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型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包括双面双玻组件和设置于双面双玻组件周向外缘且首尾相连的边框型材,双面双玻组件包括双面电池层、设置于双面电池层两侧的玻璃层和设置于玻璃层和双面电池层之间的封装层,其中一个玻璃层的外侧设置有与双面电池层连接的接线盒,接线盒的周向侧壁设置于接线盒与玻璃层相邻的一面和接线盒背对玻璃层的一面之间,周向侧壁上设置有反射膜,反射膜的反光面背对接线盒。该高效型双面双玻光伏组件通过在接线盒的周向侧壁设置反射膜,当太阳光照向接线盒侧壁上,能够将光线反射至双面双玻组件上,从而增大光线接收量,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减少阴影,从而防止热斑效应。从而防止热斑效应。从而防止热斑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型双面双玻光伏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型双面双玻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是半导体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即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以产生电流,实现光伏发电。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将各电池片连接,通常需要设置接线盒,但是接线盒的存在对电池片造成了遮挡,如公告号为CN205595344U的中国技术所公开的一种双绒面高效双玻光伏组件中,在玻璃背板上固定有接线盒,使得背板的接线盒遮挡位置产生了阴影,降低了电池片的发电效率,并容易产生热斑效应,进而影响了双面双玻组件的可靠性。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双面双玻组件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减少阴影和热斑效应,并提高发电效率的高效型双面双玻光伏组件。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型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包括双面双玻组件和设置于所述双面双玻组件周向外缘的边框型材,所述双面双玻组件包括双面电池层、设置于所述双面电池层两侧的玻璃层和设置于所述玻璃层和所述双面电池层之间的封装层,其中一个玻璃层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双面电池层连接的接线盒,所述接线盒的周向侧壁设置于所述接线盒与所述玻璃层相邻的一面和所述接线盒背对所述玻璃层的一面之间,所述周向侧壁上设置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反光面背对所述接线盒。
[0007]优选的,为了增大反射面积,提高发电量,所述反射膜套设于所述接线盒外。
[0008]优选的,为了进一步增大发射面积,提高发电量,所述接线盒设置于所述反射膜与所述玻璃层相邻的一端和所述反射膜背对所述玻璃层的一端之间。
[0009]优选的,为了保证反射膜与接线盒紧密接触,防止反射膜松动,所述反射膜和所述接线盒之间设置有弹性的防滑垫。
[0010]优选的,为了方便防滑垫的安装,所述接线盒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插槽,所述插槽沿所述接线盒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防滑垫插接配合。
[0011]优选的,为了便于调节反射膜的张紧程度,所述防滑垫为长度方向与所述插槽长度方向一致的防滑条,所述防滑条设置有多个且与所述插槽一一对应。
[0012]优选的,为了保证防滑垫的使用寿命,所述防滑垫为硅胶垫。
[0013]优选的,为了防止反射膜脱离接线盒,所述接线盒背对所述玻璃层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盖,所述防滑垫和所述反射膜在水平面的投影均设置于所述限位盖在所述水平面的投影内。
[0014]优选的,为了方便反射膜的安装,所述插槽与所述防滑垫的插接方向与所述插槽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插槽与所述玻璃层相邻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接线盒与所述玻璃层相邻
的一面。
[0015]优选的,为了提高发射率,增大光伏发电量,所述反射膜为全电介质反射膜。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高效型双面双玻光伏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接线盒的周向侧壁设置反射膜,当太阳光照向接线盒侧壁上,能够将光线反射至双面双玻组件上,从而增大光线接收量,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减少阴影,从而防止热斑效应。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双面双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接线盒与反射膜连接的俯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接线盒的俯视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接线盒与反射膜连接的俯视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3接线盒与反射膜连接的剖视图;
