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敷料、制备方法、应用及创口敷料贴技术

技术编号:333724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敷料,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的表面含有胍基抗菌剂和壳聚糖薄层;其中,所述胍基抗菌剂通过席夫碱反应稳定接枝在基材表面,再通过物理吸附将壳聚糖吸附在接枝了胍基抗菌剂的基材上,所述壳聚糖分别与胍基抗菌剂和基材通过氢键交联,在基材表面形成三维交联网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应用及创口敷料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医用敷料同时具有保湿和抗菌的功能,且通过胍基抗菌剂和壳聚糖在基材表面形成三维交联网络,使得该敷料在提高保湿和抗菌功能的前提下,具有更稳定的长效抗菌活性。的长效抗菌活性。的长效抗菌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敷料、制备方法、应用及创口敷料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敷料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医用敷料、制备方法、应用及创口敷料贴。

技术介绍

[0002]临床常用的慢性伤口处理方法是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再将含抗生素的干性敷料覆盖创面,达到局部消炎抗感染的目的。但传统的抗生素治疗存在疗效差、易产生耐药性、副作用大、缺乏长期抗菌抗炎潜力等缺点。此外,临床常用的干性棉质敷料虽然能覆盖和保护伤口不受感染,促进结痂,但容易粘附在伤口表面,造成二次机械损伤,自身不能抑制细菌和抗菌,也不能创造一个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潮湿环境,由此造成的伤口脱水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损失将进一步显著延迟伤口愈合时间。
[0003]近年来,随着湿性愈合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认可和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各种以聚氨酯、海藻酸盐、壳聚糖为主要成分的湿敷料不断被开发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壳聚糖 (CS)基敷料由于其独特的阳离子碱性多糖结构,不仅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还可以利用氨基和羟基的高亲水性赋予敷料强大的吸湿保水能力,从而为组织生长和伤口愈合创造合适的环境。然而,尽管通过静电纺丝、冷冻干燥或化学交联等技术开发了薄膜、海绵、水凝胶等各种形式的CS敷料,但它们中的大多数仍然存在许多缺点,例如,1)抗菌活性有限,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2)薄膜型敷料吸湿能力有限,易造成创面渗液积聚和感染;3)海绵类或水凝胶类敷料机械强度差,需要外包裹固定。
[0004]公开号为CN11077266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胍基化壳聚糖敷料的制备方法,对壳聚糖进行胍化改性,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将胍化壳聚糖经过溶解、过滤、脱泡、纺丝、水洗、拉伸、干燥得到胍化壳聚糖纤维,再经过开松、梳理、铺网、针刺加固工艺,制备出胍化壳聚糖无纺布,分切成不同规格的胍化壳聚糖敷料,该胍基化壳聚糖敷料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细菌抑制率在95.0%以上。但是该敷料不具有优异的吸湿保湿性能,不能有效维持伤口创面的湿润愈合环境,不利于表皮细胞增殖爬行和促进伤口愈合,且即时、长效杀菌效果,以及稳定性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其仍然存在机械强度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敷料,该医用敷料同时具有保湿和抗菌的功能,且通过胍基抗菌剂和壳聚糖在基材表面形成三维交联网络,使得该敷料在提高保湿和抗菌功能的前提下,具有更稳定的长效抗菌活性。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目的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医用敷料,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的表面含有胍基抗菌剂和壳聚糖薄层;其中,所述胍基抗菌剂通过席夫碱反应稳定接枝在基材表面,再通过物理吸附将壳聚糖吸附在接枝了胍基抗菌剂的基材上,所述壳聚糖分别与胍基抗菌剂和基材通过氢键交联,在基材表面形成三维交联网络。
[0007]优选的,所述壳聚糖与胍基抗菌剂的质量比为1:2,所述胍基抗菌剂为聚六亚甲基
胍。
[0008]优选的,所述基材为棉纱布,所述棉纱布采用高碘酸钠进行预处理。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目的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前述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使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棉纱布,再将清洗后的棉纱布置于高碘酸钠溶液中,在第一温度区间内真空避光反应,将反应后的棉纱布洗涤干燥,得到氧化棉纱布OCG;
[0011]S2、将S1制得的OCG浸入胍基抗菌剂溶液中,再滴加三乙胺作为催化剂,室温下进行第一次反应得到第一溶液,之后在第一溶液加入氰基硼氢化钠,室温下进行第二次反应,第二次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后的OCG洗涤干燥,得到接枝了胍基抗菌剂的氧化棉纱布PCG;
[0012]S3、将S2制得的PCG浸入壳聚糖

