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一维水动力模型的河道槽蓄量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845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58
一种基于一维水动力模型的河道槽蓄量计算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搭建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得到目标河道的断面水位数据;步骤二:基于目标河道的断面地形数据与水位计算数据,计算目标河道过水断面面积;步骤三:将目标河道的断面水位数据、过水断面面积、地形数据输入槽蓄量模型,由槽蓄量模型获得槽蓄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在现有槽蓄量计算过程中,由于断面水位监测数据或测量数据的缺失,导致无法对目标河段进行建模计算的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基于一维水动力模型的河道槽蓄量计算通用计算方法。通用计算方法。通用计算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一维水动力模型的河道槽蓄量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槽蓄量的计算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一维水动力模型的河道槽蓄量的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河道槽蓄量模型计算过程中,需要完整的河段断面水位数据、地形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条件,地形数据包括河道断面的里程、断面点位高程、起点距。一般情况下、水文部门会在断面测量的过程中得到水位数据或者利用水尺、激光测量仪等监测设备进行水位测量,从而为槽蓄量计算提供完成的计算基础。常常采用的主要步骤如下:
[0003]1)断面面积计算,根据断面起点距、相应高程、水位,以直线插值法计算。
[0004]2)断面法河道槽蓄量计算,包括:梯形模型与截锥模型
[0005]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某些地区未进行河道断面的水下测量工作,只是通过DEM高程数据进行断面切割,不能获取其水位数据;同时,由于水位监测设备不能完全覆盖各河道断面,导致水位数据缺失,制约了目标河道槽蓄量的计算。
[0006]现有河道槽蓄量计算过程中,水位数据与断面地形数据是重要的基础数据,完成的基础数据才可进行目标河段的槽蓄量的计算。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断面水位监测数据或测量数据的缺失,导致计算无法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针对在现有槽蓄量计算过程中,由于断面水位监测数据或测量数据的缺失,导致无法对目标河段进行建模计算的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基于一维水动力模型的河道槽蓄量计算方法。
[0008]一种基于一维水动力模型的河道槽蓄量计算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一:搭建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得到目标河道的断面水位数据;
[0010]步骤二:基于目标河道的断面地形数据与水位计算数据,计算目标河道过水断面面积;
[0011]步骤三:将目标河道的断面水位数据、过水断面面积、地形数据输入槽蓄量模型,由槽蓄量模型获得槽蓄量。
[0012]在步骤一中,搭建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步骤如下:
[0013]步骤1:对河网进行概化;根据地形、地势、河流走向,将河网划分为若干个河段,河段数目记为n,并根据河网的拓扑结构对各河段进行编码,从而构建河网的拓扑关系;
[0014]步骤2:首先设置存储各河段断面数的数组;之后分别设置各河段的断面编码数组;分别设置各断面的起点距x、高程y、断面间距dx和河道曼宁系数n;
[0015]步骤3:设置各断面的初始水位与初始流量等模型初始条件;设置模型计算的时间步长dt和总计算时长T;
[0016]步骤4:设置模型的上边界输入与下边界输入,其中上边界可以为水位或者流量,
下边界可以为水位、流量或者水位流量关系;
[0017]步骤5:获得各断面任意时刻的水位、流量。
[0018]在步骤1中,根据河网的拓扑结构对各河段进行编码,即riverID[n]={"1","2","3",L,"n"},从而构建河网的拓扑关系。
[0019]在步骤2中,设置存储各河段断面数的数组,即secNum[n]={N1,N2,L,N
n
};分别设置各河段的断面编码数组,即sec1[N1]={"01

1","02

1",L,"N

1"},sec2[N2]={"01

2","02

2",L,"N

2"},sec3[N3]={"01

3","02

3",L,"N

3"},

,secn[N
n
]={"01

n","02

n",L,"N

n"},其中,N
n
为第n个河段的断面数;N

n为第n个河段的河道断面编码。
[0020]在步骤3中,设置各断面的初始水位(Z(01

1),Z(02

1),L,Z(N

n))与初始流量(Q(01

1),Q(02

1),L,Q(N

n))等模型初始条件;设置模型计算的时间步长dt和总计算时长T;
[0021]其中,Z(N

n)和Q(N

n)分别为断面编码为“N

n”的初始水位和初始流量。
[0022]在步骤5中,在获得各断面任意时刻的水位、流量时,采用以下步骤:
[0023]S5

1:t=dt时,将断面的追赶系数PP[i][j],VV[i][j],SS[i][j],TT[i][j]设置为0;
[0024]S5

2:按照riverID顺序进行河流的循环(最上游河流i=0),并按照断面编码的顺序进行河流i上断面的循环(河流i的首断面j=0),计算各断面的追赶系数;循环过程中,若j=0,则继续判断该边界是否为内边界,当判断为内边界时,结合上游河流末断面的追赶系数求得该断面的追赶系数PP[i][j],VV[i][j],SS[i][j],TT[i][j],当判断不为内边界时,由边界类型选择追赶方程的形式,并求各断面方程的追赶系数PP[i][j],VV[i][j],SS[i][j],TT[i][j];若j≠0,则由边界类型选择追赶方程的形式,并求各断面方程的追赶系数PP[i][j],VV[i][j],SS[i][j],TT[i][j];各断面依次迭代循环,j=secNum[i]时,完成河流i的断面循环;各河流依次迭代循环,i=n时,完成全部河流断面的循环。
[0025]S5

