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化锻造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一体化锻造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架,所述顶架内滑动连接有动力杆,所述动力杆底端位于顶架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模,所述压模内固定连接有拆卸机构,所述装置主体顶部对应压模固定连接有锻台,所述装置主体内滑动连接有清理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该一体化锻造装置,通过设置的减震机构,该装置在遇到震动时相较于现有的装置可以更快的恢复到稳定状态,提高了装置在遇到震动时恢复生产的速度,变相增加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该装置在震动时自我调节,降低了震动对装置内部零部件的影响,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锻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化锻造装置
,具体为一种一体化锻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相关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锻件。现有的一体化锻造装置压模如果损坏无法块速的对其进行更换,导致装置停工,浪费时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锻造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锻造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架,所述顶架内滑动连接有动力杆,所述动力杆底端位于顶架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模,所述压模内固定连接有拆卸机构,所述装置主体顶部对应压模固定连接有锻台,所述装置主体内滑动连接有清理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
[0005]所述拆卸机构包括凸环,所述凸环固定连接于动力杆外圈底部,所述动力杆外圈位于凸环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连接于压模内,所述压模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靠近压模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轴承对应插杆开设有槽,所述压模内对应轴承滑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远离轴承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远离轴承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
[0006]优选的,所述拉杆外圈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固定连接于限位块远离轴承一侧,所述拉杆远离轴承一端固定连接有杆连绳环,所述杆连绳环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压模对应拉绳开设有绳槽,所述拉绳顶端固定连接有底连绳环,所述底连绳环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拉块,所述顶拉块卡接于压模顶部,所述顶拉块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拉环,通过拉动顶拉环带动卡块移动来控制卡块与轴承的卡接。
[0007]优选的,所述绳槽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远离压模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外圈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外圈与拉绳外圈相互贴合,所述转轮正面与背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内圈与支杆外圈转动连接,转轮减少拉绳与压模的接触,降低了拉绳的磨损,增加了拉绳的使用寿命。
[0008]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底部内,所述装置主体对应顶板开设有顶槽,所述顶板底部固定连接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对应底板开设有底槽,所述阻尼器外圈套接
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顶部与顶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底部与底板顶部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向下移动时带动阻尼器向下压缩,阻尼器向下压缩带动压缩弹簧向下压缩产生向上的回弹力,在装置主体向上移动时同理压缩弹簧产生向下的回缩力,如此往复逐渐降低震动的力,直至震动消失为止。
[0009]优选的,所述底座内外圈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滑动连接有底凸块,所述底凸块向下穿过底座与地面接触,所述底凸块顶部固定连接有滑环,所述滑环外圈与安装槽内壁相贴合,滑环对底凸进行限制,使其不会因挤压弹簧而脱离底座。
[0010]优选的,所述滑环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外圈套接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固定连接于滑环顶部,所述底座对应滑杆开设有杆槽,所述底座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缓冲垫,所述橡胶缓冲垫底部固定连接有圆形凸块,挤压弹簧使底凸始终保持于底部极限位置,与圆形凸块一起对底座进行支撑,增加了装置主体的稳定性。
[0011]优选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收纳箱,所述收纳箱插接于装置主体左右两侧,所述收纳箱远离锻台一侧固定连接有嵌板,嵌板对收纳箱位置进行限制,使其在多次使用后始终保持在同一位置。