[0023]图中:1.双面双玻组件,1a.双面电池层,1b.玻璃层,1c.封装层,2.边框型材,3.接线盒,3
‑
1.插槽,4.反射膜,5.防滑垫,6.限位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
‑
图4所示,实施例1的高效型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包括双面双玻组件1,双面双玻组件1的周向外缘设置有四个首尾相连的边框型材2,双面双玻组件1包括双面电池层1a,双面电池层1a包括矩形阵列分布于同一平面的多个电池片,双面电池层1a的两侧均设置有玻璃层1b,玻璃层1b和双面电池层1a之间设置有封装层1a,其中一个玻璃层1b的外侧(即该玻璃层1b背对双面电池层1a的一侧)设置有接线盒3,接线盒3的接线端与双面电池层1a的双面电池片连接;接线盒3的周向侧壁设置于接线盒3与玻璃层1b相邻的一面和接线盒3背对玻璃层1b的一面之间,接线盒3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反射膜4,反射膜4的反光面背对接线盒3;反射膜4为闭环状的全电介质反射膜,套设于接线盒3外,接线盒3设置于反射膜4与玻璃层1b相邻的一端和反射膜4背对玻璃层1b的一端之间;反射膜4和接线盒3之间设置有弹性的防滑垫5,防滑垫5为环状的硅胶垫,接线盒3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插槽3
‑
1,插槽3
‑
1沿接线盒3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与防滑垫5插接配合,插槽3
‑
1与防滑垫5的插接方向与插槽3
‑
1的长度方向一致,插槽3
‑
1为通槽。
[0027]该实施例的高效性双面双玻光伏组件中,接线盒3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双面双玻组件1的其中一个玻璃层1b上,在接线盒3的周向侧壁上设置反光面背对接线盒3的反射膜5后,当太阳光朝向接线盒3照射时,能够将太阳光反射照向双面双玻组件1双面电池层1a中的双面电池片,从而增加太阳光的接收量,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减少阴影的产生,避免发生热斑效应。
[0028]反射膜5采用闭环状,套设于接线盒3外,并且接线盒3位于反射膜5所围合的空间
内,采用上述设计后,增大了反射面积,使得以任意角度照向接线盒3周向侧壁的光线均能被反射,进而提高了发电量;反射膜5选用全电介质反射膜,相比于金属反射膜,具有更高的反射率,减小了光损,从而提高了发电量。
[0029]在反射膜5和接线盒3之间设置弹性的防滑垫5后,能够使得反射膜5保持一定的张紧力,避免反射膜5滑动或者松动,从而使得反射膜5固定于接线盒3外,并且防滑垫5具有弹性,能够通过受力变形,调整其形状,进而改变反射膜5的张紧力,避免张紧力过大时反射膜5断裂损坏,而张紧力过小时又会导致反射膜5固定效果不佳。防滑垫5选用硅胶垫,能够保证其使用寿命,而在接线盒3周向侧壁设置插槽3
‑
1后,通过插槽3
‑
1方便实现接线盒3与防滑垫5之间的插接配合,并防止防滑垫5绕接线盒3的周向转动。
[0030]实施例2
[0031]如图5所示,实施例2的高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型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包括双面双玻组件(1)和设置于所述双面双玻组件(1)周向外缘且首尾相连的边框型材(2),所述双面双玻组件(1)包括双面电池层(1a)、设置于所述双面电池层(1a)两侧的玻璃层(1b)和设置于所述玻璃层(1b)和所述双面电池层(1a)之间的封装层(1c),其中一个玻璃层(1b)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双面电池层(1a)连接的接线盒(3),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3)的周向侧壁设置于所述接线盒(3)与所述玻璃层(1b)相邻的一面和所述接线盒(3)背对所述玻璃层(1b)的一面之间,所述周向侧壁上设置有反射膜(4),所述反射膜(4)的反光面背对所述接线盒(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型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4)套设于所述接线盒(3)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型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3)设置于所述反射膜(4)与所述玻璃层(1b)相邻的一端和所述反射膜(4)背对所述玻璃层(1b)的一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型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4)和所述接线盒(3)之间设置有弹性的防滑垫(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型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3)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插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昊,刘佳杰,徐闯,侯啸,曹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浚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