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转矩限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252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18
提供一种在内圈和外圈之间没有任何旋转间隙的新型双向转矩限制器。第一螺旋弹簧(6)的第一钩部(16)和第二螺旋弹簧(10)的第二钩部(20)分别由中间圈(8)和外圈(12)固定。部(20)分别由中间圈(8)和外圈(12)固定。部(20)分别由中间圈(8)和外圈(12)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向转矩限制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两个螺旋弹簧的双向转矩限制器。

技术介绍

[0002]一些安装于诸如货车或厢式货车等的车辆后端的弹跳式掀背门能够通过电动机打开和关闭。下面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通过电动机致动在全开位置和全闭位置之间切换(打开/关闭)的掀背门。当该掀背门停在全开位置或全开位置与全闭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处时,掀背门由电磁离合器保持。在该开闭设备中,如果作为输入侧装置的电动机的驱动停止,则作为输出侧装置的掀背门被电磁离合器保持,这防止了掀背门因其自重而下落。
[0003]双向转矩限制器能够用作不依赖于任何电动手段地将诸如掀背门的从动构件(输出侧装置)保持在任何适当的角位置的部件。以下专利文献2公开了双向转矩限制器的示例,其包括:圆筒形内圈;第一螺旋弹簧和第二螺旋弹簧,其分别通过缠绕线材而形成并且以与内周面和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安装在内圈上;管状外圈,安装有第一螺旋弹簧和第二螺旋弹簧的内圈插入该管状外圈;以及辅助构件,其用于相对于第一螺旋弹簧施加旋转力。第一钩部和第一槽部分别形成在第一螺旋弹簧和辅助构件处。通过将第一钩部插入到第一槽部中,第一螺旋弹簧相对于辅助构件不可旋转地接合。第二钩部和第二槽部分别形成在第二螺旋弹簧和外圈处。通过将第二钩部插入到第二槽部中,第二螺旋弹簧相对于外圈不可旋转地接合。当从轴向观察时,通过沿周向推动第一钩部来释放第一螺旋弹簧的夹持力的方向与通过沿周向推动第二钩部来释放第二螺旋弹簧的夹持力的方向相反。在施加了使辅助构件相对于外圈沿一个方向旋转的围绕中心轴线的旋转转矩并且该旋转转矩大于第一预定值的情况下,辅助构件通过克服第一螺旋弹簧和内圈之间的摩擦力而相对于内圈旋转。在施加了使辅助构件相对于外圈沿相反方向旋转的围绕中心轴线的旋转转矩并且该旋转转矩大于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内圈通过克服第二螺旋弹簧和内圈之间的摩擦力而相对于外圈旋转。
[0004]在将双向转矩限制器用作掀背门的角位置保持机构的部件的情况下,辅助构件和外圈中的一者连接到电动机,而另一者连接到掀背门的摆动轴。并且,电动机以大于第一预定值的旋转转矩沿一个方向旋转,以大于第二预定值的旋转转矩沿相反方向旋转,由此能够打开和关闭掀背门。当电动机在掀背门处于全开位置或中间位置的状态下停止时,通过掀背门的重量向所连接的构件(另一部件,即辅助构件或外圈)施加旋转转矩。该旋转转矩小于预定值(第一预定值或第二预定值,取决于旋转方向),辅助构件和外圈进而不能相对旋转,并且由此掀背门保持在全开位置或中间位置。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265982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