乙酸溶液中,在第二温度区间内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后的PCG洗涤干燥,得到所述医用敷料CPGC。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高碘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0

2.0g/L,棉纱布与高碘酸钠溶液的浴比为1:(30

50)。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第一温度区间为50

60℃,真空避光反应2

3h。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胍基抗菌剂溶液为聚六亚甲基胍溶液,聚六亚甲基胍溶液的浓度为25

35g/L,OCG与聚六亚甲基胍溶液的浴比为1:(30

50)。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三乙胺与聚六亚甲基胍的摩尔比为2.4:1;氰基硼氢化钠与聚六亚甲基胍的摩尔比为26.5:1;
[0017]所述第一次反应的反应时间为6

8h,第二次反应的反应时间为6

8h。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壳聚糖

乙酸溶液的浓度为10

20g/L,乙酸的浓度为2wt%;
[0019]所述第二温度区间为35

37℃,反应时间为3

5h。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目的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前述医用敷料在制备促进伤口愈合药物中的应用。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目的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创口敷料贴,所述创口敷料贴由粘胶层、棉垫层和离型纸依次复合组成,所述棉垫层由前述医用敷料交叉堆叠组成。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1、本专利技术的医用敷料,通过还原席夫碱双键,将胍基抗菌剂稳定的接枝在氧化棉纱布的表面,再通过物理吸附,将壳聚糖吸附在接枝了胍基抗菌剂的氧化棉纱布上,壳聚糖长链分别与棉纱布的纤维单元、聚六亚甲基胍长链的胍基及其他壳聚糖长链之间通过氢键作用,相互交联,在棉纱布的表面形成一个三维交联网络结构,从而更有效的阻碍了水分子的流动,提高了敷料的吸湿保湿性能,提供并维持伤口周围的湿性愈合环境,利于细胞爬行增殖,更有效的促进伤口愈合;同时,壳聚糖中的

OH可以与PHMG中的=NH通过氢键作用相互连接,提高了PHMG中氨基的质子化能力,从而增强了敷料的正电荷抗菌作用。
[0024]2、本专利技术的医用敷料,壳聚糖和胍基抗菌剂在棉纱布的表面形成的三维交联网络,将胍基抗菌剂包裹在三维网络内,遮蔽了部分质子化胍基的暴露,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被遮蔽的质子化胍基逐渐暴露出来,参与抗菌过程,且三维网络结构稳定,使得被遮蔽的质子化胍基能够稳定释放,从而使敷料具有更稳定的长效抗菌活性。
[0025]3、本专利技术将阳离子聚合物的优异抗菌性和壳聚糖的天然生物相容性相结合,确保了双功能纱布在具有优异的阳离子穿膜杀菌性能的同时,还具有很好的生物安全性,不会
对细胞增殖造成影响。
[0026]4、本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席夫碱化学接枝和整理液浸渍干燥工艺,无外加交联剂,便可制得具有优异抗菌保湿性能的新型双功能纱布,工艺、成分简单,性能优越,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医用敷料的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敷料,包括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的表面含有胍基抗菌剂和壳聚糖薄层;其中,所述胍基抗菌剂通过席夫碱反应稳定接枝在基材表面,再通过物理吸附将壳聚糖吸附在接枝了胍基抗菌剂的基材上,所述壳聚糖分别与胍基抗菌剂和基材通过氢键交联,在基材表面形成三维交联网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与胍基抗菌剂的质量比为1:2,所述胍基抗菌剂为聚六亚甲基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棉纱布,所述棉纱布采用高碘酸钠进行预处理。4.一种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棉纱布,再将清洗后的棉纱布置于高碘酸钠溶液中,在第一温度区间内真空避光反应,将反应后的棉纱布洗涤干燥,得到氧化棉纱布OCG;S2、将S1制得的OCG浸入胍基抗菌剂溶液中,再滴加三乙胺作为催化剂,室温下进行第一次反应得到第一溶液,之后在第一溶液加入氰基硼氢化钠,室温下进行第二次反应,第二次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后的OCG洗涤干燥,得到接枝了胍基抗菌剂的氧化棉纱布PCG;S3、将S2制得的PCG浸入壳聚糖

乙酸溶液中,在第二温度区间内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后的PCG洗涤干燥,得到所述医用敷料CPGC。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高碘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0

2.0g/L,棉纱布与高碘酸钠溶液的浴比为1:(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晓军杨超陈俊鹏李林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