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至少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塘泥、水稻秸秆、草木灰、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和复合微生物菌粉。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原料廉价易得,绿色环保,能为作物提供丰富的营养,同时能防止土壤板结,避免土壤团聚,使土壤结构保持稳定;且制备工艺简单,便于生产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特别适合在红薯、土豆、花生或芋头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施用。或芋头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施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肥
,尤其涉及一种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家倡导绿色环保,肥料行业的管理也因此有着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有机肥是一款绿色肥料,因此也越来越受关注。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能为作物提供丰富的营养,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有机肥类型多,但是单一的有机肥一般难以给作物提供全面的营养,同时对土壤结构稳定性的保持效果不佳。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出现土壤板结现象。土壤如果出现板结现象,会降低土壤的通气性,导致到达作物根系的氧气变少,严重影响根系的呼吸,从而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0003]现有的有机肥并没有在提供营养和改良土壤结构之间进行协调,不能两者兼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有机肥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一种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原料廉价易得,绿色环保,能为作物提供丰富的营养,同时能防止土壤板结,避免土壤团聚,使土壤结构保持稳定。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便于生产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至少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塘泥、水稻秸秆、草木灰、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和复合微生物菌粉。
[0009]进一步地,所述塘泥和所述水稻秸秆共同发酵得到发酵有机物,所述发酵有机物再与所述草木灰、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和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粉混合形成所述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粉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粉、布氏白僵菌粉和弗兰克氏菌粉的混合物。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粉由重量比为(2~5):1:1的解淀粉芽孢杆菌粉、布氏白僵菌粉和弗兰克氏菌粉混合而成。
[0012]进一步地,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的发酵条件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以麸皮、米糠和玉米粉混合物为发酵底物,并按发酵底物重量计,添加0.5~1%硝酸钾、0.3~0.8%硫酸铁和1~1.5%磷酸氢钾,在25~28℃,pH6~7的条件下,发酵48~55小时,得到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
[0013]进一步地,由按照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备而成:塘泥150~300份、水稻秸秆100~200份、草木灰50~100份、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30~50份和复合微生物菌粉10~20份。
[0014]进一步地,由按照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备而成:塘泥180~280份、水稻秸秆120~180份、草木灰55~80份、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35~45份和复合微生物菌粉12~18份。
[001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6]一种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发酵有机物制备步骤:取水分含量为40~55%的塘泥、水稻秸秆,混合,高温灭菌并降温后,接入活化后的纤维素分解菌和酵母菌,在室温中自然发酵10~15天,第一周每24~28小时翻堆一次,以后每12~18小时翻堆一次,发酵完成后,干燥至水分含量为35%以下,破碎,得到发酵有机物;
[0018]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制备步骤:取活化后的解淀粉芽孢杆菌,以麸皮、米糠和玉米粉混合物为发酵底物,并按发酵底物重量计,添加0.5~1%硝酸钾、0.3~0.8%硫酸铁和1~1.5%磷酸氢钾,控制水料比为1:(0.7~0.8),在25~28℃,pH6~7的条件下,发酵48~55小时,发酵完成后,干燥至水分含量为35%以下,破碎,得到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
[0019]混合步骤:将所述发酵有机物、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所述草木灰和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粉混合均匀,得所述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
[0020]进一步地,在所述发酵有机物制备步骤中,所述水稻秸秆的长度为10~20cm;纤维素分解菌和酵母菌的比例为(2~3):4。
[002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的应用,在红薯、土豆、花生或芋头作物生长过程中施用。
[0023]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能够为作物提供丰富的营养,且能起到防止土壤板结的作用,其中:塘泥营养物质丰富,氮磷钾含量高,能够为作物提供丰富、廉价的碳源和氮源;水稻秸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其他微量元素,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且水稻秸秆能够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团粒结构,防止土壤板结,使土壤结构保持稳定;草木灰含钾、磷丰富,也能杀菌、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使土壤保持通气性;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可以降低土壤水分蒸发,达到保水抗旱的目的;复合微生物菌粉能够杀菌抑菌,其在生长过程会分泌一些列有利于作物生长的代谢物,能够增加土壤中蚯蚓和其他小动物的数量,有利于土壤疏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在下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材料、设备等除特殊限定外均可以通过商业渠道购买获得。
[0026]一种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至少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塘泥、水稻秸秆、草木灰、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和复合微生物菌粉。
[0027]塘泥是指养鱼池塘底下的塘泥,塘泥来源广泛,营养物质丰富,氮磷钾含量高,能够为作物提供丰富、廉价的碳源和氮源。
[0028]以水稻秸秆作为肥料的原料,实现水稻秸秆还田,水稻秸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其他微量元素,也含有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促进农作物生长,并且,水稻秸秆能够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团粒结构,防止土壤板结,使土壤结构保持稳定。
[0029]草木灰是一款经济的有机肥,含钾、磷丰富,能够直接施用,不需要经过发酵腐熟,能够杀虫、消毒,特别适合土豆、番薯等根茎类植物用,如土豆种植时,可以把切开的土豆经过草木灰的处理,可以防流伤。草木灰也能够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根系发达也有利于防止土壤板结,使土壤保持通气性。
[0030]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可以产生悬浮于水分子表面的高分子生物酯膜,从而可以降低水分蒸发,达到保水抗旱的目的。而保持土壤润湿,保持表土见干见湿是抵抗土壤板结的重要因素,因此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在本专利技术的肥料中起到抗板结的重要作用。
[0031]进一步地,塘泥和水稻秸秆共同发酵得到发酵有机物,发酵有机物再与草木灰、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和复合微生物菌粉混合形成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塘泥和水稻秸秆经过发酵后,肥效很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其特征在于,至少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塘泥、水稻秸秆、草木灰、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和复合微生物菌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塘泥和所述水稻秸秆共同发酵得到发酵有机物,所述发酵有机物再与所述草木灰、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和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粉混合形成所述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粉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粉、布氏白僵菌粉和弗兰克氏菌粉的混合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粉由重量比为(2~5):1:1的解淀粉芽孢杆菌粉、布氏白僵菌粉和弗兰克氏菌粉混合而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的发酵条件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以麸皮、米糠和玉米粉混合物为发酵底物,并按发酵底物重量计,添加0.5~1%硝酸钾、0.3~0.8%硫酸铁和1~1.5%磷酸氢钾,在25~28℃,pH为6~7的条件下,发酵48~55小时,得到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其特征在于,由按照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备而成:塘泥150~300份、水稻秸秆100~200份、草木灰50~100份、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物30~50份和复合微生物菌粉10~20份。7.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板结的微生物发酵型有机肥,其特征在于,由按照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备而成:塘泥180~280份、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中伟,熊成程,杨干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森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