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动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36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动沉淀池,包括第一池体、第二池体和第三池体,所述第一池体位于所述第二池体一侧连通有若干个呈等间距排列的喷水管,所述喷水管出口朝向所述第二池体,所述第一池体、所述第二池体和所述第三池体内均卡接固定有一个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为网状,且在所述第一池体、所述第二池体和所述第三池体底部处均安装有集物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喷水管可以节省了一部分电力,并且在三个池体上均安装有为网状的缓冲板,可以缓冲水的冲击力的同时还可以将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进行过滤,加快沉淀的速率;与此同时在三个池体底部均安装上集物屉可以将沉淀下来的固体杂质进行快速的处理,避免固体杂质沉积在池体的底部,很难进行处理。很难进行处理。很难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流动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循环流动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污水处理站的作用是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设施。工业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站已经很普遍,而我国村镇的污水处理站很少,但今后会逐渐多起来。要使这些污水处理站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靠严格的排放制度、组织和管理体制来保证;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循环沉淀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初步的处理,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循环沉淀池,在沉淀后其底部的沉积物较难处理,同时其循环水在循环的过程中由于未设有缓冲结构进而导致污水剧烈运动,进而增加了后续沉淀所需要的时长。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循环流动沉淀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流动沉淀池。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循环流动沉淀池,包括第一池体、第二池体和第三池体,所述第二池体与所述第三池体之间和所述第三池体与所述第一池体之间均由提升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池体安装在所述第三池体上方,所述第一池体位于所述第二池体一侧连通有若干个呈等间距排列的喷水管,所述喷水管出口朝向所述第二池体,所述第一池体、所述第二池体和所述第三池体内均卡接固定有一个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为网状,且在所述第一池体、所述第二池体和所述第三池体底部处均安装有集物部件。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分别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池体和所述第三池体之间的所述提升装置中的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二池体底部和所述第三池体的顶部。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池体和所述第一池体之间的所述提升装置中的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三池体底部和所述第一池体的顶部。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物部件包括集物屉,所述集物屉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拉板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拉手,其在所述拉手两侧均安装有卡件。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件包括定板和动板,所述定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动板卡接的卡槽,动板上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内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拉板固定连接。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板上固定连接有握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喷水管将第一池体
内的水在水自身重力下流向第二池体,可以减少提升装置的使用,进而节省了一部分电力,在三个池体上均安装有为网状的缓冲板,一方面可以缓冲水的冲击力,避免水运动过于剧烈从而增加水沉淀所需要的时长,另一方面可以将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后沉淀,可以加快沉淀的速率;与此同时在三个池体底部均安装上集物屉可以将沉淀下来的固体杂质进行快速的处理,避免固体杂质沉积在池体的底部,很难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一(左视);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二(右视);
[0015]图3为本技术中集物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中卡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一(合起);
[0018]图6为本技术中卡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二(打开)。
[0019]图中:
[0020]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第三池体3;缓冲板4;提升装置5;水泵50;进水管51;出水管52;固定板53;喷水管6;集物部件7;集物屉70;拉板71;拉手72;卡件73;动板730;握把731;定板732;卡槽733;转动孔734;连接轴735。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一种循环流动沉淀池,包括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和第三池体3,第二池体2与第三池体3之间和第三池体3与第一池体1之间均由提升装置5连通,第一池体1安装在第三池体3上方,第一池体1位于第二池体2一侧连通有若干个呈等间距排列的喷水管6,喷水管6出口朝向第二池体2,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和第三池体3内均卡接固定有一个缓冲板4,缓冲板4为网状,且在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和第三池体3底部处均安装有集物部件7;通过喷水管6将第一池体1内的水在水自身重力下流向第二池体2,可以减少提升装置5的使用,进而节省了一部分电力,在三个池体上均安装有为网状的缓冲板4,一方面可以缓冲水的冲击力,避免水运动过于剧烈从而增加水沉淀所需要的时长,另一方面可以将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后沉淀,可以加快沉淀的速率;与此同时在三个池体底部均安装上集物屉70可以将沉淀下来的固体杂质进行快速的处理,避免固体杂质沉积在池体的底部,很难进行处
理。
[0025]需要补充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喷水管6上带有阀门,设置带有阀门的喷水管6是为了方便控制第一池体1中水的流出,缓冲板4为细绳编织而成的网,细绳拥有一定弹性的同时,可以长时间与水接触且不易发生腐烂,同时细绳对于水缓冲的效果相对较好。
[0026]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提升装置5包括水泵50,水泵50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分别连通有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
[0027]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第二池体2和第三池体3之间的提升装置5中的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分别连通至第二池体2底部和第三池体3的顶部;通过水泵50将第二池体2底部经过沉淀后的水抽向第三池体3内缓冲板4的上方,可以经过缓冲板4的过滤和缓冲。
[0028]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第三池体3和第一池体1之间的提升装置5中的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分别连通至第三池体3底部和第一池体1的顶部;再通过提升装置5将第三池体3靠近中的水抽向第一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流动沉淀池,包括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和第三池体(3),所述第二池体(2)与所述第三池体(3)之间和所述第三池体(3)与所述第一池体(1)之间均由提升装置(5)连通,所述第一池体(1)安装在所述第三池体(3)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1)位于所述第二池体(2)一侧连通有若干个呈等间距排列的喷水管(6),所述喷水管(6)出口朝向所述第二池体(2),所述第一池体(1)、所述第二池体(2)和所述第三池体(3)内均卡接固定有一个缓冲板(4),所述缓冲板(4)为网状,且在所述第一池体(1)、所述第二池体(2)和所述第三池体(3)底部处均安装有集物部件(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5)包括水泵(50),所述水泵(50)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分别连通有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池体(2)和所述第三池体(3)之间的所述提升装置(5)中的所述进水管(51)和所述出水管(52)分别连通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益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