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夏季高温高湿地区白及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925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夏季高温高湿地区白及育苗方法,属于作物培育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特定的设置种植苗床、铺设基质、播种、种植管理等步骤,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白及培育品质和产量较低、成本较高、萌发率较低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出苗速度快,便于推广,能完全满足大面积、规模化育苗的需要。并且克服了白及种子在自然条件下极难萌发或萌发率低且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种苗容易死亡的困境,为白及的快速繁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种植能够有效提高白及的萌发率和成活率,为白及的大规模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白及的大规模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白及的大规模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夏季高温高湿地区白及育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作物培育
,尤其涉及一种夏季高温高湿地区白及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exA.Murray)Rchb.f.)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为其的干燥块茎,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录,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目前白及除了作为饮片直接用于处方外,更被广泛应用于复方中成药以及工业生产。在临床上用于脑出血、阴道出血、气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肛瘘、肛周脓肿、结核病及黄褐斑的治疗,其需求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0003]白及不仅是优良的中药材,还是优异的园艺观赏植物,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破坏性采挖白及野生资源、自然萌发率低、成苗速度慢等多种因素导致原生地野生资源储备量锐减,单纯依靠白及的野生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也正因如此,白及的人工种植繁育逐步形成产业化。现有多种白及育苗方法,例如采挖种植3年以上丛生白及假鳞茎进行分株繁殖,可以快速获得大量大规格成苗,但其采挖分株易导致假鳞茎损伤溃烂,更容易造成植株病毒逐代积累,导致品质和产量降低;再如以种子为外植体通过无菌播种的方式获得种苗进行炼苗移栽,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小苗,但其成本较高且驯化栽培不易;又如采用种子直播方式进行育苗,其成本较低,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小苗,但其种子细小,无胚乳,发育不完全,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较低,特别是在夏季高温高湿地区利用种子直播育苗更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及的育苗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白及培育品质和产量较低、成本较高、萌发率较低等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白及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设置种植苗床;
[0008]在种植苗床上播种白及种子,播种完成后进行种植管理;
[0009]所述播种后还包括喷施微生物菌剂和腐殖酸的步骤;
[0010]所述腐殖酸的有效药物浓度为3~6%,所述腐殖酸稀释倍数为800~1200倍。
[0011]优选的,所述种植苗床由下至上依次铺设防草布、河沙和基质;
[0012]所述种植苗床四周设置围挡;
[0013]所述围挡的材料为草石隔离带或红砖。
[0014]优选的,所述基质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椰糠2000~4000份、泥炭土2000~5000份、蛭石500~1500份、微生物菌剂0.8~1.2份;所述基质的厚度为苗床的60~80%。
[0015]优选的,所述微生物菌剂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活菌剂2~5份、植物来源有机质40~70份、多聚谷氨酸0.3~0.8份;
[0016]所述活菌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枯草芽孢杆菌2~3份、淡紫拟青霉菌3~4份、地衣芽孢杆菌1~2份、苏云金杆菌1~2份;
[0017]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总有效活菌数≥7
×
10
10
cfu/g。
[0018]优选的,所述播种为将种子播撒在苗床上,所述播撒的密度为3~5g/m2;
[0019]所述种子来自胚龄18~20周的果荚;
[0020]所述种子在播种前进行拌种,所述拌种为将种子与分散剂以1:30~50的体积比混合;
[0021]所述分散剂为滑石粉或活性炭。
[0022]优选的,所述微生物菌剂的喷施量为10~20ppm;
[0023]所述腐殖酸的喷施量为2~5ppm。
[0024]优选的,所述种植管理包括在白及球茎长出1~2片真叶后喷洒营养液A;
[0025]所述营养液A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0026]KNO3900~1100份,KH2PO480~90份,NH4NO3800~900份,(NH4)2SO4100~130份,MgSO4·
7H2O 160~210份,CaCl2200~250份,H3BO33~8份,MnSO420~25份,ZnSO45~10份,CuSO4·
5H2O 0.01~0.03份,Na2MoO40.01~0.03份,FeSO4·
7H2O 25~35份,EDTA
·
2Na 35~42份,γ

