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不锈钢件镀镍的前处理工艺及镀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766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不锈钢件镀镍的前处理工艺及镀镍方法,属于小型不锈钢件镀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小型不锈钢件镀镍的前处理工艺进行改进,通过将除油后小型不锈钢件放入石墨盒中与滑石粉混合过炉,分离小型不锈钢件上的滑石粉后对其进行二次除油后放入双氧水和氢氟酸的研磨液中研磨,使小型不锈钢件外表由灰色转为绿色,再将小型不锈钢件放入高锰酸钾内加热,去除小型不锈钢件上的氧化层;最后,通过在滚镀前将小型不锈钢件内掺入导电率比不锈钢料高的金属辅料,使掺入金属辅料的不锈钢件可在电流密度为1~2 A/dm^2的条件使用冲击镍进行电镀,使小型不锈钢不仅可以通过滚镀的方式镀镍,还可使镀镍后的不锈钢在900℃的温度下进行再加工。的温度下进行再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不锈钢件镀镍的前处理工艺及镀镍方法


[0001]本申请为不锈钢件电镀镍领域,具体为小型不锈钢件镀镍的前处理工艺及镀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不锈钢材料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的特性。在光通信或激光领域小型元器件中应用广泛,但不锈钢件在这些领域中往往其直径较小一般为5毫米以下,且多带有孔或槽用于向内填充介质,比如玻璃,故在使用时,往往需要在不锈钢表面进行镀镍处理以获得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电性能、 焊接性能及耐蚀性能等以提升不锈钢元器件的各项性能,但最重要的是其镀层要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但是不锈钢镀镍难度较大,往往采用挂镀的方式进行镀镍,而小型不锈钢密封件则因其直径较小通常为5毫米以下,且一次电镀的量比较多,因此挂镀时则需要将每个不锈钢密封件挂在挂架上进行镀镍,其对于小型不锈钢件来说,其镀镍过程十分繁琐,且因小型不锈钢密封件上一般皆有孔或槽的存在导致其镀层不均匀合格率低的问题,而现有的体积或面积较大的不锈钢一般采用冲击镍预镀后再在预镀层上进行二次镀镍,但是将小型不锈钢件按照正常冲击镍的滚镀工艺进行镀镍时则会发现其冲击镍并不能很好地附着在小型不锈钢表面,从而导致最终镀镍失败的问题。
[0003]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冲击镍并不能很好的附着在小型不锈钢表面的原因是小型不锈钢件数量较多且小型不锈钢件的导电率较差所导致的,故专利技术人在通过提高电流密度与在小型不锈钢件中掺入导电率比不锈钢料高的金属辅料(如铁料)进行镀镍,使其可以通过滚镀的方式在小型不锈钢件进行镀镍;但是专利技术人又发现其镀镍后的小型不锈钢件其并不耐高温,其在850℃以上的条件下,镀层表面会出现大量气泡导致镀件出现不能在高温下使用或进一步加工的问题,且镀层在高温下会有一定的损耗,故镀层厚度不均匀,镀层与不锈钢表面结合度差,也会导致加工失败的问题,造成该度件合格率极低的问题,其镀层不产生气泡的成功率仅为40%左右,而使用挂镀工艺在85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其镀层不产生气泡的成功率为60%左右;而在小型不锈钢内填充玻璃的话其温度一般会达到900度左右,因此,镀镍后的小型不锈钢的镀层还存在在高温下易产生气泡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专利技术人通过研究发现,导致小型不锈钢镀镍后会出现大量气泡的原因主要是,因不锈钢材质、镀层与不锈钢表面的结合度与不锈钢氧化皮层的清理程度导致的,而现有不锈钢镀镍的前处理工艺因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故导致镀镍后的不锈钢件在高温中产出其镀层表面易产生气泡的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不锈钢件镀镍的前处理工艺及镀镍方法,使小型不锈钢件可通过滚镀的方式成功镀镍且避免小型不锈钢件在900℃左右的高温的条件下会出现
大量气泡,导致其不能在高温下加工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型不锈钢件镀镍的前处理工艺及镀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小型不锈钢件进行除油,并将除油后的小型不锈钢件进行水洗,并烘干;步骤二、将小型不锈钢件放入石墨盒,在温度为900~1000℃,保护气氛为氮气的条件下过加热炉,2

5个小时后出炉,通过该步骤大幅度减少气泡的产生;步骤三、对小型不锈钢件进行二次除油,得到外表为灰色的小型不锈钢件,将二次除油后的小型不锈钢件放入含有双氧水和氢氟酸的研磨液中研磨,使小型不锈钢件外表由灰色转为绿色;步骤四、将小型不锈钢件放入高锰酸钾内加热,去除小型不锈钢件上的氧化层,通过步骤三和步骤四的处理可更好的清除小型不锈钢件上的氧化层,以增强冲击镍与小型不锈钢变面的结合度,以进一步减少气泡的产生;步骤五、将去除氧化层的小型不锈钢件进行镀镍。
[0006]作为优选,所述除油方法为超声波除油。
[0007]作为优选:在步骤二中所述加热炉为链式炉,加热时间为3

