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气低氮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生物质气净化器及空气进气管;燃烧器本体内设有炉膛及点火嘴;生物质气净化器上连接有重组分管、第一轻组分管及第二轻组分管;重组分管与炉膛的上部连通;第一轻组分管与炉膛的下部连通且位于点火嘴下方;第二轻组分管与炉膛的中部连通;空气进气管包括第一空气管及第二空气管,第一空气管位于第一轻组分管的出气口上部,第二空气管位于第二轻组分管与重组分管之间。上述通过生物质气净化器将生物质气进行过滤净化,将净化后的可燃气体再输至燃烧器本体,使生物质气在燃烧器中空燃比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能够降低排放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使烟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使烟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使烟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气低氮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质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气低氮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质颗粒是以废木料、农作物作为原材料压缩成颗粒状的易于运输、燃烧的物质。目前,生物质颗粒的利用手段主要是生物质气化和生物质直接燃烧。
[0003]由于生物质气化是将生物质通过高温裂解的方式,将生物质以可燃气体的方式储存,然后再输至需要用气的地方,燃烧后产生热能,因此,生物质气化逐渐被大家接受及利用。生物质高温裂解所得的可燃气体,也称作生物质气,其由重分子烃类、低分子烃类、一氧化碳和氢气组成,由于存在重分子烃类的不稳定组分,导致生物质气在燃烧器中空燃比难于控制,使得生物质气在燃烧时易燃烧不充分而产生黑烟或者过多的空气在高温中生产氮氧化物,增加排放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目前,尚未有较好的处理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质气低氮燃烧器,解决上述传统的问题,其能够降低排放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使烟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生物质气低氮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与所述燃烧器本体相连的生物质气净化器及空气进气管;所述燃烧器本体内设有炉膛及位于所述炉膛内的点火嘴;所述生物质气净化器上连接有重组分管、第一轻组分管及第二轻组分管;所述重组分管与所述炉膛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一轻组分管与所述炉膛的下部连通且位于所述点火嘴下方;所述第二轻组分管与所述炉膛的中部连通;所述空气进气管包括第一空气管及第二空气管,所述第一空气管位于所述第一轻组分管的出气口上部,所述第二空气管位于所述第二轻组分管与所述重组分管之间。
[0007]优选地,所述生物质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滤芯,所述壳体设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及第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滤芯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轻组分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侧边且与所述第二轻组分管连通;所述滤芯分为滤气部分及集液部分,所述滤气部分的中下部设有与所述壳体内连通的滤气口,所述集液部分设有与所述重组分管连通的集液出口。
[0008]优选地,所述滤芯为上宽下窄设置。
[0009]优选地,所述滤气部分内填充有不锈钢球、塑料球或填料球中的至少一种。
[0010]优选地,所述滤气口为向上倾斜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集液部分上安装有液位变送器,所述重组分管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液位变送器电性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燃烧器本体的上端安装有烟气排放管,所述烟气排放管上安装第一氮氧化物检测仪及第二氮氧化物检测仪,所述第一氮氧化物检测仪位于所述烟气排放管的
中下部,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仪位于所述烟气排放管的中上部。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轻组分管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第二轻组分管上安装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空气管上安装有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二空气管上安装有第五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第四控制阀、第一氮氧化物检测仪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控制阀与所述第五控制阀、第二氮氧化物检测仪电性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烟气排放管内安装有高温烟气利用设备。
[0015]优选地,所述重组分管的出口上安装有雾化喷嘴。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的生物质气低氮燃烧器通过生物质气净化器将生物质气进行过滤净化,将净化后的可燃气体再输至燃烧器本体,使生物质气在燃烧器中空燃比得到有效控制,该燃烧器通过将净化后的可燃气体分为第一轻组分管和第二轻组分管,再配搭第一空气管和第二空气管,分批次地对生物质气进行燃烧,可使其充分燃烧,同时根据热量的需求,调整燃烧器本体上下部分的燃料,对其燃烧热能进行调整,并且将生物质气净化器过滤下来的重分子烃类,再喷射入燃烧器本体内,以及调整空气进气量,使其充分燃烧,以提高空气利用率,降低空气在高温环境中与氮气结合生成氮氧化物的情况发生,从而能够降低排放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使烟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生物质气低氮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的生物质气净化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所示的燃烧器本体的内部管路布置示意图。
[0021]图中:10、燃烧器本体;11、炉膛;12、点火嘴;13、烟气排放管;130、第一氮氧化物检测仪;131、第二氮氧化物检测仪;20、生物质气净化器;21、重组分管;210、第一控制阀;22、第一轻组分管;220、第二控制阀;23、第二轻组分管;230、第三控制阀;24、壳体;240、进气口;241、第一出气口;242、第二出气口;25、滤芯;250、滤气部分;251、集液部分;252、滤气口;253、集液出口;254、液位变送器;30、空气进气管;31、第一空气管;310、第四控制阀;32、第二空气管;320、第五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
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0025]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生物质气低氮燃烧器,其包括燃烧器本体10、与所述燃烧器本体10相连的生物质气净化器20及空气进气管30;所述燃烧器本体10内设有炉膛11及位于所述炉膛11内的点火嘴12;所述生物质气净化器20上连接有重组分管21、第一轻组分管22及第二轻组分管23;所述重组分管21与所述炉膛11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一轻组分管22与所述炉膛11的下部连通且位于所述点火嘴12下方;所述第二轻组分管23与所述炉膛11的中部连通;所述空气进气管30包括第一空气管31及第二空气管32,所述第一空气管31位于所述第一轻组分管22的出气口上部,所述第二空气管32位于所述第二轻组分管23与所述重组分管21之间。
[0026]上述生物质气低氮燃烧器通过生物质气净化器20将生物质气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气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本体、与所述燃烧器本体相连的生物质气净化器及空气进气管;所述燃烧器本体内设有炉膛及位于所述炉膛内的点火嘴;所述生物质气净化器上连接有重组分管、第一轻组分管及第二轻组分管;所述重组分管与所述炉膛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一轻组分管与所述炉膛的下部连通且位于所述点火嘴下方;所述第二轻组分管与所述炉膛的中部连通;所述空气进气管包括第一空气管及第二空气管,所述第一空气管位于所述第一轻组分管的出气口上部,所述第二空气管位于所述第二轻组分管与所述重组分管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气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滤芯,所述壳体设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及第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滤芯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轻组分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侧边且与所述第二轻组分管连通;所述滤芯分为滤气部分及集液部分,所述滤气部分的中下部设有与所述壳体内连通的滤气口,所述集液部分设有与所述重组分管连通的集液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气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上宽下窄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气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照,廖祥信,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迪能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