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020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平衡车,包括车体、操控杆、车轮、及用于驱动车轮的电机,该操控杆下部连接有能随其摆动而转动的转向轴,该转向轴可转动地安装在车体内,还包括有支撑轴,该支撑轴包括可转动地安装于车体内的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同轴设置、且可相对转动;所述转向轴上靠近支撑轴的端部设有驱动部,该驱动部上设有与左支撑轴配合、且用于驱动左支撑轴绕轴线转动的左驱动结构,和/或与右支撑轴配合、且用于驱动右支撑轴绕轴线转动的右驱动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平衡车通过转向轴与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的机械配合来实现传递转向信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平衡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平衡车,尤其是一种新型带操控杆的平衡车。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新型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
[0003]现有技术中的新型平衡车包括脚踏座、操控杆和霍尔组件,操控杆的下部设有能随之摆动而转动的转向轴(一般是左右摆动),转向轴与脚踏座可转动连接,而当新型平衡车需要转向时,站在脚踏座上的使用者调节操控杆向对应的方向摆动,操控杆带动转向轴发生转动,而转动轴发生转动的信号被霍尔组件获取,并反馈到控制主板,控制主板再发出信号给新型平衡车的轮毂作出相应转向动作,受制于霍尔组件的使用,严重制约了有操控杆新型平衡车的市场竞争力。例如,专利申请号202010825418.1 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带操控杆的新型平衡车,通过机械的信号传递方式以摆脱霍尔组件的掣肘,其操控杆的下部设有能随之摆动而转动的转向轴,还包括传动件和用于控制主板安装的主板盒,传动件与转向轴连接以能随之转动,所述主板盒铰接设置在脚踏座的腔体内,并位于传动件的转动干涉范围内,当传动件发生转动时,主板盒受其干涉而发生转动或摆动,但是该信号传递方式复杂且灵敏度低。例如,专利申请号 201810179506.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电动新型平衡车,当使用者通过脚部施力驱动第一支撑盖和第二支撑盖产生相对扭转,传感器发出感测信号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驱动车轮运转进而实现电动新型平衡车转弯,但是信号传递方式灵敏度低。期望提供一种新型带操控杆的新型平衡车,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0004]对于现有的新型平衡车和扭扭车,车轮的驱动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921540015.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扭扭车双驱动电路,通过独立的主副驱动电路来驱动主副电机转动,可以减少中间元器件间的磨损,减少故障率。此外,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甚多车轮控制系统的公开文献,在此不做赘述。此外,申请公布日为2011年5月18日,申请号为201010612690.8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弹性复位几个及使用该弹性复位机构的转向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平衡车,其通过转向轴与左支撑轴和/或右支撑轴的机械配合来实现传递转向信号,结构简单,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可以提高信号传递的灵敏度。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平衡车,包括车体、操控杆、车轮、及用于驱动车轮的电机,该操控杆下部连接有能随其摆动而转动的转向轴,该转向轴可转动地安装在车体内,还包括有支撑轴,该支撑轴包括可转动地安装于车体内的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同轴设置、且可相对转动;
[0007]所述转向轴上靠近支撑轴的端部设有驱动部,该驱动部上设有与左支撑轴配合、且用于驱动左支撑轴绕轴线转动的左驱动结构,和/或与右支撑轴配合、且用于驱动右支撑轴绕轴线转动的右驱动结构。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新型平衡车车体内分别地设有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左支撑轴通过左驱动结构与转向轴连接,同时右支撑轴通过右驱动结构与转向轴连接,当转向轴转动时左驱动结构和右驱动结构分别拨动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且两支撑轴朝向相反的方向拨动,从而通过该转向轴与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的机械配合来将外部转向信号传递到新型平衡车。例如,使用时,当操控杆向左摆动时,操控杆带动转向轴向左转动,同时通过驱动部带动左支撑轴向前转动,而右支撑轴向后转动,新型平衡车内的传感器单元感测到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的相对转动,传感器发出感测信号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驱动车轮运转进而实现电动新型平衡车转弯。与现有技术的脚部施力控制相比,通过操控杆手动操作转向更加灵敏且便于控制。而且,该新型平衡车通过转向轴和驱动部驱动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相对转动,简化了信号传递的机械结构,结构简单,降低成产成本。本申请中,驱动部可以分别设置于左支撑轴上和右支撑轴上,也可以仅设置于左支撑轴上或右支撑轴上。
[0009]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支撑轴上凸设有朝向转向轴设置的左连接柱,所述右支撑轴上凸设有朝向转向轴设置的右连接柱;所述驱动部为一驱动卡片,所述左驱动结构为开设于驱动卡片左侧、且供左连接柱插设用的左缺口,右驱动结构为开设于驱动卡片右侧、且供右连接柱插设用的右缺口。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部设置为驱动卡片,左支撑轴的左连接柱插入其上的左缺口,右支撑轴的右连接柱插入其上的右缺口,这些缺口与连接柱之间留有空隙,从而通过驱动卡片与连接柱的配合形成可驱动支撑轴拨动的驱动结构。驱动卡片是一种薄的连接片,以便于左连接柱和右连接柱在驱动卡片转动时各自发生偏转并被拨动。
