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保护装置,与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配套使用。主电路与控制电路合为一体,三相电源通过晶闸管触发电路与三相电机D连接,主电机中性点0′经整流电路与电解电容C↓[1]以及直流继电器J和三极管BG并联;三相电源的任一端通过降压电阻R↓[3]以及整流二极管D↓[5]与热敏电阻及控制开关和J的常开触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断相、过电流、过电压等故障均能迅速切断电源,并能直接安装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接线盒内。(*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保护装置,与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配套使用。目前,三相异步电动机保护器的种类颇多,大多都是围绕着主交流接触线圈回路进行保护的。如这样一种保护器(见附图说明图1),它存在着以下不足(1)由于采用了交流接触器,而交流接触器本身体积大,灭弧性能差;(2)采用两条线路控制,元器件占空地方大,连接线路麻烦;(3)不能与电动机合为一体,在电机保护使用中极不方便。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设计出一种三相四线保护器,它能使主电路与控制电路合为一体,并对出现的断相、过流、过压等故障,都能迅速切断电机电路,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主电路中三相主闸刀HK的上端与三相电源A、B、C连接,下端分别通过熔断器RD1、RD2、RD3与三个晶闸管触发电路连接,三相主电机D的三个绕组的a、b、c也分别与对应的晶闸管触发电路连接;三相主电机D的中心点O’通过一降压电阻R1与D1~D4整流电路连接,整流电路又通过常闭起动控制按钮K2与电解电容C1以及直流继电器J和三极管BG并联,BG的基极与分压电阻R2以及整流二极管D6连接;控制电路中三相电源的任一端通过降压电阻R3,半波整流二极管D5与热敏电阻R4、R5、R6连接,并与常开控制停止按钮K1以及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J1连接,J1又与K2连接。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作详细的描述图1为已有技术中一种保护器的电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原理图。主电路中三相主闸刀HK的上端与三相电源A、B、C连接,下端分别通过熔断器RD1、RD2、RD3与三个晶闸管触发电路中晶闸管SKG的主电极T1连接。R7、R8、R9和三只电容C2、C3、C4分别为三只晶闸管SKG两端的吸收电路,可防止电感过电压,保护晶闸管。R10、R11、R12为晶闸管SKG控制极G的触发电阻,J-1、J-2、J-3为直流继电器J的辅助常闭触点,供晶闸管SKG控制极G的触发通断用。三相主电机三个绕组的a、b、c分别与对应的晶闸管SKG的负电极T2连接。三相主电机的中心点O’通过一降压电阻R1与D1~D4整流电路连接,作为控制断相传感电压信号用。整流电路又通过常闭起动控制按钮K2与电解电容C1以及直流继电器和三极管BG并联,BG的基极与分压电阻R2和整流二极管D6连接,K2的作用是控制继电器J的释放。控制电路中三相电源A端通过降压电阻R3,半波整流二极管D5与热敏电阻R4、R5、R6连接,并与常开控制停止按钮K1以及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J1连接。这里的R4、R5、R6作为过热信号的传感元件用,按下K1可接通R3、D5的半波整流源,使J1自锁,K1在电机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作起动或停止用。R4、R5、R6三只热敏电阻贴放在电动机三个绕组的线圈内,并用绝缘漆进行绝缘。合上三相刀开关HK,电源A、B、C相经熔断器RD1、RD2、RD3加在三只晶闸管SKG的主电极T1上,这时R4、R5、R6的阻值均不变,直流继电器J有一个低电压仅为4V左右,而J的最低吸合电压为10.2V,故J欠压吸合不了。J的辅助常闭触点J-1,J-2、J-3仍为闭合状态,三只晶闸管的负电极T2同时输出,形成一个三相交流电源,接通主电机D得电,电动机旋转。在HK下端任意一相电源的熔断器RD熔断时,中性点O’对地产生一个较高的电压,约70~120V左右,经降压电阻R1分压D1~D4整流电路两端,由电容进行整流滤波,得到一个直流信号电压,加到继电器J的线圈以及三极管BG两端,信号电压经R2分压,提供给BG的基极,BG导通。这时J线圈得电吸合,J1闭合,J-1,J-2,J-3断开,晶闸管的触发电阻R10、R11、R12无电流,切断晶闸管主回路电压,电动机D停转。与此同时,中性点O’对地也失电,A相电源经R3、D5后,又经常开触点J1(此时已闭合并自锁)和常闭起动控制按钮K2得到一个半波自锁直流电压,加在J和BG上保持吸合。这样,电动机就得到了一个断相保护。这时,只有将三相RD查出后并加以更换,电机才能恢复原工作状态。当三相电流增大,电动机线圈发热,使R4、R5、R6的阻值下降,A相电源经R3、D5后在它们上面的压降也随之下降,使继电器J上的吸合电压提高,BG饱和导通,J吸合,J1闭合并自锁,J-1、J-2、J-3断开,晶闸管的触发电阻R10、R11、R12无电流,切断晶闸管SKG的主回路电压,电动机D停转。从而起到了过电流的保护作用。当三相电压超过电机的额定电压太高时,则电动机铁损增大,电机铁芯严重发热,从而使线圈发热,同样使热敏电阻阻值下降,使BG饱和导通,J吸合,J1闭合并自锁,电机失电,起到了过电压保护作用。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1)用晶闸管替代交流接触器,具有无火花,无触点,体积小的优点;(2)由于主电路与控制电路为一体,因而元器件占空地方小,连接线路简单;(3)与三相异步电机配套使用时,可将本技术直接安装在三相异步电机接线盒内,不影响外形与原有效力,使用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相四线保护器,其特征在于:(1)主电路中三相主闸刀HK的上端与三相电源A、B、C连接,下端分别通过熔断器RD↓[1]、RD↓[2]、RD↓[3]与三个晶闸管触发电路连接,三相主电机D的三个绕组的a、b、c也分别与对应的晶闸管触发电 路连接;(2)三相主电机D的中性点O’通过一降压电阻R↓[1]与D↓[1]~D↓[4]整流电路连接,整流电路又通过常闭起动控制按钮K↓[2]与电解电容C↓[1]以及直流继电器J和三极管BG并联,BG的基极与分压电阻R↓[2]以及整流二极 管D↓[6]连接;(3)控制电路中三相电源的任一端通过降压电阻R↓[3]、整流二极管D↓[5]与热敏电阻R↓[4]、R↓[5]、R↓[6]连接,并与常开控制停止按钮K↓[1]以及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J↓[1]连接,J↓[1]又与K↓[2] 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四线保护器,其特征在于(1)主电路中三相主闸刀HK的上端与三相电源A、B、C连接,下端分别通过熔断器RD1、RD2、RD3与三个晶闸管触发电路连接,三相主电机D的三个绕组的a、b、c也分别与对应的晶闸管触发电路连接;(2)三相主电机D的中性点O’通过一降压电阻R1与D1~D4整流电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光,
申请(专利权)人:杨旭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