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泉专利>正文

多功能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82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插头,由电子自控部分、插片变角部分和外壳组成,其特征在于:可控硅、继电器、二极管、电阻器和发光二极管构成电子自控部分,二极管(D↓[1])、(D↓[2])、(D↓[3])、(D↓[4])、构成桥式整流电路,其直流正端与可控硅(SCR)的(K)极连接,可控硅(SCR)的(P)极与继电器(J↓[1])串连后和电容器(C)并联,其端通过电阻器(R↓[2])与直流负端连接;交流输入端连接继电器(J↓[1])静触点,交流输出端连接动触点,继电器(J↓[1])为双刀单掷式;可控硅(SCR)的控制极(G)通过电阻器(R↓[4])与电器外壳导通,二极管(D↓[5])正端与电器外壳导通,负端连接E;发光二极管(LED↓[1])与电阻器(R↓[1])串联,并于交流输入端,发光二极管(LED↓[2])与电阻器(R↓[3])串联,并于交流输出端,发光二极管(LED↓[2])与电阻器(R↓[3])串联,并于交流输出端。“I”型滑板、“V”型转动板、复位弹簧、电源插片、地极插片及凸台、转轴构成插片变角部分,“V”型转动板(11)的一端插入“I”形滑板中部的凹陷处,“I”形滑板(4)的后端凸起上装复位弹簧(7),其上有两个定轴(21)的穿出孔;地极插片(5)用转轴(3)装入凸台(2)中央的凹槽内,其顶端一侧为弧形。(*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电源插头。现有技术中的家用电器电源插头有单相插头和三角插头两种。这两种插头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要与其相应的插座配合使用,性能单一。而且在三角插头的使用过程中,遇到安装地线不规范或不安装地线的情况时,就失去了它的作用,潜伏着事故的隐患。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装地线防漏电,能与任何单相插座或三角插座配合使用,并能指示电源的多功能插头。本技术由电子自控部分,插片变角部分及外壳构成电子自控部分的作用是电器外壳一但漏电,立即关断电源,以及时避免漏电造成的人生伤亡事故。它由可控硅、继电器,二极管、电阻器、电容器和发光二极管组成。可控硅(SCR)、继电器(J1)电阻器(R2)组成开关电路。可控硅(SCR)的阴极(P)和阳极(K)与继电器(J1)线圈串联,直接控制线圈电流,控制极(G)通过电阻器(R4)与电器外壳连接。开关电路的电源是交流市电经二级管(D1)(D2)(D3)(D4)整流,并由电阻器(R2)降压后供给,电容器(C)稳定(P)(K)极电位。电阻器(R1)和发光二极管(LED1)组成电源指示电路,电阻器(R3)和发光二极管(LED2)组成开关电路工作指示电路。二极管(D5)正端与电器外壳连接,负端(E)连接地极插片,以避免插座地端误接电源造成的危险。插片变角部分的作用是变化插片的相对角度,以至能与任何单相插座或三角插座相配合。它由“I”形滑板、“V”形转动板、复位弹簧、电源插片、地极插片及凸台,转轴组成。“I”形滑板(4)上有两个定位轴(21)的穿出孔,后端有固定复位弹簧(7)的凸起,能前后滑动;“V”形转动板(11)上固定电源插片(12),其一端插入“I”形滑板(4)中部的凹陷处;复位弹簧(7)的底端装入定位槽(22)内;地极插片(5)用转轴(3)装入凸台(2)中央的凹槽内;其顶端一侧为弧形,能在壳外绕转轴(3)沿凹槽成90度旋转,并能推动“I”形滑板(4)沿定位轴(21)滑动,使电源插片(12)从斜对转为平行。外壳(10)为长方形,前部底端有安装插片变角部分的凸起;后端有电源线穿出孔(9),内部呈阶梯状。壳盖(8)为长方槽形,其前部有发光二极管(LED1)(LED2)的穿出孔(13);前端有配合外壳(10),并对称的圆柱,内有螺孔。电子自控部分用印制电路板(6)装在壳内。印制电路板(6)前端备有地极插片的穿出槽,其两旁有对称的“L”形触片(14);继电器(J1)装在方壳(18)内;后部有三个安装电源线的接线柱(19)及与其配合的螺棒(15);后端有一块长方形的电源线固定板(17)及与其配合的螺棒(16)。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有安全保护系数高,功能健全,使用方便等优点,更适于家用电器的使用。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器原理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图。附图3是电路板部局示意图。附图4是插片变角部分俯视剖面图。本技术的实施例;图2所示的外壳(10)内安装电子自控部分的印制电路板(6)和插片变角部分;地极插片(5)能绕转轴(3)沿凹槽成90度旋转,使电源插片(12)相对变角;壳盖上有两个发光二极管(LED1)(LED2)的穿出孔(13);前端有配合外壳(10),并对称的圆柱,内有螺孔。印制电路板(6)上有电源线的三个接线柱(19)及与其相配合的螺棒(15);后端有一块长方形的电源线固定板(17)及与其相配合的螺棒(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插头,由电子自控部分、插片变角部分和外壳组成,其特征在于可控硅、继电器、二极管、电阻器和发光二极管构成电子自控部分,二极管(D1)、(D2)、(D3)、(D4)、构成桥式整流电路,其直流正端与可控硅(SCR)的(K)极连接,可控硅(SCR)的(P)极与继电器(J1)串连后和电容器(C)并联,其端通过电阻器(R2)与直流负端连接;交流输入端连接继电器(J1)静触点,交流输出端连接动触点,继电器(J1)为双刀单掷式;可控硅(SCR)的控制极(G)通过电阻器(R4)与电器外壳导通,二极管(D5)正端与电器外壳导通,负端连接E;发光二极管(LED1)与电阻器(R1)串联,并于交流输入端,发光二极管(LED2)与电阻器(R3)串联,并于交流输出端。“I”型滑板、“V”型转动板、复位弹簧、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泉
申请(专利权)人:陈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