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中大型浮游动物行为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6345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浮游动物采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携式中大型浮游动物行为采集装置,包括箱体、摄像装置、照明装置及浮游动物容纳装置,箱体是由黑色亚克力材料切割组装而成,箱体左右两侧板的底部外表面连接用亚克力材料做的轨道,箱体的前板下方设有移动板;摄像装置位于箱体顶板的上表面,非固定连接;照明装置位于箱体顶板的下表面,通过磁铁吸附在顶板上,非固定连接,可随意调节位置;浮游动物容纳装置用透明材质,位于箱体内的底部,非固定连接;实验过程中,通过将浮游动物放进浮游动物容纳装置内、照明装置给予浮游动物光刺激,使浮游动物做出反应和行为,通过摄像装置采集行为并储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定、简易便携、拍摄画质清晰。摄画质清晰。摄画质清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中大型浮游动物行为采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浮游动物采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携式中大型浮游动物行为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浮游动物处于海洋食物链的中枢位置,浮游动物能够快速和显著地反映环境的变化。因此,人们围绕浮游动物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其中,主要包括浮游动物的行为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在实验室或者野外环境中,为了观察环境的变化对浮游动物的影响,人们需要借助摄像机或者高倍数的摄像装置对其进行近距离拍摄,耗资巨大;且现有的拍摄装置结构难以保证拍摄角度和位置等的统一性,导致研究变量不统一,实验结果不具有科学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浮游动物行为采集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中大型浮游动物行为采集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本技术包括摄像装置、照明装置、浮游动物容纳装置、轨道、移动板及由遮光材料制成的箱体,其中箱体的顶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摄像装置放置在顶板上的通孔处,所述照明装置位于箱体内,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所述箱体两侧的侧板的底部外表面分别固接有轨道,所述箱体的前板高度小于后板,所述前板下方设有可抽拉打开或推回关闭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上承载浮游动物容纳装置,所述浮游动物容纳装置内放有浮游动物,浮游动物通过所述照明装置的光刺激做出反应和行为,通过所述摄像装置采集行为。
[0006]其中:所述移动板呈“L”形,所述“L”形横边的两侧分别搭在两侧的轨道上,所述“L”形的竖边在移动板处于推回关闭状态位于箱体的前板的下方。
[0007]所述“L”形横边的上表面刻有标尺,所述“L”形的横边铺设有遮光网,所述遮光网的中间为中空结构,所述标尺由遮光网的中空部分露出,所述浮游动物容纳装置放置于遮光网的中空部分中。
[0008]所述“L”形横边上表面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刻有标尺,并用白色记号笔涂色。
[0009]所述“L”形竖边的外表面设有便于抽拉或推回移动板的把手。
[0010]所述“L”形竖边的上端面在移动板处于推回关闭状态与前板的下端面抵接,所述“L”形竖边的高度与前板的高度之和等于箱体的后板的高度。
[0011]所述箱体的后板上开设有供照明装置的电源线走线的电线出口。
[0012]所述箱体的顶板的下表面上,在所述通孔的外围安装有多块铁片,所述照明装置通过磁铁吸附于铁片上。
[0013]所述轨道呈“L”形,所述“L”形的竖边与箱体的侧板底部外表面固接,所述“L”形的横边与水平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箱体、移动板的下方。
[0014]所述摄像装置的聚焦点、光圈中点以及浮游动物容纳装置的中心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0015]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6]1.本技术组装简单,随取随用,小巧便捷,操作简单,无需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0017]2.本技术可实现标准化,同一组实验,采集装置调节好后可使用同一采集装置参数进行后续实验,外壳材料不易腐蚀,不会因为实验周期过长变形或损坏,影响数据科学性。
[0018]3.本技术利用浮游动物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对浮游动物进行行为诱导,使更多的浮游动物进入拍摄视野,获得多个数据。
