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巡检机器人外壳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07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巡检机器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外巡检机器人外壳组件,包括主壳体、底板和云台盖板;主壳体与底板相匹配,共同形成用于安装机器人本体的空间;在主壳体的内侧表面设有主壳体内部加强筋;在主壳体的顶部形成凸起部位,凸起部位的内部空间构成用于安装云台的云台安装孔,云台盖板位于该凸起部位的顶部,并盖合在云台上;云台安装孔的出口位置还设置有防水格栅,云台盖板与防水格栅紧密压合,从而将云台安装孔的出口密封。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采用防撞系统、通讯接口的密封件等附加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人防撞、防水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解决了机器人防撞、防水问题,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实现。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外巡检机器人外壳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室外巡检机器人外壳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室外巡检机器人是靠机器人自身携带的电池提供电能,控制并驱动机器人工作。为了确保室外巡检机器人一次充电后,能工作较长时间,现有的室外巡检机器人的外壳大多比较薄,缺乏专门的防撞、防水设计,导致机器人防撞、防水能力较差,难以适用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工况点的巡检工作。
[0003]针对机器人的防撞问题,目前,本领域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类技术方案:
[0004]第一类技术方案为智能防撞技术,通过机器人的激光信号装置或其他感应装置将巡检路线上可能与机器人发生碰撞的障碍物的信号发送给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由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控制机器人减速、停止前进或绕行,从而避免发生碰撞。智能防撞技术通常能够避免机器人发生碰撞,但也存在一些技术缺陷:机器人的控制程序较为复杂,对主控芯片的性能有相当高的要求——目前主要使用进口芯片,致使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
[0005]第一类技术方案为机械防撞技术,亦即给机器人安装类似于汽车保险杠之类防撞物件。例如,第201810109115.2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轮式机器人防撞器,包括主梁组件(1)、撞击梁组件(2)、滑动缓冲组件(3)和侧面防撞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梁组件(1)包括主梁(1

1)、滑槽(1

2)、中间槽杆(1

3)、中间槽(1

5)、横杆滑槽(1

6)和挡棱(1

7),主梁(1

1)的后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中间槽杆(1

3),中间槽杆(1

3)上设置有中间槽(1

5),中间槽(1

5)的前端贯穿主梁(1

1),中间槽(1

5)的后端贯穿中间槽杆(1

3),主梁(1

1)的上端设置有滑槽(1

2),主梁(1

1)后端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横杆滑槽(1

6),横杆滑槽(1

6)的上下外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挡棱(1

7);主梁(1

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滑动缓冲组件(3);所述的撞击梁组件(2)包括中间杆(2

1)、限位销(2

2)、缓冲弹簧I(2

3)、挡凸(2

4)、撞击梁(2

5)、中连柱(2

6)、圆形凸柱(2

7)和连接杆(2

8),中间杆(2

1)滑动连接在中间槽(1

5)上,中间杆(2

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限位销(2

2),限位销(2

2)位于中间槽杆(1

3)的后方,中间杆(2

1)前端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挡凸(2

4),中间杆(2

1)上套接连接有缓冲弹簧I(2

3),缓冲弹簧I(2

3)位于主梁(1

1)与挡凸(2

4)之间,中间杆(2

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撞击梁(2

5),中间杆(2

1)的前端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中连柱(2

6),中连柱(2

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

8),连接杆(2

8)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形凸柱(2

7);所述的侧面防撞组件(4)包括侧防撞梁(4

1)、竖杆(4

2)、横杆(4

3)、圆形凸柱滑槽(4

4)和槽杆(4

5),侧面防撞组件(4)设置有两个,侧防撞梁(4

1)的前端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竖杆(4

2),竖杆(4

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横杆(4

3),两个横杆(4

3)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横杆滑槽(1

6)内,槽杆(4

5)上设置有圆形凸柱滑槽(4

4),槽杆(4

5)固定连接在侧防撞梁(4

1)的上端,槽杆(4

5)与侧防撞梁(4

1)之间呈三十度角,两个圆形凸柱(2

7)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圆形凸柱滑槽(4

4)内。
[0006]第201810109115.2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能够较好地解决机器人的防撞问题,但是其缺
陷也是明显的,主要是防撞器结构复杂,重量较大,安装在机器人上之后,或者会使机器人运转不灵活,或者需要大幅度提高机器人的功率,从而消耗更多的能量。
[0007]针对机器人的防水问题,第201920614011.7号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水式室外电力巡检机器人,包括车体,车体外侧设有由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而成的车体外壳,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内侧均设有防水透气膜,靠近进风口一侧的车体内设有循环风扇;所述车体一端设有激光导航组件,激光导航组件上端延伸至上壳体外侧,激光导航组件和上壳体的连接处设有防水胶层,防水胶层顶部设有连接上壳体的密封盖。
[0008]第201920614011.7号技术专利能够较好地解决机器人的防水问题,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局限。例如,在昼夜温差大的工况点,该技术中的防水胶层极易老化,从而影响其防水效果。
[0009]除存在上述技术缺陷外,现有技术没有将机器人的防撞与防水问题作为一个总的专利技术构思予以考虑,从而导致最终形成的技术方案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的室外巡检机器人防撞、防水功能差的技术缺陷,该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1]一种室外巡检机器人外壳组件,包括主壳体、底板和云台盖板,主壳体与底板相匹配,共同形成用于安装机器人本体的空间;在主壳体的内侧表面设有主壳体内部加强筋;在主壳体的顶部形成凸起部位,凸起部位的内部空间构成用于安装云台的云台安装孔,云台盖板位于该凸起部位的顶部,并盖合在云台上;云台安装孔的出口位置还设置有防水格栅,云台盖板与防水格栅紧密压合,从而将云台安装孔的出口密封。
[0012]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技术构思是:(1)通过在主壳体的内侧表面设置主壳体内部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外巡检机器人外壳组件,包括主壳体、底板和云台盖板,主壳体与底板相匹配,共同形成用于安装机器人本体的空间;其特征在于:在主壳体的内侧表面设有主壳体内部加强筋;在主壳体的顶部形成凸起部位,凸起部位的内部空间构成用于安装云台的云台安装孔,云台盖板位于该凸起部位的顶部,并盖合在云台上;云台安装孔的出口位置还设置有防水格栅,云台盖板与防水格栅紧密压合,从而将云台安装孔的出口密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巡检机器人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内部加强筋有多条,多条主壳体内部加强筋以纵横交错的连接方式设置在主壳体的内侧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巡检机器人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前防撞板,前防撞板位于主壳体的前端底部,且固定安装在底板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巡检机器人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板用铝合金制作。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巡检机器人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板的尾端通过螺丝和螺帽与底板的前端紧固连接,前防撞板的前端凸出到主壳体的前端之外。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巡检机器人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防撞板的前端两侧设置碰撞传感器,碰撞传感器与室外巡检机器人的主控芯片通讯连接,在前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帆辛建波徐波刘凯杨鹤刘嘉林谋宋爱国熊美珍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