[0012]优选的,所述嵌板远离收纳箱一侧固定连接有U型杆,所述U型杆外圈固定连接有限位环,限位环限制握把位置,使其始终保持原位。
[0013]优选的,所述U型杆外圈位于限位环之间套接有握把,所述收纳箱顶部开设有落尘口,所述装置主体顶部对应落尘口开设有落槽,碎屑于落槽内向下滑落,通过落尘口落入收纳箱内。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锻造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体化锻造装置,通过设置的拆卸机构,在需要对压模进行拆卸时,首先旋转螺栓将固定块拆下,然后向上拉动顶拉环即可,相较于现有的一体化锻造装置,该装置可以方便快捷的对压模进行更换,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检修成本。
[0016]2、该一体化锻造装置,通过设置的减震机构,该装置在遇到震动时相较于现有的装置可以更快的恢复到稳定状态,提高了装置在遇到震动时恢复生产的速度,变相增加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该装置在震动时自我调节,降低了震动对装置内部零部件的影响,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7]3、该一体化锻造装置,通过设置的清理机构,在装置使用时产生碎屑,此时只需在装置休息间隙将碎屑清扫至落槽内即可,碎屑进入落槽内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至收纳箱内,在需要对收纳箱进行清理时,只需握住握把将其向外拉出即可将收纳箱取出对收纳箱内碎屑进行统一收集和清理,相较于现有的装置清扫工作更加方便,不会使装置四周充满碎屑,增加了生产车间的整洁性,杜绝了碎屑可能造成的生产事故。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正面剖析图;
[0021]图3为图二A处结构放大图;
[0022]图4为图二B处结构放大图;
[0023]图5为图二C处结构放大图;
[0024]图6为图二D处结构放大图;
[0025]图7为图二E处结构放大图;
[0026]图8为清理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拆卸机构;11、凸环;12、轴承;13、固定块;1301、插杆;14、卡块;1401、限位块;15、拉杆;1501、复位弹簧;1502、杆连绳环;16、拉绳;1601、绳槽;17、顶拉块;1701、底连绳环;1702、顶拉环;18、固定座;1801、支杆;19、转轮;1901、限位片;2、减震机构;21、顶板;2101、顶槽;22、阻尼器;23、底板;2301、底槽;24、底座;25、压缩弹簧;26、安装槽;27、底凸块;2701、滑环;28、滑杆;2801、挤压弹簧;2802、杆槽;29、橡胶缓冲垫;2901、圆形凸块;3、清理机构;31、收纳箱;32、嵌板;33、U型杆;34、限位环;35、握把;36、落尘口;37、落槽;4、装置主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锻造装置,包括装置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4)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架(6),所述顶架(6)内滑动连接有动力杆(7),所述动力杆(7)底端位于顶架(6)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模(8),所述压模(8)内固定连接有拆卸机构(1),所述装置主体(4)顶部对应压模(8)固定连接有锻台(5),所述装置主体(4)内滑动连接有清理机构(3),所述装置主体(4)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2);所述拆卸机构(1)包括凸环(11),所述凸环(11)固定连接于动力杆(7)外圈底部,所述动力杆(7)外圈位于凸环(11)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12),所述轴承(12)固定连接于压模(8)内,所述压模(8)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靠近压模(8)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杆(1301),所述轴承(12)对应插杆(1301)开设有槽,所述压模(8)内对应轴承(12)滑动连接有卡块(14),所述卡块(14)远离轴承(12)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401),所述限位块(1401)远离轴承(12)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锻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15)外圈套接有复位弹簧(1501),所述复位弹簧(1501)固定连接于限位块(1401)远离轴承(12)一侧,所述拉杆(15)远离轴承(12)一端固定连接有杆连绳环(1502),所述杆连绳环(1502)固定连接有拉绳(16),所述压模(8)对应拉绳(16)开设有绳槽(1601),所述拉绳(16)顶端固定连接有底连绳环(1701),所述底连绳环(1701)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拉块(17),所述顶拉块(17)卡接于压模(8)顶部,所述顶拉块(17)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拉环(17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锻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槽(1601)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8),所述固定座(18)远离压模(8)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杆(1801),所述支杆(1801)外圈转动连接有转轮(19),所述转轮(19)外圈与拉绳(16)外圈相互贴合,所述转轮(19)正面与背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片(1901),所述限位片(1901)内圈与支杆(1801)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涛,王建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鑫旺锻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