效果。
[0017]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所述粉碎研磨后的粉末粒径为15~25μm。
[0018]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过程采用的设备为干粉搅拌机。
[0019]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所述振荡处理采用超声振荡处理方式,且超声振荡处理的功率为750W,时间为35分钟。保证振荡处理的速度和效果。
[0020]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所述烘干造粒的温度为0~5℃。
[0021]进一步地,经过等离子体反应器的反应筒中的时间为15~20s。
[0022]时间过短产生的带电粒子不充分,时间过长会导致高温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带电载体吸附剂的处理装置,用于电离吸附剂,包括绝缘筒体,以及设置在绝缘筒体中的一对平行的板状电极,所述每个板状电极外侧设置有循环冷却液箱体,所述箱体绝缘设置;所述电极之间接入直流电源;所述筒体顶部设置有漏斗型进料口,底部设置有倒漏斗形出料口。
[0024]绝缘筒体可以保证电极之间的放电条件,同时能够耐高温,直流电源保证了持续的电离产生。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吸附剂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步骤S1:将所述吸附剂在搅拌状态下加入待处理的污水中,且吸附剂的用量与污水的比为5~10g/L,在常温下,PH=2~10进行吸附反应;
[0027]步骤S2:反应完成后进行重力沉降,并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固体杂质,得到处理出水。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带电粒子吸附能力强,可以吸附重金属,处理工艺简单,用药量少,处理效果良好,性能稳定,受污染的污水恢复程度高,可有效地降低了处理剂的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同时,易于沉淀分离、加速吸附后的污泥沉淀速度,并且,可以减少药剂在分装,运输和使用过程的扬尘问题。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离处理装置的示意简图。
[0030]1‑
绝缘筒体;2

阴极;3

阳极;4

循环冷却液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
施例,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构成任何限制。
[0032]实施例一: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吸附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0034]铁矿粉18~25份、活性炭10~15份、多孔径硅材料8~12份、三氧化二铝分子筛7~10份、沸石分子筛9~12份、天然稀土8~10份、聚丙烯酰胺1~ 2份、蒸馏水8~15份、硅胶15~25份、聚乙二醇8~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15份、聚氧乙烯醚系表面活性剂1~3份、明矾8~12份、氢氧化钾 2~3份。
[0035]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剂由以下具体步骤制成:
[0036]步骤(1):将活性炭、多孔径硅材料、三氧化二铝分子筛、沸石分子筛、天然稀土、聚丙烯酰胺进行干燥,冷却后粉碎研磨成粉末待用;
[0037]步骤(2):将上述粉末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将蒸馏水以喷雾的形式加入到粉末中并搅拌均匀;
[0038]步骤(3):将硅胶、聚乙二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混匀,放置反应釜中,热处理后过滤制得高分子纳米球;
[0039]步骤(4):将高分子纳米球与上述粉末、聚氧乙烯醚系表面活性剂、明矾、氢氧化钾混合均匀,接着,进行振荡处理,进行烘干造粒,最后经过等离子体反应器的反应筒中得到用于污水处理的带电载体吸附剂。
[0040]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所述干燥过程采用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带电载体吸附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铁矿粉18~25份、活性炭10~15份、多孔径硅材料8~12份、三氧化二铝分子筛7~10份、沸石分子筛9~12份、天然稀土8~10份、聚丙烯酰胺1~2份、蒸馏水8~15份、硅胶15~25份、聚乙二醇8~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15份、聚氧乙烯醚系表面活性剂1~3份、明矾8~12份、氢氧化钾2~3份;所述原料以铁矿粉为载体造粒后,经等离子体反应器的放电电极之间的流道产生带电载体吸附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由以下具体步骤制成:步骤(1):将活性炭、多孔径硅材料、三氧化二铝分子筛、沸石分子筛、天然稀土、聚丙烯酰胺进行干燥,冷却后粉碎研磨成粉末待用;步骤(2):将上述粉末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将蒸馏水以喷雾的形式加入到粉末中并搅拌均匀;步骤(3):将硅胶、聚乙二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混匀,放置反应釜中,热处理后过滤制得高分子纳米球;步骤(4):将高分子纳米球与上述粉末、聚氧乙烯醚系表面活性剂、明矾、氢氧化钾、铁矿粉混合均匀,接着,进行振荡处理,进行烘干造粒,最后经过等离子体反应器的反应筒中得到用于污水处理的带电载体吸附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剂,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干燥过程采用的设备为烘箱,且干燥的温度为120℃、干燥时间为10~15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彦涛陈力辉
申请(专利权)人:臻和慧联浙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