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量可控的补风装置,所述补风装置包括轴流进风机和轴流出风机,所述轴流进风机和所述轴流出风机之间依次设有含氧量检测器、气体分流部、补风调节部和加压混合送风部,所述气体分流部与所述通风管道的出口连通,所述补风调节部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含氧量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补风调节部包括换热装置段和循环风量调节段,所述换热装置段外接有新风机组,所述循环风量调节段内设有风量调节阀,所述风量调节阀和新风机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降耗节能,通过含氧量检测器检测循环风的含氧量,调整新风输入量和循环风输入量,能够保证热风循环正常运行的同时,提供充足的氧气,便于控制。便于控制。便于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量可控的补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风量可控的补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众所周知,循环风加新风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系统形式,该系统主要由风循环系统和新风系统组成,而且逐渐适用于家庭新风系统中。该系统作为家用小型的全空气系统的核心装置,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保证室内空气循环的同时满足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和含氧需求,因此在循环风循环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补充新风,但是现有的循环风加新风系统的补风模块单一,也无法使用过程中保证适合的含氧量。为了避免工业能源的浪费,实现节能,可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循环风输送到家庭空气系统中,但是在工业高温环境中,循环风的温度较高,通常在200℃及以上,普通的小型家用补风装置不能承受高温,并且无法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新风量,更无法回收废弃热风导致能量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量可控的补风装置,能够降低能耗,而且在保证热风循环正常运行的同时,可以在循环风中提供充足的氧气,便于控制。
[000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量可控的补风装置,连接在出风管道和进风管道之间上,所述出风管道排出循环风,所述补风装置包括连通所述出风管道的轴流进风机和连通所述进风管道的轴流出风机,所述轴流进风机和所述轴流出风机之间依次设有含氧量检测器、气体分流部、补风调节部和加压混合送风部,所述气体分流部与所述通风管道的出口连通,所述补风调节部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含氧量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05]所述补风调节部包括换热装置段和循环风量调节段,所述循环风量调节段的入口与所述气体分流部的出口连通,所述换热装置段的入口与所述气体分流部的部分出口连通,所述换热装置段外接有新风机组,所述循环风量调节段内设有风量调节阀,所述风量调节阀和新风机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气体分流部的横截面面积不小于所述轴流进风机出风口横截面面积。
[0007]优选的,所述循环风量调节段的入口处循环风进风量大于所述换热装置段入口处循环风进风量。
[0008]优选的,所述换热装置段内设有传热换热管路,所述传热换热管路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对应,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二出口对应,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出风管道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新风机组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加压混合送风部连通,所述新风机组的新风通过所述第二出口输送至所述加压混合送风部。
[0009]优选的,所述换热装置段内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循环风量调节段的末端。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循环风量调节段的进风口均与所述出风管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入口的进风量与所述第二入口的进风量相等。
[0011]优选的,所述加压混合送风部的出风口与所述轴流出风机连通,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循环风量调节段的出风口均与所述加压混合送风部的进风口连通。
[0012]所述出风管道排出的循环风通过所述轴流进风机进入补风装置内部,先由所述含氧量检测器检测循环风的含氧量,所述含氧量检测器将检测结果反馈到所述控制器;
[0013]通过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含氧量检测器测得的实际含氧量数值是否超过预设的含氧量数值;如果测得的实际含氧量数值大于预设的含氧量数值;
[0014]如果测得的实际含氧量数值大于预设的含氧量数值,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风量调节阀阀口开大,大部分循环风通过所述气体分流部进入循环风量调节段,并进入加压混合送风部,小部分循环风通过所述气体分流部进入换热装置段;
[0015]如果测得的实际含氧量数值小于预设的含氧量数值,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风量调节阀阀口关小,并控制所述新风机组向所述换热装置段中输送新风量,同时部分循环风通过所述气体分流部进入换热装置段中,对所述换热装置段中的新风进行加热,经过加热的新风进入加压混合送风部,所述循环风量调节段中的部分循环风经过所述风量调节阀直接进入加压混合送风部;
[0016]所述加压混合送风部对排入到所述加压混合送风部中的混合风进行加压处理,使得所述加压混合送风部排出的风压力与所述通风管道内的压力相同,再由所述轴流出风机输送到所述进风管道内。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控制,降低能耗,节省能源,通过本技术装置能够保证热风循环正常运行的同时,又能监控循环风中的氧气含氧量,并能够根据含氧量的情况补充相应的新风量,实现向循环风再次进入管道中的循环风内补充氧气,解决了进风管道内氧气不充足的问题。能够根据含氧量适时调整,灵活性好,适用性强。
[0018]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补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补风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0023]1、轴流进风机;2、含氧量检测器;3、气体分流部;4、换热装置段;5、循环风量调节段;6、加压混合送风部;7、轴流出风机;8、新风机组;9、排风口;10、传热换热管路;101、第一
入口;102、第二入口;103、第一出口;104、第二出口;11、风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所示的为一种风量可控的补风装置,连接在出风管道(图中未示出)和进风管道(图中未示出)之间上,所述出风管道排出循环风,所述补风装置包括连通所述出风管道的轴流进风机1和连通所述进风管道的轴流出风机7,所述轴流进风机1和所述轴流出风机7之间依次设有含氧量检测器2、气体分流部3、补风调节部和加压混合送风部6,所述气体分流部3与所述通风管道的出口连通,所述补风调节部电连接有控制器(现有常规技术,图中未示出),所述含氧量检测器2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26]所述补风调节部包括换热装置段4和循环风量调节段5,所述循环风量调节段5的入口与所述气体分流部3的出口连通,所述换热装置段4的入口与所述气体分流部3的部分出口连通,所述换热装置段4外接有新风机组8,所述循环风量调节段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量可控的补风装置,连接在出风管道和进风管道之间上,所述出风管道排出循环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装置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出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之间的含氧量检测器、气体分流部、补风调节部和加压混合送风部,所述气体分流部与所述出风管道的出口连通,所述补风调节部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含氧量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补风调节部包括换热装置段和循环风量调节段,所述循环风量调节段的入口与所述气体分流部的出口连通,所述换热装置段的入口与所述气体分流部的部分出口连通,所述换热装置段外接有新风机组,所述循环风量调节段内设有风量调节阀,所述风量调节阀和新风机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量可控的补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装置包括连通所述出风管道的轴流进风机和连通所述进风管道的轴流出风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量可控的补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流部的横截面面积不小于所述轴流进风机出风口横截面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量可控的补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量调节段的入口处循环风进风量大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嵩,朱宁,秦铭远,李磊,王昊昱,杜赛赛,刘凯艳,张意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卡泰里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