PGA400~600份。
[0027]所述营养液A的喷洒频率为6~8天/次。
[0028]优选的,所述种植管理还包括在白及球茎长出4~5片真叶后喷洒营养液B,
[0029]所述营养液B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0030]KNO31700~2200份,KH2PO4150~200份,NH4NO31500~2000份,(NH4)2SO4220~270份,MgSO4·
7H2O 350~400份,CaCl2440~480份,H3BO33~10份,MnSO420~25份,ZnSO45~10份,CuSO4·
5H2O 0.01~0.03份,Na2MoO40.01~0.03份,FeSO4·
7H2O 25~30份,EDTA
·
2Na 35~40份,γ

PGA400~600份;
[0031]所述营养液B的喷洒频率为7~14天/次。
[0032]优选的,所述营养液A的浓度为2~5g/L。
[0033]优选的,所述营养液B的浓度为3~8g/L。
[003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3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白及的育苗方法,包括设置种植苗床、播种、种植管理等步骤,本专利技术中的苗床能充分隔离土传虫害及大部分细菌真菌,使播种基质最大限度的保持无虫无有害菌,还能充分保证在浇水过程中基质不随流水流失,且保持苗床完整不开裂;
[003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基质含有大量空隙结构,能够吸收大量水分,可使白及在不同生长期充分的吸收养分的同时保持良好通气性,有益于白及根系生长,且不易缩塌,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基质EC值适宜,不会使白及出现烧根,叶片发黄的情况,并且含有极高的木质素,结构稳定性好于传统基质,使用寿命较长。野生白及的生长环境为土壤肥沃,疏松透气的阔叶林下,而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基质能够最大程度模仿白及在自然环境下的生长情况,保持湿度、营养性的情况下又不会粘结;
[0037]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微生物菌剂可有效预防土传病虫害,并提高白及根际微生物活力,促进白及种子萌发。其中施加的γ

PGA混于复合基质中,可有效稳定复合介质的pH值,避免在生产期间长期使用化学肥料所造成的酸性土质问题,有效提高介质的利用率和使用寿
命;
[0038]播种后喷施的微生物菌剂中γ

PGA可在白及种子表层形成一层薄膜,不但具有保护种子的功效,更可以让介质中养分、水分与种子亲密接触。微生物菌剂和腐殖酸协同作用,可有效阻止后期施用肥料中硫酸根、磷酸根、草酸根与金属元素产生沉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及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设置种植苗床;在种植苗床上播种白及种子,播种完成后进行种植管理;所述播种后还包括喷施微生物菌剂和腐殖酸的步骤;所述腐殖酸的有效药物浓度为3~6%,所述腐殖酸稀释倍数为800~1200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白及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苗床由下至上依次铺设防草布、河沙和基质;所述种植苗床四周设置围挡;所述围挡的材料为草石隔离带或红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及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椰糠2000~4000份、泥炭土2000~5000份、蛭石500~1500份、微生物菌剂0.8~1.2份;所述基质的厚度为苗床的60~80%。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白及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活菌剂2~5份、植物来源有机质40~70份、多聚谷氨酸0.3~0.8份;所述活菌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枯草芽孢杆菌2~3份、淡紫拟青霉菌3~4份、地衣芽孢杆菌1~2份、苏云金杆菌1~2份;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总有效活菌数≥7
×
10
10
cfu/g。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白及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为将种子播撒在苗床上,所述播撒的密度为3~5g/m2;所述种子来自胚龄18~20周的果荚;所述种子在播种前进行拌种,所述拌种为将种子与分散剂以1:30~50的体积比混合;所述分散剂为滑石粉和/或活性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白及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喷施量为10~20ppm;所述腐殖酸的喷施量为2~5pp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白及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管理包括在白及球茎长出1~2片真叶后喷洒营养液A;所述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琼黄天悦袁芳王兰香张燕君周明黄俊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