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双向齿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825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双向齿轮泵,包括相对固定于壳体内腔两端的轴承座,轴承座之间通过轴套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壳体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前盖和后盖,后盖右侧壁上开设有进油孔,后盖的前后两侧壁上在位于对应进油孔的位置处均设有单向阀,后盖内在位于对应阀芯的位置处均开设有与壳体内腔相连通的进油腔,前盖左侧壁上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壳体内腔相连通的排油孔一和排油孔二,所述轴承座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降温盲孔一,所述轴套的内壁上均开设有环形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轴套与驱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润滑均匀充分,减小了摩擦系数,轴套及时冷却,有效保证双向齿轮泵在常温下高速运转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双向齿轮泵


[0001]本技术涉及齿轮泵
,具体为一种高速双向齿轮泵。

技术介绍

[0002]双向齿轮泵是依靠密封在一个壳体中的两个齿轮,在相互啮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作空间容积变化来输送液体的泵,泵轴在正向、反向旋转时都能在同一个方向等量供油,专利公开号为CN213116682U公开了一种双向齿轮泵,但是存在齿轮泵高速运转时轴套与驱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润滑不充分,致使驱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磨损严重,且轴套无法及时冷却,驱动齿轮轴、从动齿轮轴和轴承座升温过高,限制齿轮泵高速运转,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高速双向齿轮泵,轴套与驱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润滑均匀充分,防止驱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磨损严重,减小了摩擦系数,轴套及时冷却,有效保证双向齿轮泵在常温下高速运转,使用寿命长,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双向齿轮泵,包括相对固定于壳体内腔两端的轴承座,轴承座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通孔,且轴承座的上端通孔之间通过轴套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轴,轴承座的下端通孔之间通过轴套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轴,壳体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前盖和后盖,后盖右侧壁上开设有进油孔,后盖的前后两侧壁上在位于对应进油孔的位置处均设有单向阀,单向阀朝向进油孔的一端均设有阀芯,后盖内在位于对应阀芯的位置处均开设有与壳体内腔相连通的进油腔,前盖左侧壁上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壳体内腔相连通的排油孔一和排油孔二,所述轴承座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降温盲孔一,降温盲孔一沿驱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所述轴套的内壁上均开设有环形凹槽。
[0005]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座内侧壁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降温盲孔二,且降温盲孔二在位于驱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之间。
[0006]进一步的,所述从动齿轮轴为空心轴结构,所述前盖和后盖的侧壁上在位于对应齿轮轴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泄油孔一和泄油孔二,且泄油孔一和泄油孔二通过从动齿轮轴相连通。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高速双向齿轮泵,驱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与轴套之间的间隙会泄漏液压油,轴套上的环形凹槽内会储存液压油对轴套内壁进行润滑,轴套与驱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润滑均匀充分,防止驱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磨损严重,使用寿命长,且环形凹槽内的液压油能使驱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受力均匀,减小了摩擦系数,延长轴套使用寿命,同时在齿轮泵高速运转时,低压常温的液压油会流入轴承座内的降温盲孔一和降温盲孔二内进行及时降温,随着低压常温液压油的不断流入,轴
套及时冷却,有效保证双向齿轮泵在常温下高速运转。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后盖侧面剖视图;
[0010]图3为本技术前盖结构示意图;
[0011]图4为本技术壳体内部局部视图;
[0012]图5为本技术轴套剖视图;
[0013]图6为本技术轴套与从动齿轮轴连接示意图;
[0014]图7为本技术轴承座侧视图;
[0015]图8为本技术轴承座剖视图。
[0016]图中:1壳体、2轴承座、21降温盲孔一、22降温盲孔二、3驱动齿轮轴、4从动齿轮轴、5轴套、51环形凹槽、6前盖、61排油孔一、62排油孔二、63泄油孔一、7后盖、71进油腔、72单向阀、73阀芯、74泄油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一
[0019]请参阅图1

8,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速双向齿轮泵,包括相对固定于壳体1内腔两端的轴承座2,轴承座2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通孔,且轴承座2的上端通孔之间通过轴套5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轴3,轴承座2的下端通孔之间通过轴套5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轴4,壳体1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前盖6和后盖7,后盖7右侧壁上开设有进油孔71,后盖7的前后两侧壁上在位于对应进油孔71的位置处均设有单向阀72,单向阀72朝向进油孔71的一端均设有阀芯73,后盖7内在位于对应阀芯73的位置处均开设有与壳体1内腔相连通的进油腔,前盖6左侧壁上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壳体1内腔相连通的排油孔一61和排油孔二62,所述轴承座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降温盲孔一21,降温盲孔一21沿驱动齿轮轴3和从动齿轮轴4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所述轴套5的内壁上均开设有环形凹槽51,由于驱动齿轮轴3和从动齿轮轴4与轴套5之间存在间隙,在齿轮泵高速运转时,驱动齿轮轴3和从动齿轮轴4与轴套5之间的间隙会泄漏液压油,轴套5上的环形凹槽51内会储存液压油对轴套5内壁进行润滑,轴套5与驱动齿轮轴3和从动齿轮轴4润滑均匀充分,防止驱动齿轮轴3和从动齿轮4轴磨损严重,使用寿命长,且环形凹槽51内的液压油能使驱动齿轮轴3和从动齿轮轴4受力均匀,减小了摩擦系数,延长轴套5使用寿命,同时在齿轮泵高速运转时,低压常温的液压油会流入轴承座2内的降温盲孔一21内进行及时冷却,随着低压常温液压油的不断流入,轴承座2及时降温从而使轴套5冷却,有效保证双向齿轮泵在常温下高速运转。
[0020]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座2内侧壁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降温盲孔二22,且降温盲孔二22在位于驱动齿轮轴3和从动齿轮轴4之间,通过降温盲孔二22进一步提高轴承座2的降温
效果。
[0021]进一步的,所述从动齿轮轴4为空心轴结构,所述前盖6和后盖7的侧壁上在位于对应齿轮轴4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泄油孔一63和泄油孔二74,且泄油孔一63和泄油孔二74通过从动齿轮轴4相连通,壳体1内泄漏出的液压油通过泄压孔一63和泄压孔二74流出。
[0022]在使用时:在齿轮泵高速运转时,驱动齿轮轴3和从动齿轮轴4与轴套5之间的间隙会泄漏液压油,轴套5上的环形凹槽51内会储存液压油对轴套5内壁进行润滑,轴套5与驱动齿轮轴3和从动齿轮轴4润滑均匀充分,防止驱动齿轮轴3和从动齿轮4轴磨损严重,使用寿命长,且环形凹槽51内的液压油能使驱动齿轮轴3和从动齿轮轴4受力均匀,减小了摩擦系数,延长轴套5使用寿命,同时在齿轮泵高速运转时,低压常温的液压油会流入轴承座2内的降温盲孔一21和降温盲孔二22内进行及时降温,随着低压常温液压油的不断流入,轴套5及时冷却,有效保证双向齿轮泵在常温下高速运转。
[00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双向齿轮泵,包括相对固定于壳体内腔两端的轴承座,轴承座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通孔,且轴承座的上端通孔之间通过轴套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轴,轴承座的下端通孔之间通过轴套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轴,壳体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前盖和后盖,后盖右侧壁上开设有进油孔,后盖的前后两侧壁上在位于对应进油孔的位置处均设有单向阀,单向阀朝向进油孔的一端均设有阀芯,后盖内在位于对应阀芯的位置处均开设有与壳体内腔相连通的进油腔,前盖左侧壁上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壳体内腔相连通的排油孔一和排油孔二,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学良刘峰岭胡东涛李延伟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新倍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