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减震悬架结构,包括主悬架,所述下臂相远离的一端均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有转向节,所述转向节上侧相近的一端均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有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中上部外周设置有螺旋弹簧,所述转向节相近的一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当车轮颠簸时会带动转向节上升,通过第三连接件传递给第一减震器一个向上的力,第一减震器又会带动螺旋弹簧产生形变,从而进一步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且转向节上升会通过下臂拉动主悬架上升,而下臂使主悬架只会上下起伏,使得通过安装座连接的车架只会在垂直方向上起伏,且车身振幅随周期快速减小,提高了用户体验。提高了用户体验。提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汽车减震悬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悬架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减震悬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悬架是汽车中弹性的连接车架与车轴的装置。它一般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减震器等部件构成,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提高用户舒适度。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212194985U公开了一种汽车减震底盘悬架结构,包括底盘本体、悬架梁和稳定杆,所述底盘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下方连接有安装座,并且连接柱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力弹簧,所述悬架梁设置于安装座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上安装有连接件,且连接件上安装有拉杆,并且拉杆的底部连接有底板,所述稳定杆焊接连接于悬架梁的左右两端,该汽车减震底盘悬架结构,底盘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弹力弹簧,并且连接柱和安装座之间通过第一弹力弹簧构成伸缩结构,但是该悬架结构的减震效果并不好,且存在车子在平坦路面也会上下起伏的情况,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汽车减震悬架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汽车减震悬架结构,包括主悬架,所述主悬架两端均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有下臂,所述下臂相远离的一端均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有转向节,所述转向节上侧相近的一端均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有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中上部外周设置有螺旋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器均通过第四连接件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第四连接件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五连接件连接有主悬架,所述转向节相近的一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相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扭力梁两端中部。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固定连接在主悬架的两端中部。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固定连接在转向节相近一侧的下端。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第三连接件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减震器相远离一侧的下部。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第一减震器中上部外周在螺旋弹簧内侧设置有防尘罩。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第一减震器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第四连接件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减震器的底端中部。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第五连接件分别固定连接在主悬架上侧两端。
[002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首先通过转向节连接车子的轮毂,在车子行驶中,当车轮颠簸时会带动转向节上升,转向节上升时通过第三连接件传递给第一减震器一个向上的力,第一减震器下部在上升时又会带动螺旋弹簧产生形变,从而进一步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且转向节上升会通过下臂拉动主悬架上升,而下臂使主悬架只会上下起伏,使得通过安装座连接的车架只会在垂直方向上起伏,且车身振幅随周期快速减小,同时第一减震器在上升时会给复位弹簧一个向上的力,而复位弹簧的下端会因为主悬架惯性的作用产生一个向下的力,从而使复位弹簧产生形变相互传递抵消,即使得车身的振幅周期减小的更快,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汽车减震悬架结构的前视图;
[0023]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汽车减震悬架结构的第一减震器连接图。
[0025]图例说明:
[0026]1、主悬架;2、第一连接件;3、下臂;4、第二连接件;5、转向节;6、第三连接件;7、第一减震器;8、防尘罩;9、螺旋弹簧;10、安装座;11、第四连接件;12、复位弹簧;13、第五连接件;14、第二减震器;15、扭力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参照图1
‑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汽车减震悬架结构,包括主悬架1,主悬架1两端均通过第一连接件2连接有下臂3,下臂3相远离的一端均通过第二连接
件4连接有转向节5,转向节5上侧相近的一端均通过第三连接件6连接有第一减震器7,第一减震器7中上部外周设置有螺旋弹簧9,首先通过转向节5连接车子的轮毂,在车子行驶中,当车轮颠簸时会带动转向节5上升,转向节5上升时通过第三连接件6传递给第一减震器7一个向上的力,第一减震器7下部在上升时又会带动螺旋弹簧9产生形变,从而进一步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且转向节5上升会通过下臂3拉动主悬架1上升,而下臂3使主悬架1只会上下起伏,使得通过安装座10连接的车架只会在垂直方向上起伏,且车身振幅随周期快速减小,第一减震器7均通过第四连接件11连接有复位弹簧12,复位弹簧12远离第四连接件11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五连接件13连接有主悬架1,同时第一减震器7在上升时会给复位弹簧12一个向上的力,而复位弹簧12的下端会因为主悬架1惯性的作用产生一个向下的力,从而使复位弹簧12产生形变相互传递抵消,即使得车身的振幅周期减小的更快,提高了用户体验,转向节5相近的一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器14,通过第二减震器14提高车子在侧边颠簸时的缓冲,第二减震器14相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扭力梁15两端中部,提高车子底盘的强度。
[0030]第一连接件2分别固定连接在主悬架1的两端中部,第二连接件4分别固定连接在转向节5相近一侧的下端,第三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车减震悬架结构,包括主悬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悬架(1)两端均通过第一连接件(2)连接有下臂(3),所述下臂(3)相远离的一端均通过第二连接件(4)连接有转向节(5),所述转向节(5)上侧相近的一端均通过第三连接件(6)连接有第一减震器(7),所述第一减震器(7)中上部外周设置有螺旋弹簧(9),所述第一减震器(7)均通过第四连接件(11)连接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远离第四连接件(11)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五连接件(13)连接有主悬架(1),所述转向节(5)相近的一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器(14),所述第二减震器(14)相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扭力梁(15)两端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减震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分别固定连接在主悬架(1)的两端中部。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如兵,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雷姆工业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