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709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试验油藏的筛选;(2)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筛选;(3)产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筛选;(4)现场注入工艺的确定;(5)现场试验以及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油藏适应范围广;(2)实施工艺简单,针对性和可靠性强;(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生物乳化原油具有双重作用;(4)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生物表面活性剂与原油的接触面积,有效节省了大量化学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投资成本低、现场试验效果好,投入产出比大于1:5,提高采收率值>30%。>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三次采油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提高油田的原油采出率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油田通常采用水驱采油,但水驱采油后,油层还蕴藏着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石油无法用常规驱油技术进行有效开采。
[0003]近年来,微乳液驱油技术迅速发展,并在三次采油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与表面活性剂驱油相比,微乳液能够进一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且具有良好增溶原油的作用,还可以显著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其流动性,使残留于岩石中的原油流入油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
[0004]经文献检索,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510882903.1,专利技术申请名称为“一种应用于低渗透油田的均相微乳液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低渗透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均相微乳液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均相微乳液驱油剂配方组成:油与水体积比1:1,各组分浓度由各组分质量占油水总量的质量百分浓度表示,复配表面活性剂浓度2%~3.5%,助表面活性剂浓度4.5%~11%,电解质浓度2.5%~8.5%。主要解决了低渗透油田化学驱注入困难、适应性差及提高采收率能力低的问题。但是,该专利技术存在以下缺点不足:
[0005](1)微乳液驱油体系是利用化学方法在地面上进行制备,然后持续注入油藏进行驱油,注入量大,成本高;
[0006](2)微乳液驱油体系在油藏运移过程中由于不断吸附滞留及稀释,降低了体系与原油的作用效率;
[0007](3)微乳液驱油体系与原油作用后,乳化严重,存在后续破乳困难的问题;
[0008](4)微乳液驱油技术在油藏中的波及范围有限,导致实际现场应用中提高原油采收率程度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
[0010]本专利技术首先进行试验油藏的筛选;其次进行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微生物的激活及性能评价,筛选出相应的激活剂体系,一次乳化原油;然后进行产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的激活评价,筛选出合适的激活剂体系,二次乳化原油形成微乳液,强化原油,降低界面张力;进行现场驱油试验,分阶段注入激活剂体系,先后激活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和产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两次乳化原油进行驱替;最后评价现场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实施工艺简单,针对性和可靠性强,有效地扩大了微乳液驱油的应用效果。
[0011]技术方案: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1)试验油藏的筛选;
[0013](2)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筛选;
[0014](3)产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筛选;
[0015](4)现场注入工艺的确定;
[0016](5)现场试验以及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
[0017]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
[0018]首先向油藏的注水井注入适合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生长代谢的营养体系,随着注入水进入到油藏深部激活微生物产生鼠李糖脂、海藻糖脂、表面活性素、地衣素等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效降低界面张力,润湿剥离原油,从而与原油发生了第一次乳化;
[0019]然后,再注入激活产生助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生长代谢的营养体系,分泌产生丙醇,丁醇等助表面活性剂,在上述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基础上可以进步降低界面张力和润湿性,有效克服毛管阻力,进入到次级储渗空间,在油藏条件下与原油原位形成微乳液,从而与原油发生了第二次乳化,发挥洗油作用。
[0020]通过上述工艺使微生物产生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可以有效兼顾润湿性调控与超低界面性能,扩大了微生物原油乳化的作用范围,增强了微生物的原油作用效果,从而提高了微生物驱油的现场试验效果。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具有油藏适应范围广的特点,油藏温度<95℃,原油粘度<10000mPa.s,地层水矿化度<80000mg/L,渗透率>50
×
10
‑3μm2,且油藏同时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和产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
[0023](2)本专利技术具有实施工艺简单,针对性和可靠性强,既能扩大了波及体积又能提高洗油效率,激活剂体系利用率高;
[0024](3)本专利技术的微生物乳化原油具有双重作用,既能实现油藏条件下微生物原位一次乳化原油,基础之上又能产生微乳液进入到次级储渗空间二次乳化原油。
