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98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端盖和集流构件。电极组件容纳于壳体内,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第一极耳。端盖盖合于壳体的开口,端盖上设有注液孔。集流构件容纳于壳体内,并位于端盖面向主体部的一侧,集流构件用于连接第一极耳和端盖,以实现端盖与极耳电连接。集流构件设有第一中心孔和导流通道,第一中心孔与注液孔相对设置,导流通道被配置为供从注液孔进入电池单体内部的至少部分电解液进入主体部内。从注液孔进入到电池单体内部的电解液能够更加容易地浸润电极组件,提高了注液效率,并提高了电解液对电极组件的浸润效果。极组件的浸润效果。极组件的浸润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等。
[0003]电池单体一般包括壳体、电极组件和端盖,端盖盖合于壳体,以为电极组件和电解液提供密闭空间,电池单体通过电极组件和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输出电能。目前,一般是通过端盖上的注液孔向电池单体内部注入电解液,电解液浸润电极组件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以改善电解液浸润电极组件困难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具有开口;电极组件,容纳于壳体内,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第一极耳,第一极耳凸出于主体部的一端;端盖,盖合于开口,端盖上设有注液孔;集流构件,容纳于壳体内,并位于端盖面向主体部的一侧,集流构件用于连接第一极耳和端盖,以实现端盖与第一极耳电连接;其中,集流构件设有第一中心孔和导流通道,在第一中心孔的轴向上,第一中心孔与注液孔相对设置,导流通道被配置为供从注液孔进入电池单体内部的至少部分电解液进入主体部内。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集流构件上设有第一中心孔和导流通道,通过注液孔向电池单体内部注入电解液的过程中,电解液不仅能够沿着集流构件的第一中心孔向主体部内部流动,还能够沿着集流构件的导流通道向主体部的内部流动,以浸润极片。这种结构增加了电解液向主体部内部流动的通道,从而使得通过注液孔进入到电池单体内部的电解液能够更加容易地浸润电极组件,提高了注液效率,并提高了电解液对电极组件的浸润效果。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构件具有相对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外表面面向端盖,内表面面向第一极耳;导流通道包括导流孔,导流孔贯穿集流构件的外表面和内表面。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孔贯穿集流构件的外表面和内表面,通过注液孔进入到电池单体内部的电解液,能够直接通过导流孔从集流构件的面向端盖的一侧流动至面向主体部的一侧,以使电解液进入到主体部内部,以浸润极片。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孔偏离第一中心孔,以与第一中心孔彼此独立。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孔偏离第一中心孔,有利于导流孔的成型加工,集流构件具有较好的强度。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孔贯穿第一中心孔的孔壁。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孔贯穿第一中心孔的孔壁,使得导流孔与第一中心孔连通,使得电解液能够在导流孔和第一中心孔内彼此流动。若进入到导流孔内的电解液无法及时的进入到主体部内,电解液能够从导流孔流入到第一中心孔内,以通过第一中心孔进入到
主体部内。若进入到第一中心孔内的电解液无法及时的进入到主体部内,电解液能够从第一中心孔流入到导流孔内,以通过导流孔进入到主体部内。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孔沿第一中心孔的径向延伸。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孔沿第一中心孔的径向延伸,使得电解液能够在导流孔内沿第一中心孔的径向流动,增大了电解液在导流孔内的流动范围,使得电解液能够从导流孔的多个区域进入到主体部的内部,提高注液效率以及电解液对电极组件的浸润效果。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通道包括多个导流孔,多个导流孔围绕第一中心孔周向间隔分布。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导流孔围绕第一中心孔周向间隔分布,电解液能够沿着多个导流孔向主体部内部流动,提高注液效率以及电解液对电极组件的浸润效果。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具有抵靠面,抵靠面用于与外表面抵靠;端盖上设有凹部,凹部从抵靠面沿背离主体部的方向凹陷,凹部与注液孔连通,在第一中心孔的轴向上,凹部与至少一个导流孔相对设置。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凹部与注液孔连通,在通过注液孔向电池单体内部注入电解液的过程中,电解液能够进入到凹部内。由于凹部与至少一个导流孔相对设置,使得进入凹部内的电解液能够直接进入到至少一个导流孔内。保证在通过注液孔向电池单体内部注入电解液的过程中,电解液能够更加容易、快速地进入导流孔内,在提高电解液对电极组件的浸润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注液效率。