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驱动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127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产生异响的情形的车辆用驱动桥。该车辆用驱动桥具备空腔(46)和将空腔(46)的一部分向侧方开口的开口部(48)而形成共振器(44),所述空腔形成于驱动桥壳体(14a)与第一收容壳体(36)的同驱动桥壳体(14a)相向的相向壁(36a)之间,以共振器(44)的共振频率(fh)比第一收容壳体的相向壁的固有频率(f1)低的方式设定空腔(46)的容积(V)及开口部(48)的容积(Vk)。这样,由于共振器(44)的共振频率(fh)比相向壁的固有频率(f1)低,所以即使相向壁以固有频率(f1)振动,空腔(46)内也不会共振,因此能够降低从驱动桥(14)产生的异响。响。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驱动桥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收容有第一起振元件的收容壳体隔开预定间隔地固定于驱动桥壳体的车辆用驱动桥,涉及降低从所述车辆用驱动桥发出的异响的技术。

技术介绍

[0002]公知有一种收容有第一起振元件的第一收容壳体隔开预定间隔地固定于收容车辆驱动用电动机的驱动桥壳体的车辆用驱动桥。例如,国际公开第2012/105353所记载的车辆用驱动桥就是这样的车辆用驱动桥。在国际公开第2012/105353的车辆用驱动桥中,例如收容有包含开关元件的DC/DC转换器的第一收容壳体隔开预定间隔地固定于所述驱动桥壳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另外,在上述那样的车辆用驱动桥中,有时会由于所述开关元件的开关工作而从例如DC/DC转换器产生振动。因此,例如在构成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的壁被从DC/DC转换器产生的振动激振而共振的情况下,会将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的壁作为振动源(声源)而使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的壁与所述驱动桥壳体或固定在所述驱动桥壳体上的第二收容壳体之间的空间(空腔)共振,有可能从车辆用驱动桥产生异响。
[0004]本专利技术是以以上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产生异响的情形的车辆用驱动桥。
[0005]第一专利技术的主旨是一种车辆用驱动桥,(a)所述车辆用驱动桥是收容有第一起振元件的第一收容壳体隔开预定间隔地固定于收容车辆驱动用电动机的驱动桥壳体的车辆用驱动桥,(b)所述车辆用驱动桥具备空腔和开口部而形成共振器,所述空腔形成于所述驱动桥壳体与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的同所述驱动桥壳体相向的第一相向壁之间,所述开口部将所述空腔的一部分向侧方开口,(c)以所述共振器的共振频率比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的第一相向壁的固有频率低的方式设定所述空腔的容积及所述开口部的容积。
[0006]另外,根据所述第一专利技术,第二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a)在所述驱动桥壳体固定有第二收容壳体,所述第二收容壳体与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的第一相向壁隔开预定间隔并收容有第二起振元件,(b)所述空腔形成于所述第一相向壁与所述第二收容壳体的同所述第一相向壁相向的第二相向壁之间,(c)以所述共振器的共振频率比所述第一相向壁的固有频率及所述第二相向壁的固有频率低的方式设定所述空腔的容积及所述开口部的容积。
[0007]另外,根据所述第二专利技术,第三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a)具备:第一隔壁,所述第一隔壁从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的包围所述空腔的周围的位置朝向所述驱动桥壳体突出;以及第二隔壁,所述第二隔壁从所述第二收容壳体朝向所述第一隔壁突出,(b)所述开口部以包围所述空腔的周围的方式连续地形成于所述第一隔壁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隔壁的顶端之间。
[0008]另外,根据所述第二专利技术,第四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a)形成有将所述第一收容壳体及所述第二收容壳体的包围所述空腔的周围的位置相互连结的周壁,(b)所述开口部由贯
通所述周壁的贯通孔形成。
[0009]另外,根据所述第四专利技术,第五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所述开口部由与所述贯通孔连接的筒状构件形成。
[0010]另外,根据所述第二专利技术,第六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a)具备从所述第二收容壳体的包围所述空腔的周围的位置朝向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突出的隔壁,(b)所述开口部以包围所述空腔的周围的方式连续地形成于所述隔壁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收容壳体之间。
[0011]另外,根据所述第一专利技术,第七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a)在所述驱动桥壳体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的第一相向壁相向的第三相向壁,(b)所述空腔形成于所述第一相向壁与所述第三相向壁之间,(c)以所述共振器的共振频率比所述第一相向壁的固有频率及所述第三相向壁的固有频率低的方式设定所述空腔的容积及所述开口部的容积。
