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线设备用的过流保护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547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配线设备用的保护塞,由插脚、上盖、下盖、熔丝及报警电路组成,采用熔丝、陶瓷棒与弹性簧片构成的触点开关,熔丝上置放有陶瓷棒,陶瓷棒支承着弹性簧片的一端,簧片的另一端与报警电路输入端连接。在发生过流现象时切断话机线路,而将交换机线接入报警电路,利用交换机电源进行故障报警。该种保护塞体积小,常态不耗电,并能自身故障报警,使话机线路故障能迅速被发现并排除。(*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配线架用的设备,特别是一种过流保护塞。现有的配线架保护塞可分为过流保护塞和过压保护塞两种。一般的过流保护塞仅在插脚上接熔断丝,当有过流现象时,熔断丝熔断,以保护交换机和话机,但由于没有发出熔断的报警信息,故障不能立即被发现,只能等待用户的查询,才寻找出发生故障的保护塞予以更换,费时很长且麻烦。尽管也有一些具有发出报警信息的保护塞,但它们主要以机械式报警为主,造成保护塞内部结构复杂、元件繁多,使成本昂贵。即使部分采用了光电信号作报警用,但需用上外设电源,且只能作局部范围内的报警,不能做到保护塞自身有故障时报警。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利用交换机电源自身产生报警信号的过流保护塞。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配线设备用的过流保护塞由插脚、上盖、下盖、与插脚连接的熔丝及报警电路组成,在熔丝上置放有陶瓷棒,陶瓷棒支承着弹性簧片的一端,而弹性簧片的另一端与报警电路输入端连接,在没有过电流时,由于陶瓷棒支承着弹性簧片,使整个报警电路被弹性簧片断路,而交换机则通过熔丝与话机接通,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产生有过电流时,熔丝熔断,陶瓷棒失去支撑下落,则弹性簧片在弹力的作用下与其下方的触点接合,这一动作把话机的输出端断路,而把交换机的输出端接入报警电路,使报警电路通电工作,发出报警信号。由上述可见,本技术采用熔丝、陶瓷棒、弹性簧片三构件形成的触点开关,结构简单、体积小,在过电流时切断话机的通路,而将交换机输出端切换接入报警电路,无须另外接电源。报警电路常态时不耗电,能实现自身故障对应报警,为迅速排除故障提供了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报警电路的原理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插脚1的后部是印刷线路板,线路板上布有电器元件并封装于上盖12和下盖10内。线路板上有由二极管5、8、18、19组成的电桥,由电阻9、电容15、三极管13、14与电阻16、17组成的振荡电路,振荡电路有一发光二极管11,和蜂鸣片20。上述元器件组成一报警电路。报警电路的一输入端一路与交换机的一输出端A连接,另一路经一熔丝4与话机线A′连接;而报警电路的另一输入端与弹性簧片3的固定端连接。弹性簧片跨接于槽孔21上方,其前下方线路板上的触点形成一个触点开关,触点一方面与交换机的另一端出端B连接;一方面经熔丝4与话机线B′连接。两条熔丝4跨接在线路板的槽孔21上,利用韧性及置于其上的陶瓷棒2支承弹性簧片3的另一端,使弹性簧片3与其下方的触点保持0.5-1.5mm的间距,本实施例间距为0.6-0.8mm。当交换机与话机正常状态时,交换机A、B线分别经熔丝4与话机线A′、B′连通,而弹性簧片3及陶瓷棒2使报警电路被断路,不工作也不耗电(如图3所示)。当产生过电流现象时,只要其中一条熔丝4熔断,陶瓷棒2失去支承下落,弹性簧片3在恢复弹力的作用下与触点接合(如图2所示),这样话机线路被断开,而交换机的A、B线接入报警电路输入端(如图3所示),装于盖体后部的发光二极管11发光,且蜂鸣片20通电发出蜂鸣信号。这样,可迅速发现并排除线路的故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线设备用的过流保护塞,由插脚、上盖、下盖、与插脚连接的熔丝及报警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熔丝上置放有陶瓷棒,陶瓷棒支承着弹性簧片的一端,弹性簧片的另一端与报警电路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线设备用的过流保护塞,由插脚、上盖、下盖、与插脚连接的熔丝及报警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熔丝上置放有陶瓷棒,陶瓷棒支承着弹性簧片的一端,弹性簧片的另一端与报警电路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明吴汉辉
申请(专利权)人:顺德亿万通讯设备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