[0019]4.本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适用于中大型浮游动物的行为采集。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箱体中顶板的结构俯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箱体中顶板的结构仰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箱体中移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箱体中移动板的结构主视图;
[0026]图7为本技术箱体中后板的结构主视图;
[0027]图8为本技术的成像效果图;
[0028]其中:1为箱体,101为前板,102为顶板,103为侧板,104为后板,105为通孔,106为铁片,107为电线出口,2为摄像装置,3为照明装置,4为浮游动物容纳装置,5为轨道,6为把手,7为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30]如图1~8所示,本技术包括摄像装置2、照明装置3、浮游动物容纳装置4、轨道5、移动板7及由遮光材料制成的箱体1,其中箱体1的顶板102上开设有通孔105,本实施例的通孔105为直径2厘米的圆孔,摄像装置2放置在顶板102上的通孔105处,照明装置3位于箱体1内,并可拆卸地安装于顶板102的下表面;箱体1两侧的侧板103的底部外表面分别固接有轨道5,箱体1的前板101高度小于后板104,前板101下方设有可抽拉打开或推回关闭的移动板7,移动板7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轨道5滑动连接,移动板7上承载浮游动物容纳装置4,浮游动物容纳装置4内放有浮游动物,浮游动物通过照明装置3的光刺激做出反应和行为,通过摄像装置2采集行为。
[0031]本实施例的箱体1为底部为开放结构(即没有底板)的长方体,符合实验要求,箱体1的前板101、顶板102、侧板103及后板104均选用黑色亚克力材质,通过UV胶(无影胶)连接,这种设计的箱体容易剪裁、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
[0032]本实施例的轨道5采用黑色亚克力材料制成,呈“L”形,“L”形的竖边与箱体1的侧
板103底部外表面固接,“L”形的横边与水平面平行、且位于箱体1、移动板7的下方;这种设计便于由箱体1的底部抽拉。
[0033]本实施例的移动板7采用黑色亚克力材料制成,呈“L”形,“L”形横边的两侧分别搭在两侧的轨道5上,“L”形的竖边在移动板7处于推回关闭状态位于箱体1的前板101的下方。“L”形竖边的上端面在移动板7处于推回关闭状态与前板101的下端面抵接,“L”形竖边的高度与前板101的高度之和等于箱体1的后板104的高度;箱体1、轨道5及移动板7均采用黑色亚克力材料,移动板7可在轨道5上滑动,这样设计可以形成适宜浮游动物生存的黑暗环境,且便于加样。“L”形横边的上表面刻有标尺,本实施例是在“L”形横边上表面确定中心点,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刻有标尺(精确度1mm),并用白色记号笔涂色;这种设计便于实验读数且可保证实验标准化。“L”形的横边铺设有遮光网,遮光网的中间为中空结构,标尺由遮光网的中空部分露出,浮游动物容纳装置4放置于遮光网的中空部分中;本实施例的遮光网为黑色棉网,这种设计可避免亚克力材料的反光和推拉移动板7的过程中浮游动物容纳装置4移动。“L”形竖边的外表面设有便于抽拉或推回移动板7的把手6。
[0034]本实施例的箱体1的后板104上开设有供照明装置3的电源线走线的电线出口107,电线出口107开设的具体位置可在后板104的左侧底部,这种设计便于开关伸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中大型浮游动物行为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装置(2)、照明装置(3)、浮游动物容纳装置(4)、轨道(5)、移动板(7)及由遮光材料制成的箱体(1),其中箱体(1)的顶板(102)上开设有通孔(105),所述摄像装置(2)放置在顶板(102)上的通孔(105)处,所述照明装置(3)位于箱体(1)内,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顶板(102)的下表面;所述箱体(1)两侧的侧板(103)的底部外表面分别固接有轨道(5),所述箱体(1)的前板(101)高度小于后板(104),所述前板(101)下方设有可抽拉打开或推回关闭的移动板(7),所述移动板(7)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轨道(5)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7)上承载浮游动物容纳装置(4),所述浮游动物容纳装置(4)内放有浮游动物,浮游动物通过所述照明装置(3)的光刺激做出反应和行为,通过所述摄像装置(2)采集行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中大型浮游动物行为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7)呈“L”形,所述“L”形横边的两侧分别搭在两侧的轨道(5)上,所述“L”形的竖边在移动板(7)处于推回关闭状态位于箱体(1)的前板(101)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中大型浮游动物行为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横边的上表面刻有标尺,所述“L”形的横边铺设有遮光网,所述遮光网的中间为中空结构,所述标尺由遮光网的中空部分露出,所述浮游动物容纳装置(4)放置于遮光网的中空部分中。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龙传孙平秦松董宇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