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索具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基于压机的索具上绳旋转压扣装置。本索具上绳旋转压扣装置主要包括模座、水平位移机构、抓手、旋转耳、升降机构、卡爪固定机构、回转机构。本设备通过机械化手段代替人工完成钢丝绳的运送及回弯工作,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负责上绳、取绳、操作设备及压机即可。工作人员能够单人快速完成运送及回弯压扣工作,提高索具压扣效率的同时,解决了人工完成运送及回弯工作需要多名工作人员协同工作,耗费人力的问题;机械化操作还能够有效规避人工上绳回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钢丝绳脱手回弹等不安全因素,提高该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性。提高该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性。提高该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压机的索具上绳旋转压扣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索具加工
,特别提供了一种基于压机的索具上绳旋转压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丝绳索具由钢丝绳的末端回弯并套设索套后经压机压制而成,钢丝绳索具的应用场景较多,使用方式也灵活多变,广泛应用于船舶、起重设备、牵引设备等工业领域。
[0003]现有的钢丝绳索具压扣过程中,钢丝绳的上绳及运送及回弯工作均通过人工完成,对于小直径的钢丝绳来说,要完成这两项工作并不困难,但如果钢丝绳直径较粗,要人工完成运送及回弯工作则需要至少六名有经验熟练工作人员,且即使多人协同工作,要对较粗的钢丝绳进行回弯依旧十分费力,工作过程中若发生钢丝绳脱手的情况,钢丝绳高速回弹还可能造成人员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压机的索具上绳旋转压扣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压机的索具上绳旋转压扣装置,包括模座、抓手组件,模座、抓手组件均装配于外部压机上;
[0006]所述抓手组件包括水平位移机构、抓手、旋转耳、活动抓手装配组件、固定抓手装配组件,旋转耳通过销轴与水平位移机构铰接,两个水平位移机构通过旋转耳分别装配于外部压机的左右两侧,活动抓手装配组件、固定抓手装配组件分别装配于两个水平位移机构上,两个抓手分别装配于活动抓手装配组件、固定抓手装配组件上;
[0007]所述活动抓手装配组件包括升降机构、回转机构,升降机构的固定端装配于水平位移机构的移动机构上,回转机构装配于升降机构的移动端上,抓手与回转机构固定连接;
[0008]所述固定抓手装配组件包括卡爪固定机构,卡爪固定机构的一端通过螺钉装配于水平位移机构的移动机构上,抓手装配于卡爪固定机构的另一端。
[0009]进一步地,所述模座包括下模座、上模座、模芯、导向柱、模座定位孔,下模座侧壁的下端和上模座侧壁的上端均环形设置有外沿,多个模座定位孔均匀开设于外沿上,且模座定位孔内装配有螺栓,下模座和上模座通过螺栓分别装配于外部压机的工作台表面和主油缸输出端,下模座和上模座的相邻面上分别设置有位置对应的盲孔,导向柱装配于一侧盲孔内,且能够插接于另一侧盲孔内,两个模芯分别装配于下模座上表面的中部和上模座下表面的中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水平位移机构包括支撑架、水平导向杆、水平移动座、第一油缸、水平固定支架,两个水平导向杆平行设置,支撑架、水平固定支架分别装配于水平导向杆的两端,两个水平导向杆贯穿水平移动座,水平移动座能够沿水平导向杆滑动,第一油缸的固定端固定安装于水平移动座上,第一油缸的输出端杆体贯穿水平移动座后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水平固定支架的中部开设有位置与第一油缸相对应的穿孔,支撑架与所述旋转耳铰接,
且通过旋转耳装配于外部压机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定位座、升降导向杆、升降移动座、第二油缸、升降固定支架,定位座固定安装于水平位移机构的移动机构上,两个升降导向杆平行设置,定位座和升降固定支架分别装配于升降导向杆的两端,两个升降导向杆贯穿升降移动座,升降移动座能够沿升降导向杆滑动,第二油缸的固定端固定安装于定位座的顶部,第二油缸的输出端杆体贯穿定位座后与升降移动座固定连接,所述回转机构装配于升降移动座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回转机构包括马达、旋转抓手支撑板,马达固定安装于升降机构移动端的侧壁上,且马达的输出端贯穿升降机构的移动端延伸至其另一侧,旋转抓手支撑板的一端装配于马达的输出端,抓手装配于旋转抓手支撑板的另一端。