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具有位于凹部内的出液面,注液孔的一端贯穿出液面,出液面与外表面间隙设置。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出液面与外表面间隙设置,使得注液孔与凹部处于连通状态,便于电解液从注液孔进入至凹部内,有利于在通过注液孔向电池单体内部注入电解液的过程中,电解液沿着导流孔向主体部的内部流动。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通道包括导流槽,导流槽设置于集流构件面向所述第一极耳的一侧,第一中心孔与导流槽连通。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槽设置于集流构件面向第一极耳的一侧,并与第一中心孔连通,通过注液孔进入到电池单体内部的电解液先进入到第一中心孔内,一部分电解液通过第一中心孔进入到主体部内部,另一部分电解液沿着导流槽侧向流动,最终从导流槽进入到主体部的内部。导流槽增大了电解液侧向流动范围,使得电解液更容易且更快速地进入到主体部内。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构件包括:本体部,用于抵靠于端盖,第一中心孔设置于本体部;两个抵靠部,用于抵靠于第一极耳,两个抵靠部均凸设于本体部背离端盖的一侧,两个抵靠部分别位于第一中心孔在径向上的两侧,两个抵靠部之间形成导流槽。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体部上凸设有两个抵靠部,两个抵靠部之间形成导流槽,使得本体部与主体部之间形成较大的供电解液流动的空间增大电解液侧向流动的范围,以更好进入电极组件。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抵靠部呈“V”形,两个抵靠部背对设置。
[0026]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呈“V”形结构的抵靠部背对设置,使得两个抵靠部之间的导流槽为在第一中心孔的位置的宽度最小的渐变结构,增大了电解液在导流槽内流动范围,
以使电解液能够从导流槽的多个区域进入到主体部的内部,使得电解液更容易且更快速地进入到主体部内。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与抵靠部焊接并形成焊印,焊印沿着抵靠部的轨迹延伸。
[0028]上述技术方案中,焊印沿着抵靠部的轨迹延伸,使得焊印也呈V形,使得整个抵靠部与第一极耳紧密连接。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设有第二中心孔,在第一中心孔的轴向上,第二中心孔与第一中心孔相对设置。
[0030]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中心孔与第一中心孔相对设置,在通过注液孔向电池单体内部注入电解液的过程中,进入第一中心孔的电解液能够快速进入到第一中心孔内,以浸润极片。
[0031]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第一方面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箱体,用于容纳电池单体。
[0032]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电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开口;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端盖,盖合于所述开口,所述端盖上设有注液孔;集流构件,容纳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端盖面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集流构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端盖,以实现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其中,所述集流构件设有第一中心孔和导流通道,在第一中心孔的轴向上,所述第一中心孔与所述注液孔相对设置,所述导流通道被配置为供从所述注液孔进入所述电池单体内部的至少部分电解液进入所述主体部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构件具有相对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外表面面向所述端盖,所述内表面面向所述第一极耳;所述导流通道包括导流孔,所述导流孔贯穿所述集流构件的外表面和内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偏离所述第一中心孔,以与所述第一中心孔彼此独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贯穿所述第一中心孔的孔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沿所述第一中心孔的径向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包括多个所述导流孔,多个所述导流孔围绕所述第一中心孔周向间隔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具有抵靠面,所述抵靠面用于与所述外表面抵靠;所述端盖上设有凹部,所述凹部从所述抵靠面沿背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凹陷,所述凹部与所述注液孔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华圣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