[0025](4)本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生物表面活性剂与原油的接触面积,而且有效地节省了大量化学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具有投资成本低、现场试验效果好的优点,投入产出比大于1:5,提高采收率值>3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在本申请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该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而言,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与单独的点值逐渐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申请中具体公开。
[002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1)试验油藏的筛选;
[0029]步骤(1)中试验油藏的筛选的具体标准为:油藏温度<95℃,原油粘度<10000mPa.s,地层水矿化度<80000mg/L,渗透率>50
×
10
‑3μm2,且油藏的地层水同时存在
至少一种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和至少一种产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
[0030]所述的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为假单胞菌、红球菌、迪茨氏菌、芽孢杆菌、棒状杆菌中的至少一种。
[0031]所述的产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为乳杆菌、肠杆菌、梭菌中的至少一种。
[0032](2)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筛选:
[0033]取适量(50mL~150mL,优选100mL)目标油井地层水置于培养容器(例如培养瓶或培养皿)中,向培养容器中添加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中的微生物碳源、氮源、磷源,在目标油藏温度下静置培养10~15d,采用正交实验对微生物碳源、氮源、磷源、的成分浓度进行优化,根据激活后样品的产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确定最优的微生物碳源、氮源、磷源的浓度,然后再激活后的微生物浓度为指标,确定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中其他成分的浓度,优化确定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其中:
[0034]待筛选的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中其他成分为氯化亚铁和二水氯化钙。
[0035]更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微生物碳源为菜籽油、大豆油、甘油中的一种;微生物氮源为硝酸钠、硝酸铵、谷氨酸钠、硫酸铵中的一种;微生物磷源为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铵中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试验油藏的筛选;(2)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筛选;(3)产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筛选;(4)现场注入工艺的确定;(5)现场试验以及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试验油藏的筛选的具体标准为:油藏温度<95℃,原油粘度<10000mPa.s,地层水矿化度<80000mg/L,渗透率>50
×
10
‑3μm2,且油藏的地层水同时存在至少一种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和至少一种产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为假单胞菌、红球菌、迪茨氏菌、芽孢杆菌、棒状杆菌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产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为乳杆菌、肠杆菌、梭菌中的至少一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筛选的具体步骤为:取适量目标油井地层水置于培养容器中,再向培养容器中添加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中的微生物碳源、氮源、磷源,在目标油藏温度下静置培养10~15d,采用正交实验对微生物碳源、氮源、磷源的成分浓度进行优化,根据激活后样品的产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确定最优的微生物碳源、氮源、磷源的浓度,然后再以激活后的微生物浓度为指标确定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中其他成分的浓度,优化确定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其中: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中其他成分为氯化亚铁和二水氯化钙。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微生物碳源为菜籽油、大豆油、甘油中的一种;微生物氮源为硝酸钠、硝酸铵、谷氨酸钠、硫酸铵中的一种;微生物磷源为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铵中的一种;目标油井地层水的用量为50~150mL。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微生物碳源的浓度为5~20g/L,微生物氮源的浓度为3~12g/L,微生物磷源的浓度为4~8g/L,氯化亚铁的浓度为0.05~0.2g/L,二水氯化钙的浓度为0.5~2g/L。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筛选中的激活后样品的指标为:产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1mN/m、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浓度≥108个/mL。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原位微乳体系驱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产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筛选的具体步骤为:在步骤(2)确定的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体系的基础上,向其中添加产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激活剂体系中的微生物碳源、氮源、磷源,在目标油藏温度下静置培养5~10d,采用正交实验对微生物碳源、氮源、磷源的成分浓度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彩风李阳曹嫣镔高光军曹功泽刘涛耿雪丽陈琼瑶丁明山赵润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