[0013]进一步地,所述抓手包括抓手套壳、定位抓、活动抓、卡爪油缸,抓手套壳为U型结构,定位抓固定安装于抓手套壳的一侧,活动抓滑动安装于抓手套壳的内部,卡爪油缸装配于抓手套壳另一侧的外部,且卡爪油缸的输出端杆体贯穿抓手套壳后延伸至其内部与活动抓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耳包括旋转耳定位座、连接架、定位销,连接架为弧形条状结构,多个连接架竖向排列焊接于旋转耳定位座的侧壁,水平位移机构通过销轴转动安装于连接架上,定位销插接于最底部的连接架上,水平位移机构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定位销位置对应的定位孔,定位销插接于定位孔内对水平位移机构实现固定。
[0015]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设备通过机械化手段代替人工完成钢丝绳的运送及回弯工作,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负责上绳、取绳、操作设备及压机即可。工作人员不仅能够单人完成回弯压扣工作,减少人力消耗,还能够有效避免钢丝绳脱手后,钢丝绳高速回弹可能造成人员受伤的问题,提高该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与压机装配后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与压机装配后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活动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包括:1
‑
模座;101
‑
下模座;102
‑
上模座;103
‑
模芯;104
‑
导向柱;105
‑
模座定位孔;2
‑
水平位移机构;201
‑
支撑架;202
‑
水平导向杆;203
‑
水平移动座;204
‑
第一油缸;205
‑
水平固定支架;3
‑
升降机构;301
‑
定位座;302
‑
升降导向杆;303
‑
升降移动座;304
‑
第二油缸;305
‑
升降固定支架;4
‑
回转机构;401
‑
马达;402
‑
旋转抓手支撑板;5
‑
抓手;501
‑
抓手套壳;502
‑
定位抓;503
‑
活动抓;504
‑
卡爪油缸;6
‑
卡爪固定机构;7
‑
旋转耳;701
‑
旋转耳定位座;702
‑
连接架;703
‑
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3]参照图1
‑
图4,一种基于压机的索具上绳旋转压扣装置,包括模座1、抓手组件,模座1、抓手组件均装配于外部压机上;
[0024]所述抓手组件包括水平位移机构2、抓手5、旋转耳7、活动抓手装配组件、固定抓手装配组件,旋转耳7通过销轴与水平位移机构2铰接,两个水平位移机构2通过旋转耳7分别装配于外部压机的左右两侧,活动抓手装配组件、固定抓手装配组件分别装配于两个水平位移机构2上,两个抓手5分别装配于活动抓手装配组件、固定抓手装配组件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压机的索具上绳旋转压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座、抓手组件,模座、抓手组件均装配于外部压机上;所述抓手组件包括水平位移机构、抓手、旋转耳、活动抓手装配组件、固定抓手装配组件,旋转耳通过销轴与水平位移机构铰接,两个水平位移机构通过旋转耳分别装配于外部压机的左右两侧,活动抓手装配组件、固定抓手装配组件分别装配于两个水平位移机构上,两个抓手分别装配于活动抓手装配组件、固定抓手装配组件上;所述活动抓手装配组件包括升降机构、回转机构,升降机构的固定端装配于水平位移机构的移动机构上,回转机构装配于升降机构的移动端上,抓手与回转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抓手装配组件包括卡爪固定机构,卡爪固定机构的一端通过螺钉装配于水平位移机构的移动机构上,抓手装配于卡爪固定机构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压机的索具上绳旋转压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包括下模座、上模座、模芯、导向柱、模座定位孔,下模座侧壁的下端和上模座侧壁的上端均环形设置有外沿,多个模座定位孔均匀开设于外沿上,且模座定位孔内装配有螺栓,下模座和上模座通过螺栓分别装配于外部压机的工作台表面和主油缸输出端,下模座和上模座的相邻面上分别设置有位置对应的盲孔,导向柱装配于一侧盲孔内,且能够插接于另一侧盲孔内,两个模芯分别装配于下模座上表面的中部和上模座下表面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压机的索具上绳旋转压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位移机构包括支撑架、水平导向杆、水平移动座、第一油缸、水平固定支架,两个水平导向杆平行设置,支撑架、水平固定支架分别装配于水平导向杆的两端,两个水平导向杆贯穿水平移动座,水平移动座能够沿水平导向杆滑动,第一油缸的固定端固定安装于水平移动座上,第一油缸的输出端杆体贯穿水平移动座后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岐,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嘉奇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