3:按照riverID逆序进行河流的循环(最上游河流k=0),并按照断面编码逆序进行河流k上断面的循环(河流k的首断面h=0),计算各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循环过程中,若h=secNum[k]‑
1,则继续判断该边界是否为内边界,当判断为内边界时,结合上游河流首断面的水位、流量结果来计算该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当判断不为内边界时,直接计算该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若h≠secNum[k]‑
1,则直接计算该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各断面依次迭代循环,h=secNum[k]时,完成河流k的断面循环;各河流依次迭代循环,k=n时,完成全部河流断面的循环,计算得到t=1时刻所有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
[0026]S5

4:以t=1时刻各断面水位Z和流量Q的计算结果为初始条件,重复步骤S1、S2、S3,得到t=2dt时刻所有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依次循环计算,得到任意计算时刻dt,2dt,3dt,L,T所有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
[0027]在步骤三中,在获得目标河道过水断面面积前,先获得过水断面面积计算所需的数据,包括以下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一维水动力模型的河道槽蓄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搭建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得到目标河道的断面水位数据;步骤二:基于目标河道的断面地形数据与水位计算数据,计算目标河道过水断面面积;步骤三:将目标河道的断面水位数据、过水断面面积、地形数据输入槽蓄量模型,由槽蓄量模型获得槽蓄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搭建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步骤如下:步骤1:对河网进行概化;根据地形、地势、河流走向,将河网划分为若干个河段,河段数目记为n,并根据河网的拓扑结构对各河段进行编码,从而构建河网的拓扑关系;步骤2:首先设置存储各河段断面数的数组;之后分别设置各河段的断面编码数组;分别设置各断面的起点距x、高程y、断面间距dx和河道曼宁系数n;步骤3:设置各断面的初始水位与初始流量等模型初始条件;设置模型计算的时间步长dt和总计算时长T;步骤4:设置模型的上边界输入与下边界输入,其中上边界可以为水位或者流量,下边界可以为水位、流量或者水位流量关系;步骤5:获得各断面任意时刻的水位、流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根据河网的拓扑结构对各河段进行编码,即riverID[n]={"1","2","3",L,"n"},从而构建河网的拓扑关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设置存储各河段断面数的数组,即secNum[n]={N1,N2,L,N
n
};分别设置各河段的断面编码数组,即sec1[N1]={"01

1","02

1",L,"N

1"},sec2[N2]={"01

2","02

2",L,"N

2"},sec3[N3]={"01

3","02

3",L,"N

3"},

,secn[N
n
]={"01

n","02

n",L,"N

n"};其中,N
n
为第n个河段的断面数;N

n为第n个河段的河道断面编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设置各断面的初始水位(Z(01

1),Z(02

1),L,Z(N

n))与初始流量(Q(01

1),Q(02

1),L,Q(N

n))等模型初始条件;设置模型计算的时间步长dt和总计算时长T;其中,Z(N

n)和Q(N

n)分别为断面编码为“N

n”的初始水位和初始流量。6.根据权利要求2至5其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在获得各断面任意时刻的水位、流量时,采用以下步骤:S5

1:t=dt时,将断面的追赶系数PP[i][j],VV[i][j],SS[i][j],TT[i][j]设置为0;S5

2:按照riverID顺序进行河流的循环(最上游河流i=0),并按照断面编码的顺序进行河流i上断面的循环(河流i的首断面j=0),计算各断面的追赶系数;循环过程中,若j=0,则继续判断该边界是否为内边界,当判断为内边界时,结合上游河流末断面的追赶系数求得该断面的追赶系数PP[i][j],VV[i][j],SS[i][j],TT[i][j],当判断不为内边界时,由边界类型选择追赶方程的形式,并求各断面方程的追赶系数PP[i][j],VV[i][j],SS[i][j],TT[i][j];若j≠0,则由边界类型选择追赶方程的形式,并求各断面方程的追赶系数PP[i][j],VV[i][j],SS[i][j],TT[i][j];各断面依次迭代循环,j=secNum[i]时,完成河流i的断面循环;各河流依次迭代循环,i=n时,完成全部河流断面的循环;
S5

3:按照riverID逆序进行河流的循环(最上游河流k=0),并按照断面编码逆序进行河流k上断面的循环(河流k的首断面h=0),计算各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循环过程中,若h=secNum[k]

1,则继续判断该边界是否为内边界,当判断为内边界时,结合上游河流首断面的水位、流量结果来计算该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当判断不为内边界时,直接计算该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若h≠secNum[k]

1,则直接计算该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各断面依次迭代循环,h=secNum[k]时,完成河流k的断面循环;各河流依次迭代循环,k=n时,完成全部河流断面的循环,计算得到t=1时刻所有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S5

4:以t=1时刻各断面水位Z和流量Q的计算结果为初始条件,重复步骤S1、S2、S3,得到t=2dt时刻所有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依次循环计算,得到任意计算时刻dt,2dt,3dt,L,T所有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在获得目标河道过水断面面积前,先获得过水断面面积计算所需的数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计算断面两相邻(第i和i+1)采样点间水位下的过水面积Ai.1)当两相邻采样点高程大于或等于水位时,其过水面积Ai为0;2)当两相邻采样点高程低于或等于水位时,其过水面积按下式计算:d
i
=l
i+1

l
i
其中,l
i
为第i采样点起点距;z为计算水位;Z
i
为第i个采样点高程;d
i
为第i和第i+1个采样点间的过水面宽;3)当两相邻采样点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曼任实吕超楠张金华时玉龙薛野纪国良王强肖扬帆
申请(专利权)人: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