1559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0]对于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双向转矩限制器,将第一钩部插入到第一槽部中,使得第一螺旋弹簧相对于辅助构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接合。然而,由于构成第一螺旋弹簧的线材的外径小于形成在辅助构件上的第一槽部的周向宽度,因此在第一螺旋弹簧与辅助构件之间存在周向间隙。这能够导致辅助构件和外圈之间的旋转侧隙(backlash)。因此,在将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双向转矩限制器用作如上所述的掀背门的角位置保持机构的部件的情况下,当掀背门停止在全开位置或中间位置时,存在掀背门由于诸如风的外力而相对于车身振动的风险。这从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观点来看是不利的。
[0011]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事实而完成的,并且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内圈与外圈之间没有旋转侧隙的新型并且改进的双向转矩限制器。
[0012]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3]通过潜心研究,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分别通过中间圈和外圈固定第一螺旋弹簧的第一钩部和第二螺旋弹簧的第二钩部能够解决上述主要技术问题。
[0014]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双向转矩限制器,并且该双向转矩限制器包括:内圈;由缠绕线材形成的第一螺旋弹簧,其以与所述内圈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内圈;管状的中间圈,安装有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所述内圈插入所述中间圈;由缠绕线材形成的第二螺旋弹簧,其以与所述中间圈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中间圈;以及管状的外圈,安装有所述第二螺旋弹簧的所述中间圈插入所述外圈。所述内圈、所述中间圈和所述外圈具有共同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螺旋弹簧具有第一钩部,所述第一钩部固定于所述中间圈,使得所述第一螺旋弹簧不能相对于所述中间圈旋转。所述第二螺旋弹簧具有第二钩部,所述第二钩部固定于所述外圈,使得所述第二螺旋弹簧不能相对于所述外圈旋转。当从轴向观察时,通过沿周向推所述第一钩部使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夹持力松弛的方向与通过沿周向推所述第二钩部使所述第二螺旋弹簧的夹持力松弛的方向相反。在施加了使所述内圈相对于所述外圈沿一个方向旋转的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旋转转矩并且所述旋转转矩大于第一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内圈通过克服所述第一螺旋弹簧与所述内圈之间的摩擦力而相对于所述中间圈旋转。并且,在施加了使所述内圈相对于所述外圈沿相反方向旋转的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旋转转矩并且所述旋转转矩大于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中间圈通过克服所述第二螺旋弹簧和所述中间圈之间的摩擦力而相对于所述外圈旋转。
[0015]优选地,所述中间圈具有第一槽部,所述第一钩部插入并保持在所述第一槽部中;以及所述外圈具有第二槽部,所述第二钩部插入并保持在所述第二槽部中。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构成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线材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槽部的周向宽度,并且将所述第一钩部被压入嵌合到所述第一槽部中。此外,优选的是,构成所述第二螺旋弹簧的线材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槽部的周向宽度,并且将所述第二钩部压入嵌合到所述第二槽部中。此外,适当的是,当沿轴向观察时,所述第二螺旋弹簧与所述第一槽部彼此分隔开。适当地,将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所述第二预定值中的任一者设定得比另一者大。适当地,在所述外圈内侧封入有氟系润滑剂。适当地,所述内圈包括内圈内部构件和内圈外部构件,所述内圈内部构件和所述内圈外部构件都能够围绕共同的中心轴线旋转并且均具有圆形截面的外周
面。所述内圈外部构件具有用于收纳所述内圈内部构件的圆形截面的内部空间,并且在所述内圈内部构件的外周面和所述内圈外部构件的内周面之间插入有卷成圆形的薄板弹性片,使得所述薄板弹性片与所述内周面和所述外周面都接触。在所述内圈内部构件与所述内圈外部构件之间施加有小于第三预定值的旋转转矩的情况下,所述内圈内部构件与所述内圈外部构件一体地旋转。在所述内圈内部构件与所述内圈外部构件之间施加有大于所述第三预定值的旋转转矩的情况下,所述内圈内部构件相对于所述内圈外部构件旋转。并且,所述第三预定值大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所述第二预定值。
[0016]本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双向转矩限制器中,由于第一钩部固定于中间圈,所以第一螺旋弹簧不能相对于中间圈旋转,由于第二钩部固定于外圈,所以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双向转矩限制器,其包括:内圈;由缠绕线材形成的第一螺旋弹簧,其以与所述内圈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内圈;管状的中间圈,安装有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所述内圈插入所述中间圈;由缠绕线材形成的第二螺旋弹簧,其以与所述中间圈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中间圈;以及管状的外圈,安装有所述第二螺旋弹簧的所述中间圈插入所述外圈;其中,所述内圈、所述中间圈和所述外圈具有共同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螺旋弹簧具有第一钩部,所述第一钩部固定于所述中间圈,使得所述第一螺旋弹簧不能相对于所述中间圈旋转;所述第二螺旋弹簧具有第二钩部,所述第二钩部固定于所述外圈,使得所述第二螺旋弹簧不能相对于所述外圈旋转;当从轴向观察时,通过沿周向推所述第一钩部使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夹持力松弛的方向与通过沿周向推所述第二钩部使所述第二螺旋弹簧的夹持力松弛的方向相反;并且在施加了使所述内圈相对于所述外圈沿一个方向旋转的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旋转转矩并且所述旋转转矩大于第一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内圈通过克服所述第一螺旋弹簧与所述内圈之间的摩擦力而相对于所述中间圈旋转;并且在施加了使所述内圈相对于所述外圈沿相反方向旋转的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旋转转矩并且所述旋转转矩大于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中间圈通过克服所述第二螺旋弹簧和所述中间圈之间的摩擦力而相对于所述外圈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转矩限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圈具有第一槽部,所述第一钩部插入并保持在所述第一槽部中;以及所述外圈具有第二槽部,所述第二钩部插入并保持在所述第二槽部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转矩限制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矶部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欧利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