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对地漏电动作保护器,用于三相四线中性点直接接地的配电线路中。
技术介绍
已有的用于配电线路上的漏电保护器有普通电流型和鉴相鉴幅型。鉴相鉴幅型如《集成化时控鉴幅触电保护器》(专利号为90218201.3),有较好的触电保护作用,但它将突变漏电视为触电而动作。由于配电线路分布面较大,用户较多,发生几十毫安突变漏电的几率较多(也是配电网所允许的),因此鉴相鉴幅型动作较多,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相对较大;已有技术中,中国农业大学腾松林教授的《触电漏电保护器及其应用》(1993年出版)第120页中所描述的触电电流波形图及相关论述,为触电保护提供了动作依据。已有的漏电保护器执行机构中,有的磁保持接触器,在运行时不耗电,但保护器辅助电源故障时不能跳闸;也有的磁保持接触器,在保护器辅助电源故障时可以跳闸,但运行时要有一个保持在吸合状态的继电器与其配合,继电器要耗电。
技术实现思路
对《集成化时控鉴幅触电保护器》作进一步的改进,使保护器只在漏电矢量超限时或有触电信号并达到动作值时动作,对突变漏电,如果漏电矢量未超限,则不动作,以利于可靠供电;并对保护器的继电控制电路作改进,使磁保持接触器既能在运行时不耗电,又能在停电时释放。本技术由零序电流互感器(TA0)、信号分析控制器、交流接触器(KM)顺次相接供电线路的相线,经交流接触器的常开主触点并与零线一起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磁环,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线圈接信号分析控制器中的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信号分析控制器的输出端接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本技术的特征在于信号放大电路中运放(A2)的输出端,接电阻(R9),电阻(R9)的另一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电智能漏电保护器,由零序电流互感器(TA0)、信号分析控制器、交流接触器(KM)顺次相接:供电线路的相线,经交流接触器的常开主触点并与零线一起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磁环,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线圈接信号分析控制器中的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信号分析控制器的输出端接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信号放大电路中运放(A2)的输出端,接电阻(R9),电阻(R9)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10)和跟随器(A3)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5V电源,跟随器(A3)的输出端接电阻(R11),电阻(R11)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12)和单片机(MCU)的第18脚;变压器(T)的次级接分压电阻(R12、R13),分压点接比较器(A4)的反相输入端,比较器(A4)的输出端接二极管(V10)的正极,二极管(V10)的负极并接电阻(R14)和单片机的第3脚;单片机的第1脚经电阻(R18)接三极管(VT2)的基极,三极管(VT2)的集电极接继电器(K1)的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电智能漏电保护器,由零序电流互感器(TA0)、信号分析控制器、交流接触器(KM)顺次相接供电线路的相线,经交流接触器的常开主触点并与零线一起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磁环,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线圈接信号分析控制器中的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信号分析控制器的输出端接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信号放大电路中运放(A2)的输出端,接电阻(R9),电阻(R9)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10)和跟随器(A3)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5V电源,跟随器(A3)的输出端接电阻(R11),电阻(R11)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12)和单片机(MCU)的第18脚;变压器(T)的次级接分压电阻(R12、R13),分压点接比较器(A4)的反相输入端,比较器(A4)的输出端接二极管(V10)的正极,二极管(V10)的负极并接电阻(R14)和单片机的第3脚;单片机的第1脚经电阻(R18)接三极管(VT2)的基极,三极管(VT2)的集电极接继电器(K1)的线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电智能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