[0012]另外,根据所述第七专利技术,第八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a)具备从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的包围所述空腔的周围的位置朝向所述驱动桥壳体突出的第三隔壁,(b)所述开口部以包围所述空腔的周围的方式连续地形成于所述第三隔壁的顶端与所述驱动桥壳体之间。
[0013]根据第一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驱动桥,(b)具备空腔和开口部而形成共振器,所述空腔形成于所述驱动桥壳体与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的同所述驱动桥壳体相向的第一相向壁之间,所述开口部将所述空腔的一部分向侧方开口,(c)以所述共振器的共振频率比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的第一相向壁的固有频率低的方式设定所述空腔的容积及所述开口部的容积。这样,由于所述共振器的共振频率比所述第一相向壁的固有频率低,所以即使所述第一相向壁以固有频率振动,所述空腔内也不会共振,因此能够降低从所述车辆用驱动桥产生的异响。
[0014]根据第二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驱动桥,(a)在所述驱动桥壳体固定有第二收容壳体,所述第二收容壳体与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的第一相向壁隔开预定间隔并收容有第二起振元件,(b)所述空腔形成于所述第一相向壁与所述第二收容壳体的同所述第一相向壁相向的第二相向壁之间,(c)以所述共振器的共振频率比所述第一相向壁的固有频率及所述第二相向壁的固有频率低的方式设定所述空腔的容积及所述开口部的容积。这样,由于所述共振器的共振频率比所述第一相向壁的固有频率及所述第二相向壁的固有频率低,所以例如即使所述第一相向壁以固有频率振动且所述第二相向壁以固有频率振动,所述空腔内也不会共振,因此能够降低从所述车辆用驱动桥产生的异响。
[0015]根据第三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驱动桥,(a)具备:第一隔壁,所述第一隔壁从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的包围所述空腔的周围的位置朝向所述驱动桥壳体突出;以及第二隔壁,所述第二隔壁从所述第二收容壳体朝向所述第一隔壁突出,(b)所述开口部以包围所述空腔的周围的方式连续地形成于所述第一隔壁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隔壁的顶端之间。根据这样形成的所述开口部的容积和所述空腔的容积,所述共振器的共振频率比所述第一相向壁及所述第二相向壁的固有频率低。
[0016]根据第四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驱动桥,(a)形成有将所述第一收容壳体及所述第二收容壳体的包围所述空腔的周围的位置相互连结的周壁,(b)所述开口部由贯通所述周壁的贯通孔形成。根据这样形成的所述开口部的容积和所述空腔的容积,所述共振器的共振频率比所述第一相向壁及所述第二相向壁的固有频率低。
[0017]根据第五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驱动桥,所述开口部由与所述贯通孔连接的筒状构件形成。根据这样形成的所述开口部的容积和所述空腔的容积,所述共振器的共振频率比所述
第一相向壁及所述第二相向壁的固有频率低。
[0018]根据第六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驱动桥,(a)具备从所述第二收容壳体的包围所述空腔的周围的位置朝向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突出的隔壁,(b)所述开口部以包围所述空腔的周围的方式连续地形成于所述隔壁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收容壳体之间。根据这样形成的所述开口部的容积和所述空腔的容积,所述共振器的共振频率比所述第一相向壁及所述第二相向壁的固有频率低。
[0019]根据第七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驱动桥,(a)在所述驱动桥壳体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的第一相向壁相向的第三相向壁,(b)所述空腔形成于所述第一相向壁与所述第三相向壁之间,(c)以所述共振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驱动桥,所述车辆用驱动桥是收容有第一起振元件的第一收容壳体隔开预定间隔地固定于收容车辆驱动用电动机的驱动桥壳体的车辆用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驱动桥具备空腔和开口部而形成共振器,所述空腔形成于所述驱动桥壳体与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的同所述驱动桥壳体相向的第一相向壁之间,所述开口部将所述空腔的一部分向侧方开口,以所述共振器的共振频率比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的第一相向壁的固有频率低的方式设定所述空腔的容积及所述开口部的容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桥壳体固定有第二收容壳体,所述第二收容壳体与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的第一相向壁隔开预定间隔并收容有第二起振元件,所述空腔形成于所述第一相向壁与所述第二收容壳体的同所述第一相向壁相向的第二相向壁之间,以所述共振器的共振频率比所述第一相向壁的固有频率及所述第二相向壁的固有频率低的方式设定所述空腔的容积及所述开口部的容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驱动桥具备:第一隔壁,所述第一隔壁从所述第一收容壳体的包围所述空腔的周围的位置朝向所述驱动桥壳体突出;以及第二隔壁,所述第二隔壁从所述第二收容壳体朝向所述第一隔壁突出,所述开口部以包围所述空腔的周围的方式连续地形成于所述第一隔壁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田慎悟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