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金革专利>正文

电话机过压过流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930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话机过压、过流保护装置,它含有过压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是外线依次经过压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与电话机连接,过压保护电路是由相互串联的小电阻R1和压敏电阻R2组成的,过流保护电路含有达林顿管Q1及三极管Q2,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于外线及电话机之间,从而可有效地避免来自外线的较大电压及电流对电话机内部器件的损坏,确保了电话机的使用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话机用的过压过流保护装置。目前造成电子电话机使用寿命短的主要原因是加在电话机两端的由雷电或静电产生的瞬间高压,当电话机处在通话状态且遇雷击时,通过电话机的电流将过大而造成严重故障,且在正常提机通话时加在电话机两端的电压须经较高电压(48伏)忽然变为较低电压(10伏左右),这将产生一个冲击电流,使电话机的叉簧开关在接通时会打火花,从而影响电话机内部的半导体器件的使用寿命。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话机过压过流保护装置,使得由雷电及静电产生的瞬间高压不直接作用在电话机两端,从而保护电话机的使用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是由过压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组成的,外线依次经过压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与电话机连接。因本技术连接于外线及电话机之间,从而可有效地避免来自外线的较大电压及电流对电话机内部器件的损坏,确保电话机的使用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技术可靠性高,不影响电话网的正常工作,且体积小,成本低,安装简便。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方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是由过压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组成的,外线依次经过压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与电话机连接,过压保护电路是由相互串联的小阻值电阻R1和压敏电阻R2组成的,其两端与外线连接,过流保护电路是由二极管D1~D4、电阻R3、R4、电容C、达林顿管Q1及三极管Q2组成的,二极管D1~D4组成的极性保护电路的输入端,其一端连接于电阻R1及压敏电阻R2之间,另一端与电话机连接;其输出端的正端与达林顿管Q1的集电极连接,负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达林顿管Q1的基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达林顿管Q1的集电极有一电阻R3,三极管Q2的集电极有一电容C,其基极有一取样电阻R4。其工作原理是当用户提起电话机通话时,通话回路从外线一端,经电阻R1、由二极管D1~D4组成的极性保护电路的正端及电阻R3,流经电阻R3的电流对电容C瞬间充电后电压升高使达林顿管Q1导通,此时电流经R4回到极性保护电路的负端,经电话机回到外线的另一端,这样电话机的叉簧开关在接通时就不会打火花了,电话机内部的半导体器件也不会受到强电流的冲击,此时电话机正常工作,其工作电流小于50mA,三极管Q2处在截止状态,若此时遇雷击,电阻R4的电流将高达70mA时,三极管Q2进入工作区导通,达林顿管Q1将处在恒流供电状态,电话机所受功率不再增加,被很好地控制在安全工作区中,当压敏电阻R2两端电压升高到其导通值时,压敏电阻R2导通,从而释放掉外线的感应电流,当雷电过后,流经电阻R4的电流下降,三极管Q2退出工作区而截止,电话用户又可正常通话了,从而确保电话机的使用安全。电容C在电路中对高频信号还起电子滤波作用,这样可消除无线电波对电话机的干扰。电阻R1在外线遇强雷击时起保险丝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保护电话机的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话机过压过流保护装置,它包含有过压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是外线依次经过压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与电话机连接,过压保护电路是由相互串联的小电阻R1和压敏电阻R2组成的,其两端与外线连接,过流保护电路是由二极管D1~D4、电阻R3、R4、电容C、达林顿管Q1及三极管Q2组成的,二极管D1~D4组成的极性保护电路的输入端,其一端连接于电阻R1及压敏电阻R2之间,另一端与电话机连接;其输出端的正端与达林顿管Q1的集电极连接,负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达林顿管Q1的基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达林顿管Q1的集电极有一电阻R3,三极管Q2的集电极有一电容C,其基极有一取样电阻R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话机过压过流保护装置,它包含有过压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是外线依次经过压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与电话机连接,过压保护电路是由相互串联的小电阻R1和压敏电阻R2组成的,其两端与外线连接,过流保护电路是由二极管D1~D4、电阻R3、R4、电容C、达林顿管Q1及三极管Q2组成的,二极管D1~D4组成的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革
申请(专利权)人:陈金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