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731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容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保温容器,包括:箱体,箱体具有开口;箱盖,箱盖可操作地盖合于箱体的开口上;保温容器还包括:防护底托,包覆界定箱体的底面的棱边;防护底托具有与箱体的底面相对设置的底面覆盖部、由底面覆盖部的四周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周侧覆盖部;且底面覆盖部至少覆盖部分箱体的底面,第一周侧覆盖部至少覆盖部分箱体的侧周;其中,第一周侧覆盖部上设有可操作地嵌入箱体内的第一扣合件。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得保温容器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且保温容器易于维护,维护成本低。维护成本低。维护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温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物流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温容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保温容器,在容器内放置货物后,再把盖子盖在箱体上,再进行配送,像这类保温容器,一般外尺寸为600*400*300mm,内容积约45升,这类保温容器主要应用于生鲜配送,在冷库将预冷的生鲜或冻品分拣后,与蓄冷板一起装入分装到保温容器,然后配送入户,通常45升的保温容器具备多个订单同时存放的能力,而多个订单又由不同的入户地址,这类容器使用频率高,使用及操作环境也相对复杂,现有的保温容器材质单一,像常规的如EPP材料的发泡泡沫箱,韧性好但刚性较差,易于被尖锐推车,周转工具刮伤刺破等等,极易影响保温容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容器,使得保温容器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且保温容器易于维护,维护成本低。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保温容器,包括:
[0005]箱体,所述箱体具有开口;
[0006]箱盖,所述箱盖可操作地盖合于所述箱体的所述开口上;
[0007]所述保温容器还包括:
[0008]防护底托,包覆界定所述箱体的底面的棱边;所述防护底托具有与所述箱体的底面相对设置的底面覆盖部、由所述底面覆盖部的四周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周侧覆盖部;且所述底面覆盖部至少覆盖部分所述箱体的底面,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覆盖部分至少所述箱体的侧周;
[0009]其中,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上设有可操作地嵌入所述箱体内的第一扣合件。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合件包括: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内表面的第一纵向筋条;所述箱体的侧周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一纵向筋条嵌入的第一纵向凹槽。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合件还包括: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内表面的第一横向筋条;
[0012]所述箱体的侧周上还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一横向筋条嵌入的第一横向凹槽。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向筋条具有与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相连的第一本体部、由所述第一本体部背离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的一端弯折延伸的多个第一枝叉部,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枝叉部成预设夹角设置。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向筋条靠近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内表面的顶部;所述第一横向筋条的上表面为向下倾斜的坡面。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向筋条和第一横向筋条均设有多个,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纵向筋条之间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横向筋条。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包覆所述箱体的侧棱的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一纵向筋条,所述箱体的侧棱上开设有所述第一纵向凹槽。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侧周上具有用于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嵌入的嵌入区,且所述嵌入区的槽深与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的厚度相等;
[0018]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覆盖所述箱体的侧面的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一纵向筋条,该第一纵向筋条延伸超出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
[00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容器还包括:
[0020]防护顶盖,包覆界定所述箱盖的顶面的棱边;所述防护顶盖具有与所述箱盖的顶面相对设置的顶面覆盖部、由所述顶面覆盖部的四周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周侧覆盖部;且所述顶面覆盖部至少覆盖部分所述箱盖的顶面,所述第二周侧覆盖部覆盖部分至少所述箱盖的侧周;
[0021]其中,所述第二周侧覆盖部上设有可操作地嵌入所述箱盖内的第二扣合件。
[00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扣合件包括:均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二周侧覆盖部内表面的第二纵向筋条和第二横向筋条;
[0023]所述箱盖的侧周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二纵向筋条嵌入的第二纵向凹槽和用于所述第二横向筋条嵌入的第二横向凹槽。
[00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纵向筋条具有与所述第二周侧覆盖部相连的第二本体部、由所述第二本体部背离所述第二周侧覆盖部的一端弯折延伸的多个第二枝叉部,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枝叉部成预设夹角设置。
[002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纵向筋条和第二横向筋条均设有多个,且相邻的两个第二纵向筋条之间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横向筋条。
[00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周侧覆盖部包覆所述箱盖的侧棱的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二横向筋条,所述箱盖的侧棱上开设有所述第二横向凹槽。
[0027]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设有防护底托,防护底托包覆箱体底面的棱边,从而使得该棱边不易磨损,跌落时也不会磕碰损坏。且第一周侧覆盖部上设有第一扣合件,第一扣合件可嵌入箱体内,从而让防护底托与箱体稳固相连,不易脱落,且也可让防护底托与箱体可拆卸连接,让保温容器易于维护,维护成本低。因此,使得保温容器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保温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3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防护底托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防护顶盖盖在箱盖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图6中C的局部放大图;
[0035]图8是图6中D的局部放大图;
[0036]图9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0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防护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8]其中,100、保温容器;1、箱体;10、开口;110、底面的棱边;12、第一纵向凹槽;13、第一横向凹槽;15、侧面;150、箱体的侧棱;17、角部;19、箱体的侧周;2、箱盖;21、顶面;210、顶面的棱边;22、第二纵向凹槽;23、第二横向凹槽;24、箱盖的侧面;25、顶角;26、箱盖的侧棱;29、箱盖的侧周;3、防护底托;31、底面覆盖部;32、第一周侧覆盖部;33、第一纵向筋条;34、第一横向筋条;331、第一本体部;332、第一枝叉部;4、防护顶盖;41、顶面覆盖部;42、第二周侧覆盖部;43、第二纵向筋条;44、第二横向筋条;431、第二本体部;432、第二枝叉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40]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0041]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容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具有开口;箱盖,所述箱盖可操作地盖合于所述箱体的所述开口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容器还包括:防护底托,包覆界定所述箱体的底面的棱边;所述防护底托具有与所述箱体的底面相对设置的底面覆盖部、由所述底面覆盖部的四周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周侧覆盖部;且所述底面覆盖部至少覆盖部分所述箱体的底面,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至少覆盖部分所述箱体的侧周;其中,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上设有可操作地嵌入所述箱体内的第一扣合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件包括: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内表面的第一纵向筋条;所述箱体的侧周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一纵向筋条嵌入的第一纵向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件还包括: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内表面的第一横向筋条;所述箱体的侧周上还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一横向筋条嵌入的第一横向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筋条具有与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相连的第一本体部、由所述第一本体部背离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的一端弯折延伸的多个第一枝叉部,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枝叉部成预设夹角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筋条靠近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内表面的顶部;所述第一横向筋条的上表面为向下倾斜的坡面。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筋条和第一横向筋条均设有多个,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纵向筋条之间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横向筋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侧覆盖部包覆所述箱体的侧棱的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一纵向筋条,所述箱体的侧棱上开设有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