[0011]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支撑轴上凸设有朝向转向轴设置的左连接柱,右支撑轴上凸设有朝向转向轴设置的右连接柱;所述驱动部为橡胶套,所述左驱动结构为开设于橡胶套左侧、且供左连接柱插设用的左插槽,右驱动结构为开设于橡胶套右侧、且供右连接柱插设用的右插槽。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部设置为橡胶套,左支撑轴的左连接柱插入其上的左插槽,右支撑轴的右连接柱插入其上的右插槽,由于橡胶套的弹性,插槽形成可驱动连接柱摆动的驱动结构,在橡胶套转动时左连接柱和右连接柱各自发生偏转并被拨动。橡胶套还可以提高驱动部与左连接柱和右连接柱之间的密封,提高信号传递的灵敏度。
[0013]进一步设置为:左支撑轴上与转向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左轮齿部,右支撑轴上与转向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右轮齿部;所述驱动部为斜齿轮,所述左驱动结构为位于斜齿轮左侧、且与左轮齿部啮合配合的左斜齿结构,右驱动结构为位于斜齿轮右侧、且与右轮齿部啮合配合的右斜齿结构。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部设置为斜齿轮,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上的左轮齿部、右轮齿部分别与斜齿轮的左侧、右侧相啮合,在斜齿轮随转向轴转动时,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分别被朝向不同方向转动。优选地,斜齿轮的齿数越密,越有利于左支撑轴和右支撑在轴偏转角度上的控制。
[0015]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支撑轴上与转向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左轮齿部,右支撑轴上与转向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右轮齿部,左轮齿部和右轮齿部均为直齿;所述驱动部为直齿轮,所述左驱动结构为位于直齿轮左侧、且与左轮齿部啮合配合的左直齿结构,右驱动结构为位于直齿轮右侧、且与右轮齿部啮合配合的右直齿结构。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部设置为直齿轮,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上的左轮齿部、右轮齿部分别与直齿轮的左侧、右侧相啮合,在直齿轮随转向轴转动时,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分别被朝向不同方向拨动。优选地,直齿轮的齿数越密,越有利于左支撑轴和右支撑在轴拨动角度上的控制。
[0017]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支撑轴上靠近右支撑轴的端部设有凸出的小径部,右支撑轴端部开设有供小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平衡车,包括车体、操控杆、车轮、及用于驱动车轮的电机,该操控杆下部连接有能随其摆动而转动的转向轴,该转向轴可转动地安装在车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支撑轴,该支撑轴包括可转动地安装于车体内的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同轴设置、且可相对转动;所述转向轴上靠近支撑轴的端部设有驱动部,该驱动部上设有与左支撑轴配合、且用于驱动左支撑轴绕轴线转动的左驱动结构,和/或与右支撑轴配合、且用于驱动右支撑轴绕轴线转动的右驱动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轴上凸设有朝向转向轴设置的左连接柱,所述右支撑轴上凸设有朝向转向轴设置的右连接柱;所述驱动部为一驱动卡片,所述左驱动结构为开设于驱动卡片左侧、且供左连接柱插设用的左缺口,右驱动结构为开设于驱动卡片右侧、且供右连接柱插设用的右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轴上凸设有朝向转向轴设置的左连接柱,右支撑轴上凸设有朝向转向轴设置的右连接柱;所述驱动部为橡胶套,所述左驱动结构为开设于橡胶套左侧、且供左连接柱插设用的左插槽,右驱动结构为开设于橡胶套右侧、且供右连接柱插设用的右插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轴上与转向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左轮齿部,右支撑轴上与转向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右轮齿部,左轮齿部和右轮齿部均为斜齿;所述驱动部为斜齿轮,所述左驱动结构为位于斜齿轮左侧、且与左轮齿部啮合配合的左斜齿结构,右驱动结构为位于斜齿轮右侧、且与右轮齿部啮合配合的右斜齿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轴上与转向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左轮齿部,右支撑轴上与转向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右轮齿部,左轮齿部和右轮齿部均为直齿;所述驱动部为直齿轮,所述左驱动结构为位于直齿轮左侧、且与左轮齿部啮合配合的左直齿结构,右驱动结构为位于直齿轮右侧、且与右轮齿部啮合配合的右直齿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轴上靠近右支撑轴的端部设有凸出的小径部,右支撑轴端部开设有供小径部适应性插装的插接槽;或者,所述右支撑轴上靠近左支撑轴的端部设有凸出的小径部,左支撑轴端部开设有供小径部适应性插装的插接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间设有供转向轴和支撑轴安放的安装腔,所述支撑轴转动安装于下盖上,支撑轴表面凸设有支撑轴限位块,下盖和/或上盖处开设有与支撑轴限位块形状相匹配的支撑轴限位槽,该支撑轴限位槽用于限制支撑轴沿自身周向转动、且轴向相对静止;和/或,所述下盖处设有供转向轴安放的轴座,该转向轴上凸设有转向轴限位块,下盖和/或上盖处开设有与转向轴限位块形状相匹配的转向轴限位槽,该转向轴限位槽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靖忠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亦特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