4小时。
[000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的保护气氛为含有氢气的氮基保护气体,述氢气与氮气的体积比为1:35

45。
[0009]作为优选,述氢气与氮气的体积比为1:38

42。
[0010]进一步的,步骤二中在所述石墨盒中的小型不锈钢件中还混有防粘剂,所述防粘剂与小型不锈钢件的比例为1:5

10;并在出炉后清理附着在小型不锈钢件上的防粘剂,以防止因石墨盒中的小型不锈钢件过多,而导致的小型不锈钢件在过加热炉因高温互相粘结,所述防粘剂的主要成分为滑石粉或氧化镁。
[0011]作为优选;所述防粘剂为爽身粉,所述爽身粉与小型不锈钢件的比例为1:6

8。
[0012]进一步的,所述研磨液的配方包括水、双氧水、氢氟酸,所述水、双氧水、氢氟酸之间的比例为15

20:1

1.5:1。
[0013]进一步的,所述小型不锈钢件在研磨液中的研磨时间为30

40秒,使其小型不锈钢件上的氧化层脱落、松动,使步骤五能以更好的清除小型不锈钢件上的氧化层。
[0014]作为优选,所述研磨液的配方包括水、双氧水、氢氟酸,所述水、双氧水、氢氟酸之间的比例为17

19:1

1.2:1。
[0015]进一步的,将步骤四中的小型不锈钢件在煮沸后的高锰酸钾中浸泡25

40分钟后,再把去除氧化层的小型不锈钢件放入稀盐酸中,待有气泡冒出时将其取出,再进行步骤六镀镍。
[0016]此步骤是为了检验步骤四中氧化层的清理情况,其稀盐酸先与小型不锈钢件上的残余氧化层反应,此时不会有气泡产生,待稀盐酸先与小型不锈钢件上的残余氧化层完成后与金属层接触,则会因稀盐酸与不锈钢反应出现气泡,这时即可将小型不锈钢件从稀盐酸中取出,因本申请的小型不锈钢件再前处理工艺中其大部分氧化层已被清除,故可以直接用稀盐酸进行测试氧化层清理情况并清理小型不锈钢件上的残余氧化层。
[0017]进一步的,所述小型不锈钢件为直径5

1毫米的不锈钢件。
[0018]其中,步骤六的镀镍方法可以是挂镀或滚镀,使用上述前处理方法处理过的小型不锈钢件,即使使用挂镀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挂镀的合格概率,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使用上述方法处理后的小型不锈钢件不仅可通过滚镀的方式成功镀镍,并且可以避免小型不锈钢件上因出现大量气泡导致其合格率极低的问题。
[0019]作为优选,所述步骤六中的镀镍方法为滚镀,其方法如下,在滚镀前将小型不锈钢件内掺入导电率比不锈钢料高的金属辅料,使掺入金属辅料的小型不锈钢件可在电流密度为1~2 A/dm^2的条件使用冲击镍进行电镀,使其小型不锈钢表面获得冲击镍打底层;冲击镍电镀后,进行水洗后,再进行二次镀镍。
[0020]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辅料其大小与待镀镍的小型不锈钢件接近,使其可以在镀镍完成后可通过过筛的方式将金属辅料与小型不锈钢件分离;若待镀镍的小型不锈钢件内设有孔或槽时,金属辅料的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不锈钢件镀镍的前处理工艺及镀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小型不锈钢件进行除油,并将除油后的小型不锈钢件进行水洗,并烘干;步骤二、将小型不锈钢件放入石墨盒,在温度为900~1000℃,保护气氛为氮气的条件下过加热炉,2

5个小时后出炉;步骤三、对小型不锈钢件进行二次除油,得到外表为灰色的小型不锈钢件,将二次除油后的小型不锈钢件放入含有双氧水和氢氟酸的研磨液中研磨,使小型不锈钢件外表由灰色转为绿色;步骤四、将小型不锈钢件放入高锰酸钾溶液内加热,去除小型不锈钢件上的氧化层;步骤五、将去除氧化层的小型不锈钢件进行镀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不锈钢件镀镍的前处理工艺及镀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方法为超声波除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不锈钢件镀镍的前处理工艺及镀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为链式炉,所述步骤二中的保护气氛为含有氢气的氮基保护气体,述氢气与氮气的体积比为1:35

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不锈钢件镀镍的前处理工艺及镀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在所述石墨盒中的小型不锈钢件中还混有防粘剂,所述防粘剂与小型不锈钢件的比例为1:5

10;并在出炉后清理附着在小型不锈钢件上的防粘剂,以防止不锈钢件在过加热炉因高温互相粘结,所述防粘剂的主要成分为滑石粉或氧化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不锈钢件镀镍的前处理工艺及镀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剂为爽身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不锈钢件镀镍的前处理工艺及镀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液的配方包括水、双氧水、氢氟酸,所述水、双氧水、氢氟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岳屏刘思军许重谊刘刚张凯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旭日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